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加工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时间:2022-08-30 07:49:42

建筑工程钢筋加工中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钢筋加工包括原材料加工、半成品安装、钢筋的焊接等。质量通病是指加工、安装、焊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的存在危害很大,易造成重大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本文重点介绍钢筋加工中主要的质量通病项目,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广大施工人员参考。

l钢筋加工

1.1直条钢筋弯曲: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或折弯:防治措施:①采用车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挂车,对较长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绳捆绑。②采用液压机或慢速卷扬机进行冷拉调直。③用钢筋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扳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④在钢筋工作案上用大锤调直。

1.2切断尺寸不准,断口端部呈马蹄状;切断钢筋长度尺寸超规范,钢筋切断端口不平:防治措施:①拧紧定尺卡扳的紧固螺栓,切断过程中经常检查,核对断料尺寸。②调正切断机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以0.5-1mm为宜。

1.3成型钢筋尺寸不准。由于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过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用保证措施:防治措施:①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②扳距根据已讲过的参考值进行调整。③复杂形状或大批量同一种形状钢筋,要放出实样,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扳距等)。

1.4圆形螺旋筋直径不准。圆形螺旋筋成型方法通常采用手摇卷筒盘缠来实现,成型所得尺寸与绑扎时拉开的螺距和钢筋原材料弹性性能有关,直径不准是由于没有很好考虑这两点因素。

防治措施:①预先确定卷筒的直径。②螺旋筋外弹的值应由试验确定。

2钢筋安装

2.1柱子外伸钢筋、框架粱插筋错位。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或是由于浇捣混凝土时被振捣器碰撞。

防治措施:①外伸插筋用箍筋套上,并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②在钢筋位置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钢筋半径。③浇捣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校正。

2.2同截面接头过多。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数值。

防治措施:①在钢筋架未绑扎时,如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②对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时,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③无法返工时,则可采用加焊绑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搭接焊。

2.3箍筋间距不一致。按图线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粱的钢筋骨架,最后可能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它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防治措施:①绑扎箍筋时,可按图线要求数量,试摆符合实际数量。②绑扎箍筋时从梁的中心点间两端划线,并按钢筋配料单上所标数量均匀布筋。

3钢筋焊接

3.1钢筋闪光对焊:

3.1.1 未焊透。焊口局部区域未能相互结晶,焊合不良,接头镦粗,变形量很小,挤出的金属毛刺极不均匀,多集中于焊口上部,并产生严重胀开现象。

防治措施:①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通过试件检验确定焊接参数。②重视预热作用,扩大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减少温度梯度。③选择合适的烧化留量,使焊件获得符合要求的温度分布。④避免采用过高的变压器级数施焊。

3.1.2焊口氧化。一种状态是焊口局部区域为氧化膜所覆盖,呈光滑面状态;另一种情况是焊口四烈氧化,失去金属光泽,呈发黑状态。

治理措施:①确定烧化过程的连续性。②采用适当的顶锻留量。③采用尽可能快的顶锻速度,避免氧化形成。④保证接头处具有适当的塑性变形,有利于去除氧化物。

3.1.3焊口脆断。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的突然断裂。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断,过热脆断和烧伤脆断几种情况,以断口齐平、晶粒很细为和特征,

治理措施:①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我国建筑用钢筋状况是Ⅱ级及以上都是低合金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宜采取闪光一预热一闪光焊,焊接工艺为宜。②对于难焊的Ⅳ级钢筋,焊后进行热处理时,要避免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对热处理加热温度略超过600℃即可。

3.2钢筋点焊:

3.2.1焊点脱点。钢筋点焊制品焊点周界熔化铁浆不饱满,如用钢筋轻轻撬打,或将钢筋点焊制品,举至离地面1m高使其自然落地,即可产生焊点分离现象。

治理措施:①点焊前应正确选择焊接参数,经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成品焊接。②焊接前清除钢筋表面锈蚀、氧化皮和杂物、泥渣等。③对已产生脱点的钢筋点焊制品,应重新调整焊接参数,加大焊接电流,延长通电时间,进行二次补焊,并应在焊好的制品上截取双倍试件,试件合格后进行补焊。

3.2.2焊点过烧。钢筋焊接区上、下电极与钢筋表面接触处均有烧伤,焊点周界熔化铁浆外溢过大,而且毛刺较多,焊点处钢筋呈现兰黑色。

防治措施:①调整焊接参数,降低变压器级数,缩短通电时间。②焊前清除钢筋表面锈蚀,避免局部导电不良,造成多次重焊。③焊接前应检查电极表面是否平正,电极处冷却循环是否渗漏。④严格避免焊点二次重焊。

3.2.3钢筋焊点冷弯脆断:焊接制品冷弯时在接近焊点处脆断。

防治措施:①用于点焊的钢筋原材料必须有化学成份检验报告,对硫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不得用于焊接。②冷拔低碳钢丝用于焊接,应在焊接前作冷拔丝强度试验,如极限强度偏高,反复弯曲试验不合格者,此料不得用于焊接。③焊接时避免压陷深度过大或过烧。

3 3钢筋电弧焊:

3.3.1 焊缝形成不良。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宽窄不匀,这种缺陷对静载强度影响不大,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对承受动载不利。

防止措施:①严格选择焊接参数。②提高焊工操作水平。③对已产生表面不良的部位,应仔细清渣后精心补焊一层。

3.3.2咬边。焊缝与钢筋交界处烧成缺口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特别是直径较小钢筋的焊接及坡口立焊中,上钢筋很容易发生此种情况。

防治措施:①选择合适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②操作时电弧不能拉得过长,并控制好焊条的角度或运弧的方法。③对已产生咬边部位,清渣后应进行补焊。

3.3.3电弧烧伤钢筋表面:已焊钢筋表面局部有缺肉或凹坑。电弧烧伤钢筋表面对钢筋有严重的脆化作用,往往是发生脆性断裂的根源。

防治措施:①精心操作,避免带电的焊、焊把与钢筋非焊部位接触,引起电弧烧伤钢筋。②严格操作,不得在非焊接部位随意引燃电弧。③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紧固。④Ⅱ、Ⅲ级钢筋有烧伤缺陷时,应予以铲除磨平,视情况补焊加固,然后进行回火处理。同火温度一般为500~600¢为宜。

3.3.4夹渣。在被焊金属的焊缝中存在块状或弥散状非金属夹渣物,影响焊缝强度。

上一篇:钢结构框架栈桥设计与施工 下一篇:工程建设中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