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化的电子阅读

时间:2022-08-30 02:50:40

被神化的电子阅读

当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SP、上网本、MP3和MP4等众多消费电子产品争先恐后地往背包里钻时,你是否真的还需要一个专门用来读书的阅读器来使背包变得更沉,哪怕它有很酷的外形?电子阅读,究竟是一个被神化的时代,还是一个正在被淘洗的市场?

“快看,这就是汉王的阅读器。”地铁上,两个时髦女生指着身旁手捧电子书的齐云飞窃窃私语。齐云飞一头冷汗,心里苦笑:拜托,这是大名鼎鼎的iPad!

还记得电影《哈里•波特和魔法石》里的《预言家日报》吗?在那张魔法报纸里,不仅文字是动态的,图片也是鲜活的,甚至还可以发出声音,直接和当事人对话。现在,魔法报纸正在层出不穷的电子阅读器中变成现实。

近两年,自从亚马逊的Kindle打开风口,电子书阅读器市场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其他公司也不甘示弱,国外有Sony、B&N、艾利和,国内有汉王、大唐、爱国者、方正、华硕……新产品层出不穷,新技术你未唱罢我已登场。

厂商们振臂高呼,阅读时代的革命已经到来!

而用户在经历了初期的惊喜后却感慨,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这是一个被神化的电子阅读时代。

阅读变轻

“这是一种轻阅读。”这是齐云飞近来才听到的新名词。他对电子阅读着迷是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的。那时的校园里,学生们在自习室、在路上低头摆弄手机,不是发短信,而是在看小说。

齐云飞毕业已有两年,而在两年前,正是网络文学风靡的时候,手机阅读也热潮跟进。那时齐云飞想,要是屏能再大点儿,再美观点儿就好了。

科技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毕业一年,齐云飞便入手了“屏大点儿,美观点儿”的Gghone。

手机阅读开始了。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09第3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总营收达到4.9086亿元,其他手机阅读厂商如阅读客户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的总营收为3762万元。

红极一时的《杜拉拉升职记》是齐云飞用手机阅读的第一本书,他用陆陆续续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职场必读。他发现,与以往自己看一本书的速度相比,手机阅读慢了很多,而看纸质书,是一个月两本。 “过去看书是拿着放不下,现在用手机看书只能见缝插针,路上、车上、吃饭,而且不能长时间看,太费眼睛。”

从阅读方式的改变来看,碎片阅读恐怕是电子阅读带来的最大变化。这一论断在2010年数字出版年会上,被诸多专家认可。

阅读在变轻,不过,这是怎么一个“轻”法?

首先,阅读变得没有难度。读者不必像过去那样背诵经典,只要加以电子搜索即可,也不必乘车去图书馆借书,身上所携电子书即藏有千万册。获取信息更加便利,阅读也不再严谨,这曾是网络文学兴起时,文学家们争执不下的话题,甚至段子文化的兴起,也曾被认为与碎片阅读大有关联。

“犀牛”和齐云飞有相同之处,都是从小酷爱书籍,饱览群书的人。“犀牛”打趣道:“手机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打发无聊的会议时间。”其实一旦入迷,“犀牛”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用来阅读。

手机阅读曾让“犀牛”痴迷,因为携带方便,对于这个一周要消化两本书的书迷来说,能随时随地看书是件幸福的事。“碎片化的时间都用上了。但体验差强人意,手机阅读只能是闲着看,看的内容也很局限,多半是小说,经典太少。”

不过,手机阅读已经勾起了齐云飞与“犀牛”对大屏幕阅读前所未有的渴望。因此,当电子阅读器出现时,他们再也按捺不住。

不是我要的内容

即便两位被采访者并没有说出“失望”二字,但电子阅读器显然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

齐云飞在经历了iPad被误认为是汉王的尴尬后,陷入更大的苦恼中。iPad俨然和电子阅读靠不上边儿了。虽然在入手iPad之前,他预见过这一情形,并在iPad与Kindle之间徘徊再三,最终因为Kindle没有开放的平台而罢手。但原本希望从iPad阅读的原始动力,已经消失殆尽。

“其实,我在iPad上很难找到自己想读的书。”齐云飞在国内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从事产品设计,最近看的关于产品设计的热门书都是纸质书本,“在互联网上能下载的好书太少,基于对版权的保护,很难在网上找到我想要的专业书。”入手两个月,齐云飞仍未在iPad上下载过书籍。

“犀牛”更是一针见血――“说起来书多,其实书的质量跟不上,没有我想要的内容。”“犀牛”在一个月前入手了汉王n516,本以为真的进入了电子阅读生活,可以随时随地想看就看,但“犀牛”发现,很多书都是老书,例如四大名著那是小学就看过N遍了,要找到合适自己的书并不容易。

“不是我要的内容。”这恐怕是电子阅读器爆棚后遇到的致命软肋,也是为什么当年Sony比Kindle更早进入电子阅读器市场却颗粒无收的原因。正是得益于亚马逊本身具有强大丰富的图书库, Kindle才能获得远超索尼的认可度。

虽然国内电子书终端厂商与图书内容供应商合作逐渐增多,但是其内容资源依然非常有限,无论是预置到终端设备的图书,还是可供下载的网络在线平台,内容依旧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许多读者很难找到自己想看的经典书、畅销书。

对此,正版电子书内容提供商点击书CEO梁钢坦言:“电子书阅读器的竞争是内容的竞争。”

在这轮竞争中,汉王科技正马不停蹄地奔波于京、沪、粤等地,频繁与传统出版业接触,抢滩“内容”布局。其他硬件厂商也在成群涌入,以期在“内容”为王的电子阅读产业里站稳脚跟。不久前,方正集团旗下的番薯网高调其中文图书搜索引擎,将图书搜索、阅读及购买打通;与此同时,盛大文学也参照亚马逊的模式,推出了云中图书馆,接入近300万部网络小说和上万部畅销书,同时对其他内容提供方开放。

“没戏,纯属概念炒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电子阅读器将重点转移到内容,虽然厂商们找准了方向,但在中国,版权问题一直是死穴,因此,要真正地让老百姓享受到高质量内容,恐怕短期内还很难实现。

“那种要想带本电子书走天涯的愿望还真是有点儿遥远。”“犀牛”说,如今他的包里带着书又带着电子书,沉甸甸的。

高科技难抵墨香

如果从内容来看,电子阅读器将遭遇滑铁卢,那么从消费者心理来说,尤其是对中国具有文字崇拜的国家而言,书与电子书有着天壤之别。

自亚马逊推出采用电子墨水技术的Kindle电子阅读器开始,宣称电子阅读将取代纸质阅读的言论不绝于耳,这种无背光的电子技术可以带来类似纸张的阅读效果,同时也拥有纸张难以比拟的便捷、低耗、环保等功能。而iPad的面世同样令很多爱书之人欣喜若狂,它在带来拟真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带来了丰富的多媒体功能。

按目前国内电子书最大赢家汉王的说法,电子书将取代纸张,重演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的一幕,在中国只要不到10年的时间。同样振奋人心的消息是来自国家科研机构的统计结果――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已超过750亿元,首次超过纸质出版产值。

“纸质书消亡?”齐云飞和“犀牛”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他们反复强调,看书还是纸质书好,手握书香的心里感受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

“电子阅读器可以让人同时看三四本书,其实从个人阅读方式来说,在同一时间段读三四本书的情况并不多,大多数是只用心看一本。并且,电子阅读器衍生出越来越多的视频、音频功能,对漫画类图书有用,而对纯文学反而坏了味道。”齐云飞对书有很深的崇敬,“纸质书怎么看都行,翻个小角,夹个书签,而电子阅读器能么?我现在生怕把iPad碰着、磕着。”

对不少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阅读纸质书籍时的舒适体验,喜欢纸张的质感、新书的油墨味道、翻页时的沙沙声,还有旧书上颜色各异的批注。在阅读器上读书,无论黑白还是彩色,都会让人无端地心浮气躁起来。这些代表着信息时代技术的科技产品,浓缩了这个时代的气质――理性、急迫且冷冰冰;它们和纸质书籍的柔软沉静相比,甚至显得面目可憎。就连亚马逊的CEO贝佐斯也坦言,书籍是模拟技术的最后堡垒。

除去习惯,从技术而言,也曾有专家表示,电子阅读器还不足以取代纸质书。如今市面上电子阅读器的电子纸分为E-ink和液晶两种模式。调查显示,纸张能反射70%的入射光,而目前最好的电子阅读器也只能反射43%的入射光,阅读效果明显不如前者,电子墨水尚需改善。其次,电子阅读器翻页会有1~3秒的“黑闪”,很可能导致读者忘了前页的内容,这也是亟待改进的。

不仅如此,电子阅读器的价格也是个问题。由于电子墨水属于专利,其他厂商无法绕开,也就难以推出新品,导致电子墨水的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国外电子阅读器的售价普遍为250美元,在中国则为两三千元。近期,由于平板电脑的面世,Barnes & Noble、Kindle、Sony的电子书先后降价,平均降幅达到100美元。瑞士信贷分析师也在报告中指出,由于苹果、谷歌等公司纷纷挺进电子书市场,在未来5年中,领跑者亚马逊的份额将由目前的90%滑落至35%。

在国内,山寨电子书的横行也让降价势在必行。但在中国,难于回避的是,图书的打折之风盛行,买一个电子阅读器便能买约100本纸质书,到底谁更划算,用户还要好好掂量掂量。

科技需要

“慢板”态度

科技到底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最近记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也是当初《最•社会》栏目希望呈现给读者的一面――观摩老百姓在信息技术下生活的改变,包括好与坏、利与弊。

在写这篇稿件时,记者碰到身边的朋友就会问:“你会买电子书么?”持肯定答案的人很少,甚至有朋友说,那个就是显摆吧,可以经常引起围观嘛。

也有朋友从市场的角度来剖析――炒概念、扎堆、版权问题、内容质量……对一个概念、产品蜂拥而至似乎已经成为市场规律,上网本如此、电子书如此、平板电脑也是如此,谁都怕落后,谁都怕没进入圈儿内,都怕没分到一杯羹,往往到最后却是爽一把就死。写这篇稿子时,电子书厂商齐刷刷地进入了价格战,与之前的高高在上相比,判若两人。

而在消费者面前,电子书也显得曲高和寡。不仅仅是电子书,之前记者在做折扣网、团购网等一系列生活服务类网站的采访时,也发现同样的问题,这边是各类网站不断地并购,不断地融资,而真正覆盖的用户只是很少一部分。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市场正在培育;而背后隐藏的真实语义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培育。

有人不看好国内电子书市场,却不会否认这将给阅读方式注入新的生命力。看起来这是一种矛盾,如果电子书市场一片乱象,消费者不再信任电子书,那么,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何推进?

“当年电视机的价格战也是一片乱象,难道大家就不看电视了?”有朋友这样提醒记者,厂商的纠葛不表示消费者利益的受损,甚至有消费者可以从其中获利,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东西。

一个行业的淘洗往往会经过价格之争、成本控制、改良技术,最后剩下的就是精品,而在这一时间线中,消费者从一小部分人浅尝、争议、观望转而接受,伴随着产品、服务的改进而不断向前推,最后,一场集体的行为转变发生了。

而在这场变革中,新的生活方式与旧有生活方式是一个此消彼长而非替代的关系,以“革命”的精神来探讨新旧技术和产品,往往有些言过其实。

所以,科技需要以一种“慢板”的态度来改变生活。

上一篇:惠普超便携投影仪AX325AA上市 下一篇:儿童隐私保护不能隔靴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