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8-30 08:38:17

间断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临床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对间断蓝光照射以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6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则实施间断蓝光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临床总有效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间断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82-02

在临床上,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患儿长期处于胆红素水平下,脑部容易出现损害,患儿如果得不到尽早诊断和治疗,记忆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儿智力下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蓝光照射成为了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手段【1】。通过蓝光照射,能够有效对患儿的神经细胞进行保护,改善患儿的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实施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6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有54例,女性患儿有46例。年龄范围为3天到22天,平均年龄为(13.4±3.3)天。所有患儿经过体检,均存在巩膜黄染以及皮肤粘膜黄染,显示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上升,总胆红素的水平范围为247μmol/L到406μmol/L,未结合胆红素的水平范围为223μmol/L到357μmol/L。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指标水平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临床上主要实施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先对光疗箱进行预热处理,当温度大约为30℃时,将患儿置入培养箱。将患儿的双眼利用黑色纱布蒙住,生殖器则使用尿布包裹住,之后实施光疗。照射时间为每天8小时到12小时,照射结束后停止治疗12小时到16小时,同时对患儿实施补液处理以及酸中毒纠正。采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以及茵栀黄等药物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胆红素水平达到109.6μmol/L到123.5μmol/L以下时,终止治疗。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在临床上主要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照射方法以及常规治疗与实验组相同,患儿除去换尿片、沐浴以及喂奶时间,其余时间均进行持续照射治疗。

1.3 临床疗效评估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标准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1)显效:患儿经过照射治疗,2天后胆红素水平在153.9μmol/L以下,巩膜以及皮肤黄染等症状完全消失。

(2)有效:患儿经过照射治疗,2天后胆红素水平为153.9μmol/L到205.2μmol/L,巩膜以及皮肤黄染等症状有所改善。

(3)无效:患儿经过照射治疗,2天后胆红素水平在205.2μmol/L以上,巩膜以及皮肤黄染等症状没有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比较

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在临床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一般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通过蓝光照射,能够有利于胆红素对光线的吸收,有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从1XaZ型转化为IXaE型,进一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2】。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能够使转化后的异构体得以排除。蓝光照射治疗的应用,有效控制了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水平,传统的治疗一般采取持续性照射治疗,持续性的照射下,患儿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血钙下降、皮疹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照射时间密切相关。为了改善患儿的预后,我院实验组实施了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总有效率与实施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相似,由此可见,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相似【3】。

对于蓝光照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是血钙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照射过程中紫外线的影响,导致患儿皮肤维生素D大量上升,降低了患儿的血清钙浓度,从而使钙沉着在骨头上,在照射治疗时间大于40小时时,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29):53-54.

[2] 王惠敏,潘攀,邓益斌.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3(28):203-204.

[3] 李忠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03): 123-124.

上一篇: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下一篇:门急诊注射室晕针与过敏性休克的观察比较及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