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四个关键培养教师玩中教的能力

时间:2022-08-30 11:04:28

抓住四个关键培养教师玩中教的能力

关键一:解读幼儿游戏现场需要

我们认为“游戏之于幼儿是发展,之于教师是教育”, 游戏不仅仅是让幼儿玩玩而已,还应该让幼儿在玩中有所发展。解读幼儿游戏现场需要,是指读懂幼儿的内在需求、游戏渴望与游戏潜质。只有读懂了幼儿的游戏需要,才能为游戏提供恰当支持,并在适宜的教中促进幼儿发展。

(一)体验式教研中试读

教师的心里装着什么决定了他能够看到什么。“体验式教研”就是一个推己及幼的过程,在“体验式教研”中,我们让教师利用幼儿们的游戏材料,玩玩幼儿们的游戏,找到“做孩子”的感觉。在亲自把玩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走进幼儿心灵,发现幼儿在游戏当中可能的需要、困难以及想要得到的帮助。当教师带着在体验式教研中积淀的对幼儿的理解,再去观察幼儿时,更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游戏需求,甚至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例如在参加完建构游戏体验式教研之后,一位教师就感叹道:“在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建构主题是在玩的过程中逐渐清晰的,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知道修什么,于是教师反思平日里的常规:要求幼儿需要多少游戏材料拿多少是多么地不尊重幼儿。”

(二)案例式教研中细读

教师解读儿童能力提升也是需要同伴支架的。 “案例式教研”即将教师在玩中发现幼儿的案例进行团队解析,是我园提升教师解读儿童游戏现场需要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师们将平日的游戏观察记录特别是不能准确解读幼儿游戏现场需要的案例统统搬上教研舞台,集群体智慧多角度解读幼儿,发现幼儿游戏行为背后发展的多种可能。每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有时候,儿童的一个小小游戏行为都会引发教师们的争论,教师们不同角度的思考与解读能够得以交汇,头脑当中对具体案例中活灵活现的儿童认识更加整体全面,这些全面的认识将更加有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幼儿的游戏需要。

关键二:拓展幼儿游戏

拓展幼儿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在原有游戏基础上拓展出新的游戏形式与内容,既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获得满足,又让儿童在游戏的不断变化中实现学习与发展。我园借助故事书写和分享,不断帮助教师提升拓展幼儿游戏能力。

(一)书写故事中提炼智慧

教师和幼儿的相处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游戏当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过程中闪现的教育智慧经常停留在意识层面,要将意识层面的东西上升到经验的高度,就必须要“雁过留痕”!书写故事,是帮助教师记录儿童、解读儿童的媒介,也是总结经验,提炼教育智慧的载体。我们长期坚持让教师以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游戏中与儿童互动、推进儿童在游戏不断拓展中自然学习与发展的的生动场景,提炼自己玩中教的智慧。

故事:搭一扇不倒的门

这是轩轩、怡林、鲸鲸三人小组第二次合作修房子,他们很快搭建好围墙和桌子,新的目标是为房子修一扇门。轩轩尝试了好多次将长条积木竖立起来当门框都失败了, “靠在这儿吧!”怡林指着旁边的“围墙”说。这个方法奏效了!轩轩第一个进门,一碰,门垮掉了。三个孩子按原样重建后,找来一个长条积木立在中间作为支撑,试图让门立得更稳。孩子们很满足地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不满足的我却想给你们来点新的挑战,让他们的发展再前进一点。于是,我佯装去做客,故意把门挤垮了。孩子们再一次按原样“重建”,知道门容易垮,于是对我说:“周老师,你别从门进来,从围墙进来吧!”我一脸不愿意地说:“哎,我才不愿意翻围墙呢,你们能为我搭一扇不倒的门吗?”轩轩找来两根更长的积木开始搭建,但由于长条积木底部太窄,花了好长时间也没法成功。我见时机已到,便带着他们去参观大班哥哥姐姐修的火箭,“火箭好高啊,还不会倒!”鲸鲸发现,“对啊,为什么哥哥姐姐修的火箭不会倒呢?”我追问,“他们用的是那种方方的大木块,我们也应该用这种积木来搭呀!”怡林说。三个孩子最终借鉴同伴的经验为我修了一扇大而不会倒的门。

我太喜欢幼儿们为我搭的这扇门了,在我心中,它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门。三个幼儿游戏中自我学习了两种让门不倒的方法,即借助倚靠物和寻找支撑物,在我的激发下,他们还模仿学会了选用底部更宽的材料。我很高兴,能利用这愉快的游戏时光让三个幼儿的发展来临。

(二)分享故事中汇集智慧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故事承载着教师对儿童的发现与解读、对自身拓展儿童游戏的智慧之光。故事分享能够让教师吸收不同的经验、形成更加多元的儿童观、丰满自身“玩中教”的能力。每周一中午是我园的“咖啡时间”;这是专门分享故事的时间,从最初的教育故事分享,到现在的学习故事分享,教师们孜孜不倦畅谈着对儿童解读,诠释着对游戏发展功能理解,展现出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不懈努力。

关键三:延伸幼儿游戏

(一)与幼儿对话助推游戏层级递进

在游戏中教师通过提问或者与幼儿对话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案例:《陀螺换代记》

孩子们正聚集在一起玩自制的陀螺,蔺泊宁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的陀螺和多数孩子的不一样,底部有三个支点,显然比其他小朋友的转得慢。这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的孩子,老师便与之对话:“蔺泊宁,我觉得你的陀螺比其他小朋友转得慢呢?”蔺泊宁回答说:“是啊,我知道!”“大家都在比谁的陀螺转得快?你这样怎么和大家比呢?”“我知道他们的陀螺是一个支点所以转得快,我的是三个支点所以转得慢,但我就是不想再做和大家一样的陀螺了。”老师说:“哦,我知道了,你的陀螺虽然转得慢些,但它的造型却与众不同。如果是一个与大家不一样的但又转得快的会不会让你更满意呢?”蔺泊宁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得到理解和激励,研究了一个学期的陀螺,制作了七代水平越来越高的陀螺。

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挑战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但在与幼儿对话时也要注意掌握对话的时机与方式。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地相信幼儿,对话中教师应采用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可以在对话中充分了解幼儿的想法,获知幼儿可能需要的帮助等,从而把握契机将游戏在层级递进中引向新的高度。

(二)挑战幼儿能力边界激发游戏新高度

当儿童满足于自己已有水平的游戏或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时,教师通过挑战幼儿能力边界,激发幼儿持续游戏的兴趣与动力,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游戏发展成为更复杂更高水平的游戏,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

案例:卡住的积木

搭建游戏结束,孩子们发现大塑料积木连接太紧密,不能将积木拆分,在几经周折也解决不了问题时,我组织了圆圈活动,提出“想一想、试一试,用什么办法将卡住的玩具拆分开”挑战儿童。

一些孩子用剪刀积木缝隙,试图利用剪刀让缝隙变大分离积木,但没能成功;一部分孩子尝试一起用一只脚踩住下面的积木,双手拽住上面积木向上拉,也没成功;六六小朋友的办法是双手握住下面的积木,在地板上反复敲击上面的积木,两块积木自然分离!大家一起总结为什么这个办法有效时,得出了这样的学习经验: “当使劲敲击上面积木时,地板与积木碰撞会撞开积木。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挑战了幼儿的能力边界,促进了游戏的升级,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游戏变得更加复杂,复杂的游戏似乎更能够调动幼儿所有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自信心高涨。这样的挑战,不仅使孩子获得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更获得挑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玩中教让孩子获得的是玩中学的乐趣!

关键四:创造设计游戏

(一)自创游戏整合学习目标

自创游戏无论材料、玩法、规则,一定附着着教师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期待,基于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会努力将儿童可能的学习目标与儿童的兴趣整合在一起,让学习目标和课程目标自然而然地在儿童的游戏中达成。

案例:玩乐石磨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提升孩子们的探究水平,大三班的老师们搬来了石磨放在区角里,期望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教师预设孩子们可以探究石磨是怎么磨东西的、探究石磨磨出来东西的变化。果然石磨引来了孩子们的兴趣,刚开始老师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大米供孩子们磨,当大米越磨越碎,孩子们对石磨是怎么把大米磨碎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把石磨搬开,让孩子们观察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你认为石磨是怎么把东西磨碎的?”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细致观察并引发了同伴间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了许多石磨的秘密,比如石磨里面的花纹就像人的牙齿一样把东西磨碎的等等,最后老师请孩子们自己验证自己的猜想。

此游戏是教师预设的,但游戏的方向是儿童引发,教师支持的。看似教师主导,实则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实现了教师期望儿童学会观察、记录、猜想、验证自己想法的学习目标,将儿童兴趣与学习目标有效整合。

(二)自创游戏与幼儿心灵辉映

创造性设计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对原有游戏的改造和自创新游戏,辉映幼儿心灵。我们坚持创设新游戏,以更好地满足和促进幼儿心灵成长。教师创设新游戏的过程,既是观察、了解、发现、支持、发展幼儿心灵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丰富和发展玩中教能力的过程。教师创设的游戏幼儿是否喜欢,是否具有成长价值,与是否深度发现游戏价值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倡导教师创设基于幼儿心灵的新游戏,在设计出新游戏后,我们引导教师追问自己:这一游戏基于儿童的何种需要?是否实现了师幼的心灵辉映?能够从哪一个侧面促进幼儿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老师们解读游戏,走进幼儿,在深度辉映幼儿心灵的游戏中促进幼儿成长。

在教师“玩中教”的能力不断提升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抓住四个关键,不断反思、总结,一次次自己、重新开始。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就会越做越好,就会将儿童自发的无意识的游戏引向复杂的高水平的有目的的游戏,让游戏无限发展,同时也真正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十六幼儿园)

上一篇:《最近谁见过哈利》 下一篇:近三十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玩具研究的文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