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时间:2022-08-30 05:57:31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摘 要】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体系逐渐形成,我国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这一环境下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已初步建立。本论文将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从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探讨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得以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从而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造价;工程造价管理;管理研究

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增强、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相适应的。随着自主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间接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我国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从工程决策阶段开始延续到工程完成并交付使用这一全过程,对其中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确定和有效的控制,主要包括六个阶段,即投资估算、初步的设计概算、施工图的预算、招标合同价格、竣工结算以及决算。

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是以定额为基础的静态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将实施阶段的工程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忽略了决策、设计阶段的管理,并且过分强调建设成本,以致对未来的维护成本考虑的过少。静态的管理方式导致其与市场价格脱轨,不能反映出工程真实的价格,与国际上的动态管理模式相脱节。并且我国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新问题不断出现,施工市场、招投标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恶性竞争、恶性市场交易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投资体制很不完善,责任机制也很不规范,管理体系部门多,层次多,以致效率低下,分工不合理。

鉴于我国发展现状,应实行综合集成方法,综合进行投资成本、效益成本分析,通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合理的方案设计,努力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与模式。从而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项目的投资水平与效益---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框架

2.1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在建设期、试用期、翻新期、拆新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通过对各阶段投资成本进行估计预测,在保证一定功能和产出的条件下,寻求最小的合计值,从而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总成本的最小化和总价值的最大化。不难发现,其根本的出发点是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考虑造价及成本。因此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先进的分析工具,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手段。它贯穿于工程的确定阶段和造价控制阶段。

2.2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阶段划分

工程造价管理是贯穿与工程的整个生命的周期,跨越时间长,各个阶段具有其特点,所以我们首先要对项目全过程进行阶段的合理区分,从而逐个击破,对各个阶段分别研究管理,有助于我们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与成果。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可将项目工程的生命周期阶段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

2.2.1 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主要侧重于对拟建项目进行策划,他要求人们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可行性分析和建设项目备选方案评价中去考虑项目建设和运营两个方面的成本,并对其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分析以及论证,其目标是在保证所遇外部因素都相同的情形下找到成本最低的方案。

2.2.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中之重,就工程造价费用来说,工程造价控制是一投资估算控制初步的设计,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的设计。倘若设计概算超过了投资估算,那么就应该修改初步设计。假如施工图的预算超出了设计概算,就应当修正施工图的设计。总之,我们要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科学数据等各种措施合理有效的控制项目的造价,以待随时纠正偏差,修改设计。如果同时有多个设计方案,那么还需要进行方案的对比,评价方案优劣的根本依据就是成本的最小化。

2.2.3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可进一步的区分为招投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招投标阶段的项目管理主要是以项目设计的文件为基础,并加以工程的现实情况,制定招标文件,筛选出合理科学的计价方式,从而确定工程承包合同极其价格。投标分为商务标和技术标。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是在完成施工图的设计以及招投标工作之后在施工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支将计划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额作为其目标值,并将造价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已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2.2.4 竣工验收阶段

这一阶段将确定最终的造价并对项目的建设效益进行最终的考核和评估,还要办理项目资产移交的程序,对各阶段的造价进行对比,对各个阶段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竣工验收阶段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他标志这工程建设阶段的结束,是综合检验之前的三个阶段的关键性环节,并将为项目的正式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2.2.5 运营和维护阶段

项目已经正式运营和使用,但在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制定科学的运营、维护方案,防范于未然。方案主要包括长期方案和短期方案,但其目标依旧是实现这一阶段成本最小化。通过合理有效的运营、维护方案可以对运营阶段的项目设施进行全面的统一管理,并为使用人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将设施的使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3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计算

2.3.1 工程造价计算的参与约束

工程造价计算的参与约束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项目能够实施的最低的建设成本。其计算都要受一些条件约束,主要包括:预算约束;质量约束;安全约束;环境约束。

2.3.2 工程造价统一计算体系的数学模型

工程造价统一计算体系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分两个过程,一个是成本范畴逐步细化的过程,另一个是回推计算的过程。

2.4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此种管理模式与我国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避免了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实施阶段的问题,日益重视工程项目后续的运营与维护,并将其管理模式很好的贯穿于工程的各个阶段,从而实现从全方位减少投资成本,实现成本的最小化,选择最合理的投资方案,因而实现更加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通过科学的设计,采用节能。污染小的设施和建筑材料,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3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计算方法

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初始化建设成本的计算方法,构建有特色的成本分析方法—模糊聚类方法。

3.1 步骤

为了预测项目的造价,需要先建立隶属函数,然后根据其对待测的工程进行归类,接着选择同类已完成项目中与之最相似的三个工程作为评估的样本,从而构建项目估价数学模型。这种方法主要分四个步骤。第一步,对已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分类;第二步,对待测项目归类;第三步,对工程造价进行模糊测算;第四步,对工程数据分析测算。

3.2 基于模糊集理论进行的可行性方案选择

为了克服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长而且不确定等其他风险,我们要基于模糊集理论进行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和选择可行性方案。首先要设计模型,其次是严格按照设计的模型执行。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同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应当以市场需求作为风向标,以先进的科学经济技术为支撑,同时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的经验和理论,建立日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方法,并以此为据指导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实现成本最小化,最终节约成本,提高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瑞.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2]董士波.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3]任国强.基于范式转换较大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3(5)

上一篇:哈尔滨联通3G增值业务市场营销现状SWOT分析 下一篇:浅谈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