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30 10:21:16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我与地坛》是作者在遭遇

身体残疾后的精神复苏史,如何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强大的精神,

以及支持他精神超越的背后力量

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首先

用音乐、图片和声音将学生带入

到对于史铁生命运遭际的感慨及

对其毅力的钦佩情绪中。然后引

导赏析景物描写的文段,体味作

者细腻的语言及情感起伏。接着,

过渡到本文的高潮,即对母亲情

感的品味、揣摩,感受母爱的付

出,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最后

思考“地坛和母亲的关系”,使学

生经过情感洗礼后回归对人生的

思考。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地坛的启示下

对生命的感悟。

2.体会母亲深沉伟大的爱及

其对作者的影响。

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

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神秘花园》,伴

随低沉舒缓的钢琴曲大屏幕,依次

展示史铁生的一组照片和一段颁奖

辞,教师深情朗读下面内容。

①图中的这个人是十八岁的史铁

生,这是当年他下乡时的照片,照片

中的他怀里抱着一头小牛犊,健康而

快乐。

②这是三年后的史铁生,他不

幸地坐在了轮椅上,再也站不起来。

他曾无数次地捶打着自己,失声喊

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③这是十五年后的史铁生,他依

旧坐在轮椅上,但是他的脸上却洋溢

着灿烂的笑。此时的史铁生已经走

过风雨,浴火重生!

④这是获奖时的史铁生。

⑤这是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时的颁

奖辞,颁奖辞是这样写的:“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

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

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

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从“残缺”走向“丰满”,从“苦难”走向“欢乐”,他

一定经历了精神的炼狱,一定承受了破茧而出的痛苦。

在走出痛苦的路上,有谁为他指点迷津?有谁给予了他

爱和帮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笔下的《我与地

坛》吧!

二、赏析第一部分关于地坛的三段景物描写

1.从文中找出集中描写地坛景物的三个片段。

明确:(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自在坦荡。

(2)蜂儿如一朵小雾……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

不息。

(3)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满园中播散着熨帖

而微苦的味道。

2.从这三段中任选其中的两段有感情地朗读,边读

边思考作者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

明确:第(1)部分运用了排比句式“剥蚀了……淡褪

了……坍圮了……散落了……”,写出了地坛的荒芜冷落,

而此时的“我”因为双腿残废而“失魂落魄”。所以读这段

话时语速要慢一些,语调是低沉、苍凉的。

第(2)部分写到的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尤其对蚂

蚁和瓢虫的描写更是精彩,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

物,蚂蚁并没有想透什么,而作者却想透了什么:一是人

应该活着;二是死是顺其自然的事。这两个问题的彻悟

正是缘于他看到了这番生机勃勃的场景。一个厌恶生命

的人,他是绝不会留意其他生命的生存状态的,所以作者

内心其实充满着对生命的热爱和眷恋。那么我们读这段

时应该是轻快的、充满活力的。

第(3)部分写到了“地上的坎坷”“雨燕”“孩

子”“古柏”等等,这些事物都不为环境所困,依然活

得乐观、坚韧、坦然,活得灿烂。此番景象已告诉了作者

“人应该怎样活”。因此我们读这段描写时应该是苍凉

而有力的。

3.小结:通过朗读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地坛就是

史铁生的精神家园,为他医治精神的创伤。地坛给予了

他无声的帮助,给他无声帮助的还有一个人——母亲。

三、体味第二部分母亲的情感及母亲对作者情感的

影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对母亲的描写中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个段

落,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2)教师配乐示范朗读一段。

(3)学生展示:配乐朗读。

2.体味摹写

在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中仅有一句话:“出去活动活

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即使这句话也有着欲

说还休的深意,更多时候,母亲都是默默地、一声不响地

帮儿子。无言不是无情,她无言的背后有着太多太多要说

的话,现在我们就把她要说的心里话写出来吧。

(1)请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填写下面内容。

在我—————————————的时候,她本想

说:“ —————————————。”但是她忍住了,没

有说。因为她知道:“———————————。”

要求:所写话语尽量取自原文,引号内的内容采用第

一人称。

例如:在我心情苦闷要出去的时候,她本想说:“不

要出去吧,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吗?我不知道你一个人在

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但是她忍住了,没有

说。因为她知道:“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担心而阻止儿子

出去,如果让他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他会更加苦闷

的。”

(2)分角色朗读所写内容。

3.小结:是的,母亲有太多太多的话都埋藏在了心

里,包括她自己的病痛。在史铁生因失去双腿而痛苦的

时候,母亲的肝病已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宿整宿睡不着,

可她却对儿子瞒得紧紧的,只字未提。母亲无言,无言

中却蕴含着太深厚的爱,承受着来自儿子的加了倍的痛

苦,更重要的是用行动教会了儿子怎样活。正如文中所说

“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

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四、哲理思索

课文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母亲,为什么题目是“我与

地坛”?

明确:史铁生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地

坛和母亲。地坛使他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给了他第二

次生命,所以地坛象征了母亲。“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

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车辙与脚印互相交织覆盖,他的每

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都伴着母亲的精神帮

助,所以母亲就是虚化的地坛。地坛和母亲没有语言的

表白,史铁生却从中读出了内涵,汲取了力量,使自己的

精神从苦难中站立起来,对人生有了全新深刻的认识,他

是一位真正的精神巨人!

五、诉诸笔端

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先生不幸逝世,这个与疾

病奋斗了一辈子的勇士曾用笔写下了无数的铮铮誓言。

现在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感悟,以此来

缅怀先生,砥砺自己吧!

上一篇:长毛象曼尼,你的老家在哪里? 下一篇:朗读中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