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

时间:2022-08-30 06:53:25

建筑企业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工程,对风险控制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风险种类,就如何防范风险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企业;风险;防范

1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因时间长、情况复杂,在其活动过程中经常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工程承包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据统计,国外的建筑承包企业每年约有10%-15%破产倒闭。面对竞争激烈的承包市场,国内承包企业的风险也不亚于国外同行,很多的大型承包企业在竞争中垮了下来。究其原因,一是僧多粥少,加剧了承包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二是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不会或不敢用合理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因此加强承包企业对各类经营风险的法律保护,就成为势所必然。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所谓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

2 建筑企业风险的种类

按风险因素的主要方面,可将风险分为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与经济方面的风险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等三种。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2、水文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一平”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二)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标文件。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必须仔细分析研究。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5、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三)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

3、分包方面。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4、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上述各类风险都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3 对风险防范的对策

施工企业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合理减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应对策略,做到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

(一)面对重大决策,做到科学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合同管理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精细、严密和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杜绝合同内容上出现重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严防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

(二)做好承接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工程投标是施工企业的工作重点,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必须把项目存在的经营风险作为舍取项目的先决条件。

(三)强化资金管理。降低分包商和供应商的诉讼风险,可在企业内部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模式,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提高履约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在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今日,房地产的发展形势下滑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只有提高经营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控制制度,对每一个施工项目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对可预见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找出潜在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施工管理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管荣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金融经济,2007(4)

[2]戴敏;浅析施工企业合同风险防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8)

[3]赵建勇;浅谈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0期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监理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建设工程动态化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