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评价视野中的院校教学督导浅析

时间:2022-08-30 10:32:39

发展性评价视野中的院校教学督导浅析

摘要:教学督导是加强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一项专门性工作,是具有评价性质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以发展性评价视角审视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理解发展性评价核心思想,准确把握发展性评价价值取向、特征与功能,针对制约院校教学督导建设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更新教学督导理念,完善督导标准体系,优化督导方式,强化督导激励机制,从而推进教学督导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教学督导;院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05-02

教学督导是加强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一项专门性工作,是具有评价性质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思想是立足事物本身,评估其发展和进步,对于促进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多数院校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组织开展了听课督导工作,但或多或少存在着督导标准宽泛、督导形式单一、督导成效不高、督导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发展性评价视角审视院校教学督导工作,需要深刻理解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思想,准确把握发展性评价的价值取向、特征与功能,针对制约院校教学督导建设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更新教学督导理念,完善督导标准体系,优化督导方式,强化督导激励机制,从而推进教学督导工作创新发展。

一、关注督导主体发展性,明晰教学督导的价值取向

发展性评价的本质是从评价目的和功能出发,在评价主体现状与发展目标之间进行价值判断,以促进评价主体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主体的进步与发展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学督导是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督导主体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当前,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着过多地对照标准判断打分、不注重指导改进,过多地关注指出问题、不注重培养帮教,过多地关注督导结果、不注重过程变化,过多地关注现实表现、不注重主体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忽视了督导主体的发展性,与教学督导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在发展性评价视角下审视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须进一步厘清教学督导的本质诉求,明晰教学督导的价值取向。为此,应以主体发展性为核心,走出仅仅对督导主体“选拔、甄别、评价”的认识误区,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员学习的进步,关注教学管理与保障的改进,在教学督导的教、学、管、保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二、尊重督导对象差异性,构建分类逐级督导体系

发展性评价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其目标具有发展性。在发展性评价视角下审视院校教学督导,用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思想指导院校教学督导工作,要求必须充分尊重督导对象的差异性。[1]

当前,一些院校的教学督导不重视督导对象的差异性,在督导标准上未对不同教育类别和课程类型加以区分;有的院校虽然区分了教育类别和课程类型,但还未对督导对象能力形成的阶段进行区分。为此,应在分析督导对象差异性的基础上,构建分类逐级的教学督导标准体系。

1.依据不同教育类别构建。依据教育类别和教育层次的区别,制定不同的督导标准。

2.按照不同课程类型构建。院校课程按性质和教学方式,不同课程类型的督导标准应是不一样的。理论课督导标准可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风格与效果等方面,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方法手段合理运用、教学效果好等;实验课督导标准应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先讲解后指导练习;实践课督导标准应注重讲解示范和组织实施,重点考察如何教程序、教方法;案例教学督导标准应主要考察教师如何导入案例、如何组织案例分析和研讨。[2]

3.区分能力生成阶段构建。教师教学能力生成具有阶段发展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其能力水平是不同的,教学督导不能也不应该用同一标准衡量各个年龄层次、各类职称结构,甚至不同学科门类的教师,应区分教学能力发展阶段构建不同的教学督导标准。比如,可将教师教学能力分为起步形成、发展提高和成熟稳定三个阶段,教学督导可相应区分为三个阶段的标准。在教学能力起步形成阶段,教学督导标准应着眼于考察教员教学基本功,重点放在是否按纲施训、内容是否准确、教姿教态和语言表达等教学的基本方面,尽可能打牢基础、全面塑造;在发展提高阶段,教学督导标准的重点应放在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运用方法手段、如何有效控制教学节奏、如何营造课堂氛围、如何体现知识应用等方面,着重不断提高教员教学能力;在成熟稳定阶段,教学督导标准应主要放在知识体系如何融会贯通、如何体现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等方面。

三、注重督导跟踪问效,体现评价过程性

发展性评价“区别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是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发展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具有过程性特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强调与教学活动的交互促进作用,教学过程就是产生各种评价的过程。同时,评价结果又使教学活动处于指引和调节中,最终为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服务。教学督导的目的是通过督促、检查、指导和培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当前,院校教学督导在关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注重指出问题,较少纠正问题,重督不重导;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较少对教师进行帮教,重评价不重培养;往往凭借一两次听课下结论,不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渐进性,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教学督导的本意,影响了教学督导工作的信度和效果。

在发展性评价视角下审视院校教学督导,应注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渐进性,采取连续督导跟踪问效方式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螺旋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1.节点帮教式培养。即在教师教学准备与实施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和培养。如在教学准备阶段的知识准备、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组织实施阶段的重难点内容教学、研讨式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课堂讲评、辅导复习、考试考查等节点,督导专家可对教员进行帮教式培养,传授教学经验,指导具体方法,培养教学基本能力。节点帮教式培养既可在平时,也可结合随堂听课进行。

2.跟踪问效式督导。即对教师教学改进情况进行检查问效。督导专家主要通过随堂听课,针对授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督导标准,检查、点评其整改情况,从而达到引导教师改进、促进能力提高的目的。

3.专家会诊式评价。即不同督导专家对教师分别督导后进行集中点评。多名督导专家通过对教师试讲听课、随堂听课或集体备课等渠道和形式,收集教师教学能力状态信息,集中组织对教师进行诊断式点评和指导,使教师客观认识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增强教师改进教学的自觉性,加强自我改进和完善。

4.阶段渐进式促进。即着眼于教师能力生成发展过程,根据教师能力生成的不同阶段,有重点地进行督导,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渐进式提高。业务主管部门应在教师岗前培训、新课程教学、年度考核、教学能力竞赛、任期考评等重要阶段,有计划地安排督导考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四、重视外部措施改进,完善教学督导激励机制

教学督导在关注主体发展性、强调自我完善和提高的同时,应重视外部措施的促进作用。当前,院校教学督导在督导结果运用、督导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着结果运用效果不好、奖惩激励机制力度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发挥教学督导作用,提高督导工作质量,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强化教学督导激励保证机制。

1.奖惩机制。即将督导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教学奖项评比等有效挂钩,强化督导结果运用。

2.问责机制。即对教学督导中教、学、管、保等方面存在问题多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3.评价机制。即对教学督导工作、教学督导建设等进行整体评估,不断改进,以提高督导工作效果和建设质量。可通过工作反馈、调研了解、建设评估等形式和方法,评价教学督导工作及督导建设质量状态,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优化专家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督导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6.

[2]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7.

上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制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面向卓越工程师的教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