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VS坏孩子

时间:2022-08-30 11:23:05

特邀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赵忠心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 沈之菲

“宝宝真乖,真懂事!真是个好孩子。”“哎呀,谁家的坏孩子又闯祸了?”你家宝宝究竟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你是如何看的呢?是不是听话的孩子就人见人爱,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就会让大人觉得头疼呢?

PART 1《为了孩子》与新浪网亲子中心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数据

1.你觉得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吗?

A.不一定 77.54%

B.是 1 7.71%

C.否 4.75%

2.你觉得捣蛋的孩子是坏孩子吗?

A.不一定 80.71%

B.否 16.77%

C.是 2.52%

3。如果你家“乖宝宝”跟“皮宝宝”一起玩,你会怎么做?

A.让他们一起玩,提醒孩子小心别学坏 61.48%

B.无所谓 27.65%

C.阻止他们一起玩 10.87%

4.你认为,好孩子与坏孩子的评判标准是――

A.品德上――比如有无礼貌等 73.39%

B.行为上――比如乖(听话),皮(捣蛋) 11.88%

C.智力上――比如聪明,笨 6.27%

C.性格上――比如大大咧咧,斤斤计较 5.53%

D.其他 2.93%

5.如果别人说你家宝宝是坏孩子,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欺负别人 44.78%

B.没有礼貌 39.02%

C.违反纪律 36.5%

D.性格孤僻 10.37%

E.反应迟钝 2.02%

6.你认为社会上所应提倡的好孩子应该具备哪方面特质?

A.正义和宽容 52.27%

B.认真和服从 18%

C.勇敢和挑战 47.44%

D.独特和创造 43.05%

E.公正和质疑 27.93%

F.以上都可 49.68%

PART 2 爸妈眼中的好孩子和坏孩子

黄源峰妈妈 中学老师 (儿子4岁)

品德好是关键

我觉得小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家长教育。除非他性格形成后,有了判断力,才有好坏之分,那就是品德问题。好的品德比如不乱扔垃圾,尊敬长辈,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就这么说吧,美德与礼仪,这是最基本的小孩教育。对小孩子的基本教育,一开始是德育,然后才是智育!遇到他没有做到的,我就指正,告诉他为什么这是不能做的,应该怎么做。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家长要自律。

就拿扔垃圾来讲,去公园扎营玩,吃完后的垃圾就要把它收集起来扔到垃圾箱。首先我们家长要做到。现在儿子看到别人乱扔,他就会说那人乱扔我也扔。那就应教育为什么这样是不对的,和他讲道理,他就明白了。别看这是小事.其实很难做好,自律很重要。不过,他挺懂道理的,一听就明白。他现在有时还会提醒我们不要乱扔。

我没有跟他谈一些名人小时候并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的情况,我觉得还是正面教育为好!孩子小嘛!生怕他不明白反而理解错误了,反面事例会混淆视听。

沈老师点评:这位家长不愧为教师,对孩子好坏的看法很有

见地。的确,孩子行为的好与坏主要在于家长讲理的水平,家长能够讲明道理,并且身教自律,多次提醒下,相信孩子会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里家长的态度和身教可能比家长的大道理更有用,家长的正面亲切引导会使孩子将好的行为与家长的鼓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内心产生做好为的愉悦感,所以混淆视听的反面教育还是少用为妙。

黄贝蓓妈妈 销售主任 (女儿5岁)

捣蛋的孩子是聪明而有思想的

我认为不同家长也许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孩子在不同人眼里的评价也不一样。

在我看来,太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反而可能是问题孩子,太听话的孩子可能存在依赖性强,缺乏判断和主见、受挫力差等方面的问题。

而对“捣蛋的孩子是坏孩子”的说法我非常不赞成,我认为捣蛋的孩子是聪明、有思想和有主见、有创新力的孩子。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他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有影响力的杰出人才。

我比较注意引导孩子:

1、让他遇到事情先自己判断,尽量自己解决,不是原则问题不向家长请示汇报。我反对“不要与小朋友扯皮”、“你要让着小朋友”的说法。

2、对孩子“不听话”,尽量不发火或少发火。

3、培养孩子讲礼貌、有爱心、有好的学习习惯及活泼大方的性格。

有一次,幼儿园老师对我说“贝贝今天上课不听老师话,要她画画她不”。我问丫头原因,她说:“太简单了,画了几次了,不想画了”。听后,我认为她是个非常有性格和思想的孩子,我很为她骄傲,但对于她的理由我却不十分赞同。回家后,我先当面肯定她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我同时给她编了个故事,教育她“不应骄傲,只有多画几次才能提高,才会次比次画得好”。

沈老师点评:这位妈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是个善于思考、有引导能力、态度亲切的好妈妈。这位妈妈对捣蛋的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我看,关键是要对什么是“捣蛋”行为做出鉴定。什么是捣蛋?只是与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向左不一定是捣蛋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中伴随着脾气暴躁,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则需要对孩子的内在要求进行分析和重视,对急躁的脾气进行引导。还有,不能一概否定“太听话”的孩子,那些既听话,又有独立见解的孩子也多得是,这些孩子可能成熟得比较早。

陆泳成妈妈 幼儿园老师 (女儿5岁)

行为习惯好才是好

我觉得,这个“好”与“坏”是指行为习惯上的好与坏.很武断地说孩子“好”或是“坏”是不公平的。孩子如果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好”孩子应该是心理健康的,自信、大气且豁达的。

我女儿的个性有点闷,以前她还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交往,会和同伴发生争执。比如,有小朋友抢她的玩具,打她,她就默默地忍受,或叫喊、哭。后来,我给她讲泰迪熊的小故事(有关行为习惯和与人交往的),让她了解我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老师求助,还鼓励她自己想其他的好办法。

所以,我觉得妈妈应该把孩子的优势扩大化,把孩子的劣势缩小化。比如我女儿原来比较内向,需要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我就通过亲子时间(每天15~30分钟)了解孩子的心事,让孩子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帮助她了解快乐和不快乐该怎样面对,多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比如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参加亲子活动;同时还可带一些小礼物送给小朋友。这样,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和胆量。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好孩子,可能是家长没有很好地了解孩子,孩子“好”的优势没有得到发展。

沈老师点评:这位家长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好孩子,应该让孩子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位家长通过亲子活动以及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来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也是值得其他家

长借鉴的。这位妈妈还提出了孩子应该心理健康,能思考到这一点非常好。不过,我想一个人达到心理的健康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成熟程度不同,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成为“圣人”,家长应以耐心而欣赏的态度促进孩子慢慢成长。

仇泽华爸爸 心理咨询师 (女儿5岁)

我用童话故事引导孩子

我认为好孩子应该拥有健康的人格。我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自己编了一个系列的童话故事《啦啦和来来》。每天,在孩子睡前给她讲,引导她成为“好”孩子。故事讲了有年多,效果非常好。一些朋友看到女儿的表现非常羡慕,纷纷打听我是如何教孩子的。

我编的童话的素材和情节主要来源于女儿和其他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错用“坏”孩子(准确说是任性的孩子)和“好”孩子的两个形象表现出来。让孩子看到一个好榜样,通过童话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其实,这两个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未定义,因为童话中的“啦啦”是一个本我多一点的孩子,“来来”是一个自我、超我多点的孩子。

我觉得给孩子讲故事是个互动的过程,让孩子参加这个过程,把故事变成一个游戏,让孩子置身童话中,自己想象故事的情节发展,领悟是非对错。

沈老师点评:用自编的童话故事来教育孩子,真是一个特别的爸爸,也是一个让很多孩子羡慕的爸爸,这样的爸爸不多见。而且这位爸爸还能够提出本我(按照自己的本能做事),自我(按照现实世界的原则做事)和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做事),真是一个有相当教育内涵的专家级爸爸了。相信爸爸的认真和用心,孩子是能够体会到的,这样的爸爸真应该成为其他“看不见的”、“实在忙”的爸爸的楷模。

PART 3 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和坏孩子

吴晓 资深幼儿教师

我们现在好像没有“坏孩子”之称了。教学标准中的“好孩子”应该是能将老师或成人的话听懂。同时会将自己以往的经验用在必要的时候,会和朋友一起合作,当有问题时会忍耐,懂得谦让,会自己玩。

有时,班上会有捣蛋的孩子,我会分析他们捣蛋的原因。有的是习惯问题,有的是精力过剩,有的是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要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其实老师的威信是一门科学,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朋友。我年轻的时候还觉得要用高压去吓他们,但现在我会用技巧赢他们,这是教育的魅力啦。

在我的概念中没有皮大王了,他们都是“好孩子”,而老师要善于和孩子“斗智斗勇”。

陈昌 资深幼儿教师

许多所谓的“坏”孩子,想用他们的行为引起老师或家长的注意,我们需要针对孩子的优势特长来帮助他。

我觉得标准是来自家长的,而批评孩子会给孩子不受尊重的感觉。在现代社会中,孩子要学会与人打交道,面对挫折要勇敢,并拥有自信、豁达的心境,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而家长也该有“吃小亏,赚大便宜”的想法,不过,也不是无原则地忍受,而是适当地做好自我保护。

我们知道,调皮的孩子,是自我约束力差的原因,老师可以这样的孩子安静地坐一会儿,冷处理。孩子能够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成人对孩子粗暴,会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其实,孩子与家长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发泄形式。比如我们会在幼儿园里设置情感宣泄区,所以家长也要学会教孩子用友好的方式与人相处。

“好”“坏”纷说

好――

1 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有良好的习惯,有创造性思维的就是好孩子。

2 孩子听话,也有个性,拥有活泼、勇敢、能干等品格,我觉得这样就是好孩子。

坏――

1 没有坏孩子,只有教育不好的“坏”父母。

2 捣蛋是好动的一种表现,不属于坏孩子。只有品德上的缺点,才会称之为坏。

好与坏――

1 听话只是一种性格,而不是好坏的评判标准。

2 我个人认为:懂事的孩子人见人爱。顽皮的孩子也讨人喜欢。孩子本身就是天真好奇的,那份童真就招人喜爱。

3 我认为,对于天生就好奇的孩子来讲,有时调皮、任性、好动或犯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没有失败哪有成功呢?但听话也并不是一定不好,如能听懂、听从别人的教导、道理的孩子也是优秀的。难道不是吗?

4 孩子是天真和纯洁的,没有好坏之分,所以不能用好坏评价孩子。

(以上出自网络调查和问卷采访)

PART 4 专家视点

人之初 性本善

我国古代的《三字经》开宗明义便这样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是说,人刚生下来,天性就是善的。人的这种善性本来是差不多的,后来由于习染(环境、教育和实践)不同差别就渐渐大了。假如不及时教育,人的善性就会流失。而进行教育,难能可贵的是专心致志。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差异是微乎其微的,成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后天的环境(包括教育)和实践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三字经》的观点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的。

小孩子先天的本质都是好的,行为习惯虽有差异,但相去不远。因此,不要人为地把小孩子分成“好孩子”和“坏孩子”。过早地分为“好孩子”和“坏孩子”,难免带有主观臆断的成分;过早地下定论,对任何孩子的发展都没有好处。

孩子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确切地说是处于成长发展的初期。他们“心之未有所主”,行为方式还没有形成习惯,更没有形成品德,很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极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论是施加影响还是教育,很容易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式。

所谓的“好孩子”与“坏孩子”,那只是大人的主观印象而已。其实,大人“印象”中的好孩子,可能会做错事或坏事,“印象”中的坏孩子也会做好事或令人高兴的事。把小孩子分成“好”与“坏”,这是对孩子的评价绝对化,不论是对什么样的孩子来说,都会限制他们的成长发展。

值得高兴的是,调查中多数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好”与“坏”的评价标准,是把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放在首位。评价标准本身就是一种导向。这种评价标准,无疑是正确的。要把孩子培养成好孩子,家长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要把孩子培养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赵忠心

没有坏孩子,只有好孩子

上述各位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都很用心、很认真在当好父母的角色,所以备有特点,各有招数。哪种方法更好,这要按照孩子的个性特点,父母的实际情况而异,没有哪一种方法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正如很多父母意识到的,我们相信孩子天性是善良的,没有什么坏孩子,只有好孩子。如果哪个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只是孩子的这个或那个行为不好,但孩子还是好孩子,做父母的千万要记住,教育是对事不对人的,人是好人,好人也会做错事,何况是成长中的孩子呢!

同样的,世上也没有坏父母,只有教育方式不当的父母。天下的父母基本上都是爱孩子的,但并不是父母的每个教育行为都是合适的,有的还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应该把教育的过程看成孩子和大人共同成长的过程,孩子在成长为好孩子,父母也逐步成为有教育艺术的父母,这样,互动的过程才不亦乐乎!

上一篇:运动的魔力 下一篇:正确奖惩塑造宝宝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