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中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

时间:2022-08-30 08:27:26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中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观念意识的不断改变以及高校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扩招以及扩建工作对高校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使学校资产能够充分运用到学校工作和建设上来,必须解决好会计制度改革后的固定资产核算问题,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更加高效、透明,从而能够积极推动现代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 保证资产安全 人才培养

高校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现代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需求,也为了保证学校资产能够被充分地应用到培养人才和学校建设方面,必须强化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中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的变化

我国主要通过国家拨款来维持高校运行,因此,高校资产及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校领导及职工无法形成资产意识,从而很容易造成资金流失和资金闲置等问题。为了使高校固定资产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地应用,必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杜绝资金问题的出现。

(一)完善高校会计制度的目的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后增添了新的核算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与公共财政管理相关,内容的增加有以下几个目的:配合国库集中收付盖泽所增设的“零用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返还额度”等科目;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以及按照功能和经济支出逐级分类设立明细科目以配合部门预算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校办企业产业投资和其他对外投资统一为长期投资,以期达到配合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的目的。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

为了完善学校成本核算体系,全面、合理地展现学校的各项收入支出现象,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实行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实行摊销,便于真实反映高校的资产价值,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能够及时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问题扩大化之前想出应对措施,避免事态的恶化,保证高校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得当,还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文物文化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等项目。

(三)推动会计体系的重构和会计信息完整性的提高

为了做好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两方面的工作,需要重构会计体系。及时有效地将财务会计科目和预算会计科目进行平行设置,能够为绩效评价提供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同时也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预算收支信息。使单位“大帐”囊括基建项目,这样做能够加强对资金集中的统一管理,有效统一会计核算主体,推动会计信息完整性的提高。调整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设置,用“费用”替代“支出”,能够更好的体现各个期间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关系,同时也能对高校现实的收支情况作出迅速的反应。

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会计制度很难适应当前高校预算、财务管理、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的改革与发展要求,也无法提供有价值的高等学校会计信息,从而导致资本核算不健全、财务报表结构不合理、资产价值不真实和资产负债项目不完整等各种问题,导致无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容易造成资金管理的混乱,阻碍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关于长期投资的处置问题

《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指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其账面余额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按照实际取得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按照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投资-股权投资”科目,按照尚未领取的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其他收入”科目。”这一规定的初衷是为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但是这一规定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不相符合。

(二)折旧计提方式不够明确

为了做好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需要明确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对此,《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在其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指出计提折旧应该按月还是按年进行,给实际的操作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容易导致不同高校账面处理的差异。

(三)没有明确说明对账面现有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的方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对人才的需求力度不断加大,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学校的投资力度,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固定资产总量不断增加,资产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加大。当前的高校财务制度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做出规定,通常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视为购置成本一次性计入当年支出项目,在此举出上相应地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是,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没有对账面现有数额庞大的高校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做出明确规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算固定资产有效性的进行。

三、怎样确保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平稳过渡

当前高校执行的会计制度要求:“高等学校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样就无法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在报告期间的实际价值,也不能提供其在报告期间的损耗,会对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造成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采取相关举措。

(一)加强新制度的可操作性

为了使各高校在账面处理问题上达成一致,应该尽快对计提折旧作出明确的规定,尽快出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是否对高校资产预计残值以及残值率的确定方式,同时还应明确计提折旧的方式,在按月计提与按年计提这两种方式上做出选择。高校固定资产具有非营利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计提折旧的目的是为计算教育成本提供依据而不是为了核算损益,因此可以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进行处理。

(二)出台新规定,明确新旧制度的衔接问题

现行高校财务制度没有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容易造成学校固定资产财产管理的误区。全面清查现有的固定资产,按照新的标准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原值,根据使用年限确定它的使用年限,及时更新淘汰老旧设备以免影响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对于超出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全额计提折旧,未达到使用年限的依据规定方法计提折旧。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新制度的实施,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虽然各大高校基本上建立了资产管理系统,但是缺乏计提折旧功能,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全面。面对更大的管理难度,高校财务人员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技能,各高校也应该根据工作需求对财务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和多个层次的培训,保证高校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高校承载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是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高校的管理工作。资金是维持高校运转的重要保证,目前有些高校中存在资产管理混乱、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重大财务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容易造成资金的流失还容易阻碍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转。解决好财务管理方面以及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中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能够推动高校工作的良好运转,为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强.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探讨[J].财会资讯,2012,(6).

[2]郑瑞.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J].高校管理信息,2011,(5).

[3]唐宸.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中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J].高校财务管理,2009,(12).

上一篇:加快沧州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校大学生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