“朝阳鸣凤”黄桂鋆

时间:2022-08-30 08:49:35

清末名臣黄桂鋆(1858—1903),原名桂清,字伯香,号养吾,贵州安顺人。清光绪八年(1883年)中举人,次年会试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任云南省乡试主考官。光绪廿三年(1897年)补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在任上奏请增修战备,以图自强,敢言之声播于京城内外。不久,升任北京巡视五城街道御史,后奉命协办北京五城团练。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他护送两宫太后及侍妃逃往西安,受到朝廷嘉赏表彰。后来曾授任广西思恩、湖南衡州、四川保宁等州知府。光绪廿九年(1903年)卒于杭州西湖,年仅45岁。

父子换名为父考取贡生

黄桂鋆自幼家贫,勤于学业,性格刚正,见不得徇私枉法之人。其父黄云章是教书先生,光绪二年(1876年)父子二人到省城贵阳参加乡试。父亲为了让子考取贡生,于是商定在答卷上父子交换名字,结果黄桂鋆帮父亲考取了个贡生。又过了3年,光绪五年(1879年)黄桂鋆第二次到贵阳参加乡试,考取优贡生,朝考二等,选平远县学正。光绪九年(1883年)乡试癸未科,全国考取316名举人,贵州11名,黄桂鋆名列其中,会试中黄桂鋆又金榜题名考取连捷进士,选为有“储相”之称的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职。

光绪十四年(1888年),黄桂鋆奉旨出任云南省乡试主考。乡试结束回京时,绕道贵州,路经故乡镇宁停留,在寺庙里住了一夜,题字赠留:“玉京山寺,前明古刹,同治初毁于火。震东禅师锐意修复之。余往岁信宿云堂,迄今天台再过,风景不殊,而寺之南又添得高楼一阁,则玄都观之桃花,恢复当年故态矣,感劳人之草草,证我佛之因缘,为题一楹一额,留赠山门,聊代坡公之玉带耳。”可惜的是,后来楹、额均已被毁不见。

光绪十六年(1890年),黄桂鋆政绩显著,经考核取为御史,候补任用。光绪十七年(1891年)丧父,离官丁忧。光绪廿一年(1895年)丧母,再回籍守制。黄桂鋆在丁忧期间,在安顺凤仪书院讲授,以经史为根据,所取多知名文士,教育乡梓后学,开一代文风。民国《镇宁县志》卷三载曰:“桂鋆人才盖世,文如大苏,有飘飘欲仙之概,无晚清腐靡之音。当其自漠归里,即以古文正宗之法亲授乡之后进,一洗八股陋习,镇宁文风为之一变。如拔贡雷丕基、金铸昌,岁贡李永蓁、彭灏及国会议员张世昌即入室弟子。”后世对他的高度评价,溢于言表,留于青史。

以理抗外声名传扬京师

甲午战争之后,黄桂鋆见国势日衰,就此更加潜心经世之学。光绪廿三年(1897年),黄桂鋆补任福建道监察御史。他上任伊始,即深入边防、考察海疆、调查军务,根据实情,上书奏请增修战备,以图自强。其敢言之声,从而播于京城内外,得到一些直正大臣的赞赏。吏部侍郎许景澄、京卿袁昶以其“留心时务,通达政体”,密保擢用。

不久,黄桂鋆便获升任北京巡视五城街道御史。京师旧例,凡冲衢要道,均应有停歇车马处,以免阻碍。他刚上任巡视御史的一天,有一位英国人乘坐洋车横置道路中,往来车马均受洋车所阻,车马人等愈积愈众。正在喧哗间,黄桂鋆巡视至此,询问后知道其中缘故,当即命吏属将洋车司机拉出来,将其鞭笞以示惩罚,并命吏从将洋车与司机拉到了都察院,准备依律处理。

英国人听闻此事,立即赶到都察院请求面见黄桂鋆。黄桂鋆准许其会晤,那位英国人再三道歉,自认是其司机的过错,要求宽大处理。黄桂鋆对他说:“此事虽微,有关政体,稍施薄惩,儆效尤也。况吾责所在,岂能溺职以媚人耶?君既自来,当徇君面。惟此御者,吾释之而君教之则可,幸勿稍纵,以为君累。”此英国人闻言,甚感惭愧,道谢告辞。

在英国坚船利炮虎视眈眈大清朝的背景下,黄桂鋆如此以理执法,不畏强虏,大义凛然,确实了不起。不数日间,此事传遍京师,有识之士闻之,都说黄桂鋆能“以理抗外”;而畏忌黄桂鋆的人,竟说他是“仇视外人”。

忠言被黜痛失强国良策

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奸臣当道,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后,各帝国主义国家认为中国是一块肥肉,接踵而来,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国势日衰。在家丁忧的黄桂鋆,忧国忧民,速返北京,为了国家的振兴,日夜思虑,以图自强。光绪廿四年(1898年),他向朝廷奏《请增修战备折》,“以靖外患而图自强”,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提出了6点建议:

其一曰“备帅”。提出“近因时势多艰,恭奉谕旨,命荣禄以军机大臣兼钦差大臣,节制北洋各军;此其责任,又重之重也。应请饬下该大臣等,旱筹应敌之策,以防仓猝之变,至简放督抚,必择文武兼擅,中正不阿之人,若仅长于吏治而不娴于军务,但可攫任藩臬,不宜畀以疆寄。昔骆秉章、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沈宝桢诸人,皆以能军受督抚,而所治之部,乾然遂为重镇。今若提倡风气,使文臣平时留心韬略,则帅日出,于与宏济艰难;我国家转弱为强之基,即在是矣。”

其二曰“备将”。黄桂鋆指出“用兵之道,择将为上,练兵次之”。“大将者何?提镇是也。副、参、游以下为都、守,为千、把,递相辖制,而风声气习,皆视提镇为转移。提镇廉则贪者惧,而无扣饷缺额之弊也;提镇勇则懦者奋,而无临阵退缩之事矣;提镇有纪律,则暴横者守法,而无骚扰哗溃之患也。今各省现任提镇,类多积资较俸,荐至高位;其中固不乏宿将,而阘茸充任者正复不少。应请饬下军机大臣及各省督抚,严加甄别,秉公黜陟;并由副、参、游中荐拔将才,以新三军之耳目,以振诸将之精神;庶几戎政聿修,而军事日有起色矣。”

其三曰“备兵”。“自绿营不足恃,于是乎有练军,练军又不足恃,于是乎有洋操,故洋操亦未尽足恃也;甲午之役,有既战而后败退者,有败退而尚可收拾支持者,有未战而先行逃溃或投降敌人者,今宜引为鉴戒。及此无事之时,饬下军机大臣荣禄,将其节制各军勤加训练,认真考核。孰可任战、孰可任守,务需分别布署,择要驻扎,以期得力,致于后继之兵,或于近畿地方,添练一、二大营;或就各省练军,汰弱挑强,并散为整,用备征调,以免临事周章。又,现经屡奉谕旨,举办团练,一俟各省练齐,并可择其精壮,调赴前敌。于城腹心之选,层出不穷,所谓‘众志成城,有备无患’,吾华之崛兴,不过一转移间耳。”

其四曰“备饷”。“饷者,兵所依以为命者也。非有饷不能练兵,非储饷不能用兵。顾言筹饷于今日,亦至不易矣:借洋款,则亏累已深;办股票,则纷扰愈甚;捐输既成弩末;厘税也难再增;罗掘无从,计将安出?”“比年以来,策富强者,莫不竟言西法。今轮船、电报、铁路、矿务皆已次第兴办,而公家无丝毫之余,是犹买椟而还珠,非善学西法者也。查外洋于此数项,均需纳税,为入款大宗。中国若能仿照办理,则招商局所行之轮船,盛宣怀所管之电报,胡橘分所办之铁路,每岁当可征入税银二百万两,至少亦百余万两。如谓西人税例不可行于中国,试问:中国各项贸易皆有厘金,岂此项贸易出入巨款,独可无税乎?至张翼督办直隶全省及热河矿务,应请饬下矿务大臣,查核办理。凡五金矿、煤矿、硝矿、磺矿均定税则,或仍作报效亦可,但需核实,不准含混。从前漠河金矿,每岁报效银二十余万两,近年仅四五万两,此皆不核实之故也。臣素性不喜言利,今因练兵为救时第一要策,非筹饷不克济事,故择其不病国,不病民者言之,倘蒙采纳,或亦司计者之一助也。”

其五曰“备械”。“西人行军,以枪炮为利器,争奇竟巧,日异月新;中国竭力仿效,总难并驾齐驱。然上海、天津、武昌等处所设之机器厂,已能制造无烟快枪及各种快炮。今若指定一式,令各省添设之厂一律仿造。其不能造快炮者,则专造枪;不能造枪者,则专造子弹;于通力合作之中,仍归划一。此处之子弹,与彼处之枪炮,皆能合膛,则取携甚便,永无缺误之虞。且自造自用,不向外人购买,既可免漏银出洋,一旦开战,西人虽守局外之例,不售军械,我亦无所求于彼矣。惟上海、天津两处,逼近海口,恐为敌所乘,葵诸勇夫重闭之义,宜将两厂移设腹地乌江、旅顺前鉴,故不远也。”

其六曰“备谋”。“有帅、有将、有兵、有饷、有械,可以一战矣;然必谋定而后劲也。势苟可以不战,亦何敢轻易言战?若遇事生风,动辄挟制;一教案出,则要索多端;一诏令出,则訾议纷集,甚至董军不准驻扎直境,则我无调兵之权;蔡钧借洋人为掩护,抗不交卸,则我无用人之权;似此情形,殆不可为国矣。而后此之欺侮我者,尚不知伊于胡底也!夫逊让无数于边患,筹策贵裕于平时。今敌之谋我,既各有其用心之所在;则我之谋敌,亦当慎择所处,以应变为机先,方其无事也。故不可畸轻畸重,致启猜嫌;及其有事,则何国助敌,何国助我,何者是我进步,何者是我退步,必先成竹在胸,庶免举棋不定。昔发,捻一役,初办亦未得手,迨相持既久,则知己知彼,遂算以成功。伏愿朝廷念前事之可师,决通筹之至计;凡所以建威销萌,皆当绸缪于未雨也。”

黄桂鋆奏请增修战备折的6条建议,无疑是“强兵靖国”的良策,但却没有得到采纳,大清王朝又一次痛失了“靖外患而图自强”的大好时机。后人论及此事,无不深为痛惜,扼腕唏嘘。此次上书,对于黄桂鋆来说,虽忠言良策遭受罢黜,然其敢言之声播于京外,扬一时之正气,当时朝野有“朝阳鸣凤”之称。

三奏弹奸屡遭打击报复

清廷腐败,国势日衰。忧国忧民的黄桂鋆认为要抵御外侮,必须惩治腐败。其时清朝皇族内阁邮传大臣盛宣怀借筹办和主持多项企业,中饱私囊;同时接受贿赂,以“铁路国有”为名,将商办川粤汉铁路权出卖给外国。身为都察御史的黄桂鋆,抱廉守节,仅在光绪廿六年(1900年)就先后3次上奏弹劾盛宣怀等人。

奏折说:洋货加税免厘弊病很大,造成大量资金外流,这是汉奸通敌卖国造成的,应该加以提防。中国与外国通商,内地之厘金与进口之关税本属平等的原则,以保我自主之权。然而强敌乘机要求条约屡改,洋商贩运洋货以半税抵内地厘捐;洋商贩运土货,以三联报单完纳内地厘捐;凡是流通的洋货对洋商太优惠了,而洋商贪得无厌,又提出加税免厘的要求。英国大使威妥玛多次提出这件事,德国大使巴兰德也附和。当时人们都认为不能答复他们的要求。盛宣怀却提出愿与税务司的赫德议加磅价,说是奉旨交办,又以金价涨落不定诡辩复奏。奏文中又加上了加税免厘一事。

黄桂鋆上奏说:臣暗思此事,确有很多弊病。一是如洋货免厘,土台必冒洋货以漏税,而各卡难于稽查,这样一来土货厘金也将大受影响;二是洋货免厘,而土货不能免,各卡又不能撤,所需的经费必只能取利于土货。这样做洋货必然畅销而土货受累。中国商人有空子可钻,去勾结洋商买三联单以运土货,而内地厘金成了虚设;三是各省厘金已减少,如有兵荒之事无可筹款以应付急事;四是厘金款项原来是户部指款及例拨京协各饷都很重要。现在改章之后必将移归洋人海关提拔,大权由税务司去操纵,户部反而为所牵制;五是加厘增加收入,增加军饷来练兵,说起来好听,但饷的来源偏重于洋人海关,未免太幼雅,受人家摆布,而且管税务司的赫德是英国人,他必有其异心,一旦发生战争,他不拨款怎么办?六是通商约章应规定年限,如不规定年限,过一段时间洋人又要求减税,这样下去,洋税不仅没有增加,而厘金也流失了。

黄桂鋆强调:凡此六弊,都应引起重视。认为抽厘金的权操纵在他人手里,关系甚大,不能贪近利而忘远图。如不注意就坠入洋人的圈套,使洋人蓄谋数十年来都未得到的,今天安坐而得。

黄桂鋆又上奏说:明目张胆引狼入室,这是盛宣怀卖国的一大罪案。盛宣怀的罪恶明著,肆无忌惮,是有人支持他的缘故。船、电两局在北京以外有两三处重要的地方他并未入股而暗中参加分红;而有的人得了点小利,则互相袒庇。因此,虽屡次参劾,终含糊迁就敷衍了事。

然而,盛宣怀自知罪状难以隐匿,怕有人举发,于是别生诡计,竟称参劾的人是对他诬陷。

光绪廿六年冬(1900年),军机大臣召见黄桂鋆宣布皇帝旨谕说:“朕观黄某,富于才具,思恩筒缺,不称其才,其择冲重任之。”把黄桂鋆由都察院御史(省部级)贬到广西思恩府任知府,还说是黄桂鋆“富于才具,择冲重任”。

然而,当黄桂鋆接到赴广西思恩府任知府的旨谕准备起程时,又接到军机处传旨,改任湖南衡州府知府。由于黄桂鋆在任都察院御史时,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对朝廷中的一些王公大臣的违法乱纪、贪污受贿行为进行过弹劾,被弹劾过的人就暗中授意湖南省巡抚以图报复。因此,黄桂鋆到湖南几个月,湖南巡抚不安排他到职上任,给黄桂鋆写了一个奉旨开缺的介绍叫他自己送回北京另外安排。1901年黄桂鋆只好由湖南转回北京,走到开封将湖南省奉旨开缺的介绍在开封引见后,朝廷又给黄桂鋆下了一道“奉旨五缺后选用”的旨谕。

黄桂鋆又等了1年多,至光绪廿九年(1903年)才接到选授四川保宁府知府的旨谕。这时又有人上奏说:“黄桂鋆向来仇视宗教,四川是发生过教案的地方,他到四川保宁府去任知府不适宜。”又把圣旨收回,旋复开缺。

黄桂鋆对家人说:“吾一知府,竟为时流所不容,天下事可知矣。西湖为中国名胜之区,山清水洁,吾其老于是乡可乎!”就带着家眷一起到杭州寓居。由于他3次上奏弹劾奸臣反而遭到了惨重的打击,忧心忡忡,郁郁成疾,到杭州不久就抱恨终天,1903年6月卒于杭州西湖,时年45岁。

黄桂鋆的弟弟黄桂辉护送灵柩回贵州镇宁安葬。当时任贵西道的文悌与黄桂鋆是好友,知道黄桂鋆抱恨终天后,作了一首长歌以吊曰:“盖鋆之才宜膺大用,其为人也宜享大年;乃以一郡守,竟三仕三己,不获其任,坐令郁郁以终,而不一试,天实为之也。君子曰:‘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岂独鋆之不幸哉!”

黄桂鋆英年早逝,皆因一心富国强兵,忠勇为国,不畏权贵,屡遭打击报复贬徙所至,时人评为“其人心底无私,忠勇可昭日月,大清不能用此忠勇之士,其气数尽矣”。

上一篇:《康定情歌》采编者吴文季:一生为光明歌唱 下一篇:基于EFA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探析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