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盆景教学与实践

时间:2022-08-30 05:15:08

浅议高职院校盆景教学与实践

【摘 要】高职院校的盆景课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课程改革,加大实习实践课时数,采用临摹传统盆景流派技艺、艺术大师的作品、手工绘图、手工制作等形式,把盆景创作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有机结合一体,提高学生积极能动性和职业兴趣。

【关键词】盆景;教学;实践

盆景学一直作为高职院校园林及园艺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定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性补充课,开的课时较少,多为28-32学时左右,仅能让学生了解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论讲授较多,实践动手少。

1 课程大纲及教学内容

在盆景学课程内容上,简化了盆景绪论、发展史、起源、盆景美学、盆景园、分类等理论知识,课时数仅为3-4学时;盆景流派4学时,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及其作品介绍2学时,三大类盆景的创作及技艺理论讲授占6-8学时,而其他3/4的学时,采用实习、实践课进行,具体实习、实践内容及安排如下:

首先,通过外出实习,认识自然树木、山体、水体等地貌形态特征。主要识别内容包括:树木主要有树干形态、树枝分布层次、树冠大小、老化树木的形态特点、树木根系的扭曲藏露、树木各部分的比例等;山体特征主要有悬崖、皴法与纹理、沟壑、山峦、山脚,以及山上的瀑布、小溪、深潭、池水、峡谷等;水体包括有不同类型、尺度、特征,以及不同水体的驳岸形态等。第二,参观盆景市场及盆景展览。主要是结合每年举行的盆景、奇石博览会,让同学们有机会到现场听大师讲解、作品评析,同时根据参展作品评选等级,分析不同盆景的造型特点,收集盆景实体素材,回校后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巩固。另外,利用当地盆景市场,设置盆景调查表,让同学们通过调查认识盆景植物、山石种类,掌握各类造型特点,熟悉当地盆景消费市场、流行趋势。第三,中国传统流派的技艺及艺术特色。运用实体材料、网络图片等进行模拟讲授,同时结合树木小苗、树枝、或直接用铁丝代替,现场操作,进一步领会各类流派的造型特点。第四,利用学生自己培育的苗木、收集的山石、生活用品等,进行树木、山石、水旱盆景的创作。第五,对于常用的典型造型,通过手绘作图来详细分解不同部位,以此掌握树木的干、枝、冠、根的造型特点,熟悉山石的纹理、布局及山体三远的表达等。

2 不同类型盆景的创作

2.1 树木盆景创作

主要内容为树木的身法、枝法造型,实践课时为20学时左右。

身法造型的创作形式有:模仿传统流派的树干造型技艺,如扬派的疙瘩、寸枝三弯,苏派的六台三托一顶,通派的鞠躬式,徽派的游龙弯,川派的掉拐、三弯九道拐等;模仿及创作树干的五种基本造型,即直干、卧干、斜干、曲干、悬崖,以及多株树木组合的布局手法。盆景制作要求,首先手绘做图,先立意,后创作,然后根据图纸设想,进一步落实到苗木造型上。苗木来源为学生培育的1、2年生苗木,保证每个学生有20株左右的苗木数量。由于苗木较小,树干造型容易开展,花费时间少。

枝法造型,采用铁丝、麻绳等进行攀扎、修剪。模仿传统盆景流派,主要包括岭南派圆片型、扬派的云片、岭南派的鹿角枝和鸡爪枝等多次对枝条攀扎和修剪。树枝的处理花费周期长,需要学生定期观察,根据树木生长势不同,有针对性的加强攀扎和修剪。完整的枝片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因为教学周期短,所以枝法的最终形成并不理想,但通过每一届同学的连续创作,枝片会逐步得以完整,同时,盆景创作的延续,更有利于同学们对盆景创作的连续性、季节性、可变性等的理解。

2.2 山石盆景创作

主要内容是造型、布局、山石纹理等,实习及动手课时数为20学时。

山石材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泡沫、枯木、建筑材料(加气块、砖头)等,经过手工的切割、雕琢,代替石头制作成山体的形状,并涂上颜料;盆景盆的取材可以用硬塑料板或木质托盘,自己加工,轻便实用;用箩卜、地瓜等块根类可以雕琢成亭、塔、桥等配件;用牙签做竹排、纸折小船等。

创作题材:结合外出实习参观,认识自然山体的地貌特征、自然树木形态等,鼓励学生掌握学习、生活中的山水环境,并利用手边的生活用品或石头创作几组实体盆景;另外,临摹名家山水画作品、盆景大师的盆景作品,通过手绘做图,掌握山体结构、特征、立意等,然后用各种材料具体实施。主要针对性的掌握偏重式、散置式、孤峰式的布局,以及山体三远的表达。

2.3 水旱盆景创作

要求掌握内容是丛林式布局、山石与树木的组合、比例与尺度关系,实践课时数为14学时。

树木及山石材料,来源于学生自己培育的苗木及生活材料的收集,或直接剪取不同粗度、长度的树枝,创作题材主要临摹赵庆泉作品。首先是手工临摹,通过手绘,可基本掌握树木与山石的比重、布局、配件大小、意境的创造等。水旱盆景主题丰富多样,可立足自己的生活环境来创作,创作海岛、水畔式作品,也可利用沙子、鹅卵石等做山石或水旱盆景。

同时在课程学习中,可结合春节的年宵花卉销售,如利用贴梗海棠、火棘等材料,组织创作丛林式水旱盆景,通过树木组合布局,熟悉丛林式树木的高低、林缘线、林冠线的变化,领会树木组合的疏与密、主与从、藏与露、远景与近景、虚与实、直与斜的对应对比关系,使同学们能更好的理解构图的美学知识;同时使学习与生产、市场有机的结合,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和创作热情。

3 小结与讨论

盆景的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创作题材应贴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作学生熟悉的环境;材料的选择以活体植物、山石为主的同时,应尽量发掘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制作的能力,利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材料,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动性;盆景创作,应以大师作品为摹本,以传统流派的造型和技艺为基础,经过临摹、实践、融合、提高,培养学生自我的创新能力;盆景学习,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感悟树木、山体、水体等的特征,掌握比例与尺度、主从变化等美学原理;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有观察、积累、提高的过程,通过盆景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身边植物、不断的积累,逐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周秀梅,高校盆景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职教论坛 2004,(5)

[2]汪新娥,高职高专《盆景学》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信阳农业高专学校校报,2006,16(4)

[3]柴慈江,浅谈盆景产业化与盆景教学,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2(10)

[4]李树华,中国盆景艺术国际化进程的研究,中国园林,2007,23(8)

[5]沈继珍,花木盆景快速成型技术,江苏林业科技,2002,8(4)

作者简介:

庞晓博,女,本科,助理工程师,山东圣凯建筑咨询有限公司(264000),研究方向:园林景观

上一篇:对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的认识与思考 下一篇:关于国家二级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