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人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时间:2022-08-30 10:23:32

肺癌病人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摘要】通过对16例肺癌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试管的护理观察,总结胸腔闭式引流的主要注意事项,做到使患者有效减少并发症,争取早日拨管,顺利出院。

【关键词】肺癌患者 术后 胸腔闭式引流管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22-02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生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近50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是当前世界各地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大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在我国几个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北京、广州等,肺癌死亡率已占恶性肿瘤之首,而在治疗方法中除Ⅲ及Iv期外均应以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后,无论何种手术方式,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重建胸内负压,使肺复张,使胸腔内积气、积液从胸膜腔排出;并可防止返流,预防纵隔移位。因此肺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对肺癌患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肺癌病人共16人,年龄40-70岁,均行开胸手术,手术种类包括肺上叶、中叶肺段切除术4人,肺下叶切除术10人,肺全切除术2人,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72小时拨管率达到90%,16人均顺利出院。

2 术后护理

2.1 保持管道的密闭和灭菌 胸腔闭式装置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引流瓶有无裂缝漏气;水封瓶长玻璃管应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正立,水封瓶所流面应低于引滴管胸腔出口60cm,不可高于胸腔;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低于膝关节,并位于正立;更换引流瓶时注意以碘伏两次消毒接口处,并用双钳夹管,用纱布包裹有齿钳的齿端,并且每次夹管时取不同位置,以免引起引流管破裂、漏气。我科16例患者使用的引流装置中有一套在使用前发现引流瓶有裂缝而更换;置管期间均未发生感染和漏气现象。

2.2 保持引流通畅 1、 麻醉清醒后如果患者血压平稳,无其他半卧位禁忌症均可采取床头摇高30°-40°半卧位,以促进肺扩张和胸腔积液的排出;定时更换 床上翻身可促进引流液的排出,我科16例患者中肺部分切除术的14人均在术后第一天采取半卧位,并可完全侧卧两边翻身;两例肺全切患者均侧卧于手术侧并为1/3侧;16例病人均引流通畅,未引起呼吸困难,未因纵隔移位、心血管扭曲而发生休克。2、鼓励咳嗽 咳嗽可使肺部痰液受到震动,易于咳出,减少肺扩张及肺炎发生的机率,使血块不易阻塞引流管口。开胸术后患者均因疼痛或无力而影响咳嗽效果,我科16例患者均在术后使用镇痛泵,均能有效控制疼痛,在患者有咳嗽感时,护理人员可立于患者健侧,双手压于患侧伤口,稍用力以减轻患者因咳嗽震动管壁引起的疼痛;对于痰液粘稠者可予以雾气吸入。16例患者中1例因年龄大,体质较弱,未能进行有效咳嗽予以吸痰处理。 3、注意引流管有无折叠、扭曲、受压、阻塞,注意勤捏引流管。术后早期,如出血量多为避免血块阻塞胸管要随时挤捏,一般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我科16例患者均在术后第一天每60分钟挤捏一次引流管,未发生阻塞现象。一例在翻身时引流管折叠,引起胸闷、气促不适,解除折叠后恢复,其余15例均未发生折叠、扭曲、受压、阻塞。 4、全肺切除术后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保证患侧胸腔内有一定渗液减轻或纠正纵隔移位,严密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和气管移位。判断气管是否移位的方法为右手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左右两边锁骨的胸骨端,中指放在气管上,观察两边是否相等。相等则气管居中,未移位,不等则气管偏血距离较窄的一方。如胸膜腔内压力增高,有大量的积液、积气,纵隔、气管向健侧移位时应开放引流酌情放出适量的引流液,维持气管纵隔位于中间位置,但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100ml,速度宜慢,避免引起纵隔突然移位导致心跳骤停。

2.3 观察引流液量、色、性质可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术后3小时内每小时血性引流液大于100ml,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有血压下降、脉博增快,尿量减少等低血容量表现,应考虑活动性出血,需加快输血,补液速度,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同时保持胸闭式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出管道使胸内积血得以完全排出,必要时作开胸探查准备。如24小时内引流液为150-700ml,24小时后引流量逐渐减少,血性液体逐渐变为淡红色至血清们则为正常。

2.4 观察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情况 水柱波边有两种情况:(1)正常水柱随呼吸上下波边约4-6cm,表示引流管通畅;(2)水柱无波边,患者无异常症状,说明肺膨胀无残腔,若无水柱波边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阻塞,应尽快通知医师处理。

2.5 发生意外的处理 1、脱管处理: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做进一步处理;2、水封瓶破裂或连接部位脱出,应立即用血管钳夹闭引流管,后按无菌技术更换整个装置;3、发现水封瓶内引流液突然减少,要查看是否水封瓶有裂缝或接错,并给予相应处理。本科16例患者在置管期间均未发生意外。

2.6 拔管 术后48-72h引流液颜色逐渐变浅,24h引流量在100ml/24h以下。水柱波动小或固定不动,听诊肺部呼吸音清晰,拍片检查肺膨胀良好即可拔管。拔管前需夹闭引流管24小时,若无胸闷气促方可拔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沿,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于屏气时拔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引流伤口,再胶布固定;拔管后观察病有有无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有渗液。本科16例病人均拔管顺利,其中2例有少许皮下气肿,一周后自行吸收,一例患者伤口愈合迟缓,予以二期缝合,一月后痊愈。

2.7 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予以不同方式的关于肺癌及胸腕闭式引流管的健康教育,对文化高、理解力强的病人予以文字,口头相结合,让其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及注意事项;对文化低,理解力弱的病人反复重点强调其注意事项,让其配合治疗及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德超、王友生、黄国俊、中国肺癌外科治疗概况与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05年6期.

[2]吴薇薇,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的护理 [J]现代护理 2006年7期.

[3]胡德宏、王军、杨志强、张有辉、李伟、胡维清,65岁以上肺癌患者的外

上一篇:介入治疗产后出血2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下一篇:护理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足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