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时间:2022-08-30 07:08:00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25-01

带状疱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是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疼痛性皮肤病。其发病特征为:患处有水疱约绿豆大小,疱膜紧张发亮,中心凹陷 呈脐窝状,个个独立,成簇若串珠,呈带状分布 基底部发红,疱群间皮肤正常。伴有刺痛或火辣辣的灼痛。多发于腰腹部,形似一条火红色的龙缠绕于腰间,故俗称“串腰龙”,中 医则称之为缠腰火丹。临床还可见发于患者头、颈,胸背及等部位。发疹前常有低热、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等轻重不一的前驱症状。局部皮肤有灼热和刺痛的感觉,1- 2天后出现皮疹.有时刺痛和皮疹同时发生。若处理不当,患者局部则疼痛不已。发生在面部的病情较重,疼痛剧烈,甚至影响视力和听力.严重 的水疱可大如鸡蛋,或有出血点、血痕、坏死。常常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诊断要点:根据单侧发疹、沿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多数水疱簇集成群,伴有神经痛,基本可以确诊。一般多在春季发病,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中医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第一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是分部疗法,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第二种是中成药,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 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这也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中很有效的一种。

第三种是针灸疗法,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

以上就是中医关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因而采用西医治疗是可以彻底根除的,这只是本文的一些看法,具体选用什么样的方法还有根据病情来判断。

内治法:

1 经验方:

柴 胡6g 龙胆草9g 板兰根30g 生甘草3g

荆 芥 6g 赤 芍 9g 白 芍 9g 车前子 9g

牛蒡子 9g 青 黛 3g

水煎服,每日一剂。

2 饮食疗法:取大青叶 15g.柴胡 15g.粳米 309.白糖适量。将大青叶,柴胡加水250ml. 煎至200ml,再把粳米、白糖加人煮成稀粥。每天一剂 连服5~6天。

外治法;早期温热 本病虽然起病急,但多能自愈,切忌焦虑,过度紧张反而会加重病情。有时皮疹消退后,疼痛感觉仍要持续l~2个月。口服汤药可缩短疼痛时间。经验方是:

当 归15g 赤 芍12g 生 地12g 枳 壳12g

桃 仁10g 红花10g 川芎10g 柴胡10g

丹 参30g 甘草3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15ml。但必须待发病两周以后,皮疹消失仍疼痛时方可服用。

患者还要保持皮肤衣被清洁,以穿棉布旧内衣为佳。对于出现的水疱,不要挑破,若疱太大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疱液,但疱壁不要除去,防止继发感染。一巨疱疹破碎,渗水较多时 要及时洗净 更换内衣饮食要清淡,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煎炒油炸食品。

上一篇:美国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的干预模式 下一篇:长期留置尿管常见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