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强化

时间:2022-08-30 08:44:59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强化

【摘 要】

初中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为制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在逐步陶冶情操、完善品格。另外,初中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优势,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人格教育相结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当前初中生人格教育提出的较为可行的建议,希望借此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人格。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人格教育 强化

教育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其应用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健全其人格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加契合社会的需求。初中是人格培养的最佳阶段,小学生意识懵懂,无法获得品德教育,高中在极大的学业压力之下,人格教育已经成为了奢望,大学虽然学习环境轻松,但是学生的人格品质已经基本成型,难以在发生有效的转变。因此,初中是最为适合锻炼学生人格的阶段。

一、初中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

(一)满足人格培养需求

教育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并不是完全以理论的分析和研究,便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在语文教育和人格教育结合时,首先应明确教育理念,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熏陶学生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综合发展。

(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经济的发展,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父母需要不断地工作来维持基本生活,孩子相应的便是极大地缺乏家庭教育。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必然会造成人格上形成缺陷,不仅会排斥知识的学习,甚至会在人际交往中逐渐极端化,这样的发展态势,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在初中进行人格教育,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理性的认知,使其能够鼓励自身发展和学习,并在高尚品格的帮助下,完善社交或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使其再获取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于自我的理解,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并在学生受益的过程中感染他人,帮助素质教育有效的落实。

(三)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愈加复杂,不仅要求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而且对于工作者的人格需求也极具提升。人格所体现出人的道德水准,而道德则是普通民众所对行业衡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各行各业对于工作者的人格需求均在不断的提升。而人格的培养则完全属于教育的责任,初中教育至关重要。近年来,初中语文课程不断改革,课程中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在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需求下,初中学校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不仅是与之相契合,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获得美好的未来,而做出的努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实施举措

(一)突出人文精神

教育是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帮学生积累知识和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校园学习方式。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人格的教育,只有学生受到了充分尊重,才能够更加投入到其中。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应极大发挥语文知识的人文优势,以人文精神影响学生,使其在被尊重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而语文知识中的名言警句,对于学生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这些句子是人类发展中所留下的精华,能够在学生生活中归正方向,有极强的引导作用。另外,教师应紧抓课本,我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目前已大多是精华之作,通过这些文章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情怀。如杜甫的忧于国民;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文天祥的爱国情怀等。学生在品味历史伟人的情感时,便能够为自身树立目标和榜样,进而还能够增强审美情趣,锻炼文化品位。

(二)加强情感渗透

情感教育的深入性,比之任何教育形式都有极大的优势,但是虽然功效较强,却难以真正的实现。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找到作品中的关键,而这个关键还需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共鸣的情感的前提,但是目前语文课本中所描述的场景,与学生所生活的时代有天差地别,在无法真实的理解状况之前,产生共鸣也成为了奢望。因此,在教师引导学生时,还需要用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可根据课文所示内容,寻找现代中与之契合的文章、电影、音乐。如学习《长征》一文时,现代社会中的学生大多数对于艰苦并不了解,难以与之产生共鸣,而采取影视剧作品,通过让学生观看,便能够对艰苦条件产生情感的关怀,进而将其带入到人格之中,使学生未来在社会生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贫苦者的情感需要,并予以适当的关怀。

(三)营造民主气氛

行教育体制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民主气氛,要求教师尊重、帮助、鼓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再像以往过于强调对于学生严加看管等教育方式。新的教育方式也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态度,真正的课上课下尊重学生,课堂中能够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有效地引导其思路。民主气氛并使教育手段,而是一种教育形式,只有长久地贯穿在教育中,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民主,逐步增强信心,敢于在课堂中发言或提出质疑,教师在细心的引导和鼓励后,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拓,主动、认真地思考课文内容,进而通过课文锻炼自身意志品格的提升。

(四)巧借作文育情

我国历史中涌现过无数的文豪,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具有高尚的情操。其实,中国历朝历代所出现作文好手不计其数,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将作品流传下来,问题在于这些人所写的文章,虽然文笔极佳,却对后世难以产生影响。因此,在作文课时,教师应首先告诉学生这样的实事,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逐渐注重人格品质的植入。写也是加深记忆和深入思考的最好方式,学生植入人格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化自身的理解,在健全人格的过程中拥有准确的方向。

【结 语】

综上所述,人格对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都十分重要,只有在教师有效的帮助下,才能够实现人格的健全,情操的培养,为学生成为社会可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玩君.关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思考[J].美与时代,2007(04)

【2】冯潇.浅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语文学刊,2011(04)

【3】杨友生.语文教师践行人格教育的途径[J].文学教育(下),2011(03)

【4】池国龙,章建春.语文教学更应重视人格培养[J].文学教育(下),2009(11)

【5】周佳虹.叶圣陶语文教育核心思想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启示[J].语文学刊,2008(10)

上一篇:做好课程导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教学序列化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