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五读”

时间:2022-08-30 12:18:36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五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艺术感染、得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通过语言再现文章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要想使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发挥作用,我认为要抓好“五读”。

一、预习读

朗读是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将文字信息转变为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思维活动,是调动口、耳、脑等感官参与的语文活动。在预习中改默读为朗读,不仅可以挑出“似曾相识”的字词,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正确把握文章内容,而且对培养学生感悟、领会语言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前读

课前范读能起到“正音、断句”的作用,并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一定的感染。特别是带着表情朗读文学作品,还可以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唤起内心感情的共鸣。比如,在讲《变色龙》之前,先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通过朗读声调的轻重缓急,朗读时面部表情及动作的变化,给学生强烈的暗示,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善变的特点及不变的奴才本性留下强烈的、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再如,在讲《沁园春》之前,先听一遍录音,学生会被祖国的大好河山所吸引,会被宏伟的气魄所感染,这就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打下了基础,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诗词的写作技巧。

三、课中读

一旦学生对文章产生了兴趣,就使文章教学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使教学目的实现的关键是课中朗读。一篇好的文章,只有通过反复地读,才能细细品味,琢磨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深沉的爱、无限的情、悠悠的思。比如:在教学《背影》时,由于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满怀思念、敬佩的感情,教师有时很难用语言直接表达,就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而这种体会、理解,只能依靠反复的朗读来实现。

四、课后读

在讲解完文章后,由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朗读指导,所以在讲授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将文章完整地朗读一遍,也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要求背诵的段落。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有这样一段要求背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可以通过听学生朗读,检查他们是否感受到百草园的乐园生活,是否能领悟到作者对百草园的爱,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排比等修辞手法,在熟读中水到渠成地完成背诵任务。

五、单元读

单元比较朗读,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感受文章不同的体裁和风格,增强对文章不同风格、神韵的感受能力。文体不同,其语言风格是不同的;文章的风格不同,其语言特色往往也不同;同一文体,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人志趣不同,其风格往往各异,这就需要通过比较朗读仔细品味、辨别,增强对文章体裁和风格的感悟能力,将这些文章深层的意义品味出来,获得美的享受。

教贵有恒。我相信,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根植于课文这片“沃土”,紧扣教学内容,做到“五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积极思维,潜心体会,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就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在“动态生成”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下一篇:“情境模拟法”在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