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本中可以学到什么

时间:2022-08-04 11:58:16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

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万字”,也是根据这一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

必修的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语文读本。然而,一些学校

老师对这一读本的使用不够到位,致使学生视野不够开

阔,课外阅读面过窄,知识不够丰富,甚至对于在平时考

查中选自读本的阅读材料也感觉陌生。读本内容丰富,

有许多经典佳作。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好读本,用

好读本,让它真正为学生服务。

一、从读本中学习语言技巧

读本“历史画卷”“人物春秋”部分是继高中第一册

教材的第一个文言单元的延伸阅读,它们一起向学生呈

现了一组古代说客形象:有勇赴国难的烛之武、隐忍有

远见的文仲,有善于讽谏的邹忌、委婉机智的触龙,有幽

默机智的晏子、直言不讳的召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

些交流的技巧:

如《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文章重点是记叙召公

劝谏之词,清人余诚评点说:“谏词只天子听政一段在道

理上讲,其余俱是在厉害上讲,而正意又每与喻意夹写,

笔法新警异常。”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

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

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

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如此,恰

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

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二、从读本中探究成功的心路历程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之后,不少学生认为像烛

之武这种人在先秦很多,不足为奇,他们倒很欣赏那个

隐忍不乱、及时撤兵的晋文公。可利用教本课下注释:

“即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一句,向读本延伸,

晋文公曾经是个无赖贵公子,他后来是怎样成为胸有

全局、临危不乱的君王的,可以让学生从读本《重耳之

亡》一文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没有遭

受卫、曹、郑的无礼甚至侮辱性冷遇,没有十九年遍尝

颠沛流离之苦,就没有《烛》一文中那位从容镇定的春

秋五霸之晋文公,这就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

一来,不但扩展了对人物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正确

的人生观。这就是在教本里建立形象,再在读本里探

究这个形象的原因,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补充对形

象认识的厚度,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

能力。

三、从读本中全面解读人物思想

作者的某一种著作一般有一个基本思想,教本和读

本同时选了里面的几篇文章,也就意味着与这种主旨有

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有个问题需要引

起注意:这就是要立足教本,适当延伸读本。如《庄子》

一书,教本选《秋水》,《读本》选《庖丁解牛》,《秋水》

的主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视野的局

限和谦虚的必要,这种作者主观立意和作品客观意义相

分离的主旨“分裂”现象,还在《庖丁解牛》中表现出来:

《庖丁解牛》用故事演绎保身、全身、养亲、尽年的人生

旨趣,主旨在消极出世,却让我们看到了敬业求精、注重

实践、把握规律的“言外”之意。教师甚至还可以引伸至

《逍遥游》,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

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达到

所谓“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境界”,但是,庄子这种贬抑大鹏、为自己追求绝对精神

的主旨张本的做法,并不能减弱我们对大鹏神奇浩大形

象的向往,“鹏程万里”绝对是极富正面意义的形象。从

教本里学会阅读庄子的文章必须具备两套眼光,再延伸

到读本中进行操练,很有意义。

四、从读本中磨砺眼光

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通

过教本和读本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可以磨砺辨析和把

握文章要点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

到对都市文化的解读,也涉及对传统文明的评价,可以

和读本中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上海的弄

堂》对照阅读。三人都面对传统都市文化,但是分别从

不同的角度表达感情:汪曾祺是在怀旧的无奈中惆怅低

徊,从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点;贾平凹面对“废

都”古城墙,却表现出一种有中国文化魂魄的大气和自

豪;王安忆则是从多个角度刻画了托起上海这座城市躯

体的无数个弄堂,呈现了上海的历史沧桑。把阅读的视

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确定要点,可以比较

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来。

课内有限,课外无限。要充分发挥读本作用,关键

还是要大力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通过比较、分

析、归纳或借鉴吸取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提高课外阅

读的兴趣。语文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应该把

它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的工具。

上一篇:开花一定会结果吗? 下一篇:专业背景下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