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施工问题探究

时间:2022-08-30 05:05:59

市政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施工问题探究

【摘 要】综上所述,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不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还有很高的质量和安全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施工规范,做好桥墩、桥台、基础等桥梁的下部构造的施工,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结实的基础。。从施工准备工作、基坑施工、桩基础施工、墩台的施工等方面探讨了加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控制的方法和要点。

【关键词】城市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具体来说,桥梁一般是由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设施。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桥墩和桥台是支承上部结构并和路堤相衔接的建筑物,作用是将其传来荷载传至基础。桥台通常设置在桥两端,而桥墩通常设置在桥中间部分。桥台与路堤相衔接,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可以抵御路堤土压力,防止路堤填土的塌落。单孔桥只有两端的桥台,而没有中间桥墩。桥墩和桥台底部的奠基部分就是基础。基础承担了所有从桥墩和桥台传来的荷载,承压性和稳定性必须很高。这些荷载包地震力、船舶撞击墩身等引起的水平荷载等等。由于基础这部分往往深埋于水下地基中,因此在桥梁施工中是难度较大的一个部分,也是确保桥梁安全的关键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研究的重中之重。加强城市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下面简要结合某桥梁工程实例来探讨桥梁下部结构各工序和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工程概况

某简支梁板桥布置为四跨22m+22m+22m+22m型式,桥面路幅宽度为16m,两侧人行道路幅宽度均为4m,桥墩支承中间三孔桥跨,居于桥梁中间部位;桥台居于全桥两端,其前端支承桥跨,后端与路基衔接,桥梁墩身沿桥横向布置6根φ0.8m立柱,柱高2m,承台采用1.5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台桩基础采用两排φ0.8m钻孔灌注桩,长30m。

二、做好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准备工作

1.制定好科学可行的下部结构施工方案。应结合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纸、以及相关的设计资料来编制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方案,方案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还要同桥梁项目的具体特点出发,完善施工组织规划以及施工场地布置工作,为项目施工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创造条件。总之,桥梁下部施工方案应技术可靠性高并易于实施,符合项目实际,能够有利于开展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及安全管理。

2.做好施工现场的规划布置工作。进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之前,应做好开工前的现场准备工作,如做好测量放样、修好施工便道、接通水电等工作。对于测量放样工作,应先根据设计资料来复测施工现场的水准点和导线控制点,再布设好桥梁施工中线桩和水准点,严格控制测量精度以及准确性。修筑施工便道时,应保证其与现场平面规划布置衔接好,保证大型机械设备能够顺利通行。

三、做好基坑的施工控制

若桥梁是建造在天然土层上,可不需支护,采用明挖法即可,若土层较软,则放坡时需要对坑壁进行支撑。

1.基坑定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基础位置设置桥位,再结合桥梁中心线与墩台的纵横轴线来放线确定基坑开挖范围,将其定位后并画出。

2.基坑开挖。对于路堤基坑开挖,应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及地表水等情况来合理选择开挖方法,通常基底开挖比设计平面各边尺寸增加0.5~1.0米,以满足基础施工的需求。对于水中基坑的开挖,由于桥梁墩台位于水下,需要采用一些土袋、铁丝笼、钢板桩、套箱等材料进行围堰,起到防水、围水的作用,形成一个挡土墙来支撑施工平台和基坑坑壁。因坑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常出现渗水现象,因而还需通过一定的排水措施来进行基坑排水,对于较深且地质较差的基坑,可采取井点排水法和帷幕法等人工降水方法来排除大量的渗水,而土质较好、工期较短时可以采用集水坑排水。

3.基坑验收。在基坑挖好后砌筑桥墩之前,应对基坑进行检验,基坑的开挖必须和设计文件相一致,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确保后期施工过程中不出现滑移等病害。

四、桩基础的施工控制

常用的桥梁桩基础类型有沉入桩、挖孔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等,其中钻孔灌注桩较为常用,其施工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灌注桩成孔及清孔作业。钻机进场安装时,应钻机机架的吊点、钻机转盘中心以及桩位中心的竖直,安装好钻机后,进行钻孔作业,钻进时应避免碰撞护筒,合理控制钻进速度,钻进过程中还应保持钻孔内的水压差,防止出现涌沙现象。完成钻孔后,应立即检查钻孔倾斜度、孔径和孔深等指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便可进行清孔作业,可采用抽浆、掏渣、以及砂浆置换钻孔渣等方法。

2.钢筋骨架的制作及安放。钢筋骨架可在桥梁施工现场焊接,也可在加工厂焊接后运输到现场,但在钢筋骨架运输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止其变形。运到施工现场后,应检查是否出现变形的现象,一般采用整笼吊装的方式,吊放过程中应缓慢的放下,避免碰撞孔壁,放至设计标高后,焊接定位钢筋。

3.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对灌浆用的导管进行水密承压以及接头抗拉测试,以防混凝土灌注时导管渗水或者漏浆。安装导管时应在钻孔底部预留一定位置,这样有利于首次灌注混凝土,但也需注意预留空隙不得太大,以免泥浆灌入或出现无法封底的现象。安装完导管后还需要进行一次清孔,保证沉淀厚度和泥浆比重满足设计要求。在浇筑混凝土施工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指标满足要求与否,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保证灌浆的连续性,等到灌浆至钢筋骨架附近时,应减慢灌注速度。

五、桥梁墩台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

1.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采购钢筋时必须要认真检查出厂质量保证书,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取样抽检,检验合格后方可采用。焊接钢筋时,焊接头要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作业,焊接时控制好焊接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和帮条的长度,要对焊件抽样检查,以此来考核焊接作业的质量。开料成型的钢筋应按图纸编号顺序挂牌并有序的堆放,堆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钢筋垫块(保护层)应由专人负责制作,须达到设计强度要求,规格和数量也应满足使用要求,安放垫块时要做到疏密均匀,以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绑扎好钢筋后,经监理验收合格了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还应安排钢筋工负责处理施工过程中的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移等问题。

2.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现浇混凝土墩、台混凝土的灌筑应和钢筋的绑扎配合进行,钢筋保护层净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滑模浇筑应选用半干硬性或低流动度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分段进行,并且同一层的应同时浇筑完。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作业过程中注意防止设备漏油在钢筋和混凝土上,以防影响墩台整体质量,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若因特殊原因必须中途停止,则应按施工缝处理。在混凝土的配制、输送及灌筑速度应满足要求,以防混凝土出现离析等现象而降低整体浇筑质量,尤其是墩台作为大体积混凝土,须严格按规范要求浇筑。浇筑混凝土时,注意尽量避免使预埋螺栓、预留孔、预埋支座发生位移,出现位移时也应及时校正。此外,还应随时观察模板、支架情况,若出现沉陷或变形情况应进行加固和纠正。

六、结语

桥梁下部结构承载着桥梁的全部荷载,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使用,本桥梁工程通过对上述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加强施工工艺水平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瞿振华.跨海大桥下部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罗 余 良 . 讨 论 桥 梁 下 部 结 构 的 选 型 及 设 计 [ J ] . 河 南 建材,2010(01).

[3]丁乐,王凯.梁桥两种下部结构的比较及改造方法[J].施工技术,2009(S2).

[4]林邦裕.关于桥梁下部结构事故分析以及防治措施探讨[J].硅谷,2011(09).

上一篇:市政施工中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措施 下一篇:提高路面摊铺平整度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