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畏惧心理

时间:2022-08-30 09:47:00

浅议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畏惧心理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征,学生在心理素质、生理特征、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有关方面的因素,会造成一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完成某一技术动作产生畏惧心理,因而给所安排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带来很大的困难。

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平时锻炼少,对自己认识不足,怀疑自己的运动能力,对所需完成的动作缺乏信心,通常存在“我不行、我不敢、我怕”等心理状态。还有的学生天生矮小、肥胖或生理缺陷,由于缺乏锻炼,在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差。加之民族地区运动场地简陋,担心碰伤、扭伤、摔伤等,保护、帮助措施不得力而产生畏惧心理,特别是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家长的宠爱呵护使孩子生活安逸,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这样孩子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就会产生畏惧情绪,根本就不去自己想办法克服,他们在困难面前徘徊不前。这样一来,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依赖性极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全力以赴,他们很容易满足于现状,也就很难形成远大的志向,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很容易一事无成。而这样畏难的人,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减少畏惧心理呢?

为了培养孩子强健的心理品格,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素质教育焦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将给学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重视身教、发挥师生感应效应的正向作用。师生关系融洽可以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和鼓励,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其次要努力造成一种学生之间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少数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加强学生的运动保护,增强练习者的信心。

克服畏难情绪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由于学生在心理素质、生理特征等的差异,在体育学习中的畏惧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竟可能努力地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增强学生的体质。有了健康的体质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上一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初探 下一篇:体育锻炼重在“自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