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 品词句 悟伟大

时间:2022-08-30 07:48:53

抓重点 品词句 悟伟大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父亲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提示课题

1.(出示一段录像)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地震的录像。

2.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一两个学生回答)

3.(师叙述)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又是什么呢?(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读)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四分钟多么明显的对比呀!能再读一遍吗?

4.是啊,这场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房屋倒塌、立交桥倒塌、高速公路被震断……可是,在这一堆堆的废墟中,却发生了一个让常人想不到的故事。

5.(指黑板)齐读课题

6.让我们一齐走进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指名一两个学生读,齐读)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较难的句子,谁先来试试?(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在这句话中,哪个字的读音应特别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课件闪烁血、变红)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uè,大家一齐把这两个词再读一遍。还有一个读音是xiě,一般在口语中运用如流血,血淋淋等。

4.学生齐读这个句子。

刚才读了课文,相信大家在读课文时脑海中都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你是在读哪个句子时想到这个画面的?

你很会读书,能从文字里读出画面,这是读书的一种好办法。

5.(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6.读了这段话,你看到了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7.(板书: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为什么说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儿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呢?我们先走近父亲。

三、学习课文1-12小节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小节,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请画出来,写写批注。

2.反馈:我看到许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两句:(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6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句。

(1)谁来说说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2)这个句子和我们平时常读到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8小时是多长的时间?那就是同学们早上8点到校下午4点放学,在学校读了一天书的时间啊!从你们踏进学校的那一刻起,父亲就在分秒不停地挖。你们放学回家了,父亲停止挖了吗?晚上你睡觉了,父亲休息了吗?他还在干什么?就这样,父亲不眠不休地挖了整整36小时,整整两天一夜啊,这时间是多么漫长啊!

(3)谁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听了他的朗读,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4)范读(快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感受?此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孩子生存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父亲是希望多一点还是失望多一点?他心理是怎么想的?是啊,哪怕只有一丝希望,父亲也决不放弃。他挖呀挖,已经很久很久了,此时父亲怎么样了?

(5)这句话写出父亲的外貌。读到现在,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有许多人来劝父亲,可是父亲都没有放弃,只是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我发现课文中还写了其他的父母。请你再默读第5自然段,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父母?

(2)而唯有这个父亲一直在坚持,写这些父母其实就是在衬托这个父亲,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此时此刻,父亲心中只有一个什么念头呢?

然而这位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1)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着我

(2)随着学生的理解,引出,在哪些情况下,父亲的心中都只有这么一个念头?

出示填空题,当 的时候,这位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及时评价。

(4)教师请三位同学合作朗读(实物投影仪)。

(5)在老师的眼里,这位父亲的了不起的表现,就是一首壮美的诗!(点击课件出现诗的形式)如果给这首诗加上一个题目的话,你会选什么呢?为什么?

(6)(课件出示题目)“儿子在等着我”

四、总结升华

(出示父子拥抱图)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一个如此了不起的父亲,想必儿子也是了不起的。他又是怎样的了不起呢?下节课我们再通过描写儿子的语言文字去感受。(下课)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 ?

了不起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及他的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播放了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了解人类在地震这样的灾难面前是多么的渺小,生命在弹指间就灰飞烟灭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接着在初读时直奔中心,让学生们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了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最后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了“儿子在等着我”的小练笔。整堂课教学紧凑,指向明确,学生学有所得。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说父亲在挖掘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事?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上一篇:良好习惯促进语文自主学习 下一篇:巧用对比提升初中生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