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08-30 09:49:49

小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教学认识图形时,只是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让学生能够认识这些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掌握一点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特征。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演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虽然教学内容不多,但却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生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笔者注意了以下几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真准备教具和学具,为学生感知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为了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在教学认识图形时,笔者特别重视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工作。如教学生认长方体时,在上课的前一天,让学生准备好两个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积木、模块等,教师还准备了三个可以拆开的长方体(一个是6个两面都是长方形的,一个是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和正方体。

教学时,笔者先出示两个长方体(一个是实物盒子,一个是可以展开成平面图的长方体),让学生认识它是长方体。然后让学生摸摸、看看、数数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有几个面,学生数的方法有几种,有的是先数实物周围一圈,再数上两个面,得出共有6个面。有的是按照上下、左右、前后的左右顺序数,有的是没有规律的乱数。这时,笔者肯定了前两种比较有条理的数法,在学生初步感知到长方体有6个面之后,再让学生观察哪些面是相对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接着,笔者再演示把长方体拆开,将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表面图贴在黑板上,让学更清楚地感知到它的特点。再出示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表面图,并把它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就比较直观地感知到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两种情况。随后,再考虑学生是否真的辨认清楚了这个图形,既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的面是属于哪种情况,并让同桌相互看看、说说,学生兴趣很高,辨认得也很快。

笔者再用类似的方法教完正方体特征后,拿出两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蚊香盒,让学生区别它与正方体的不同,由于教具实物都比较直观形象,学生都能正确地辨认出蚊香盒是长方体及它与正方体的不同之处。

二、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笔者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学生答后,笔者又问:“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相对的面是怎样的?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他们的言语说出他们感知到的形体的特点。简单的对话,把所学的知识较有条理地口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采取对比区别方法,初步感知形与体的区别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能建立一些对图形的初步认识。为此,笔者认真钻研教材,从认识直观图形入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教新课时先复习旧知,出示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在学生弄清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后,又有意识地把长方体实物与长方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是一个平面图,而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占一些位置(空间)。这样对比、区分,学生很容易接受,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形”与“体”之间的区别,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1.进行联系实际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生对形状有了上述感性认识以后,让他们举例说出在实际中这种形状的物体。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学生就举例说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学完了长方体,学生能够说出方菜板、方砖、冰箱等。当有的学生说出洗衣机时,马上有学生补充:“洗衣机要去掉上面的开关部分和四个小轱辘。”通过列举实例,学生提高了辨认形体的能力,也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2.进行“摸一摸”的练习

在课堂上让学生从盒子里或书包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一方面利用触觉,另一方面也凭借已经建立的形状的表象。例如:让一个学生从书包里摸出一个长方体来,他脑子里就要出现长方体的形象,一边用手摸,一边在与长方体的形象特征对号。一般地说,长方体好摸,而正方体就比较难摸些,当摸到一个面是正方体时还不能判定是正方体,要摸到其它面就是正方形才能判定。学生闭着眼睛摸物体,有助于加深对形体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3.进行物体分类的练习

练习前,笔者准备了大量的教具,让每个学生上课桌前拿一样物体,然后按类分好,放错了时引导学生进行鉴别、讨论,直到放对了为止。

4.进行“摆一摆”的练习

例如:按教材要求分别用2、3、4个正方体摆成长方体,用8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课前要准备好教具),让学生把摆出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放在一块玻璃上,便于学生观察,判断摆得是否正确。

通过实验教学,笔者体会到,在低年级教学生一些几何图形的认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都是有好处的。只要掌握好教学要求,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完全能够接受,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上一篇:浅析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 下一篇:独立学院精品课程之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