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30 06:23:50

试论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作用

【摘要】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间内,以创新为核心、以横向联系为主的多元化、开放的创新系统,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形式。从国外经验看,在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于其制度建设、信息流动、新知识再造、培育企业根植性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网络 政府

一、区域创新网络及其特征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间内,以创新为核心、以横向联系为主的多元化、开放的创新系统。狭义的区域创新网络是指企业由于创新的需要,选择性地与其他企业或机构所结成的持久的稳定关系,如战略联盟、合资企业及与客户、供货商的垂直联系等。广义的区域创新网络则还包含由于企业间及企业与机构之间在长期交易中所发生的非正式交流与接触的关系,这些关系也相对稳定。只有通过区域创新网络,才能达到技术知识的组合,使新技术渗透到社会中去。

在创新过程中,区域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政府、各种中介机构等,各行为主体都具有与创新有关的、不尽相同的职能,在区域创新网络参与者中流动着与创新有关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在网络内,各参与者之间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自由交流,交流方式有正式的,如订立合约、业务洽谈、参加各种展销会和研讨交流会等;还有非正式的,如企业家之间的个人交往、不定期聚会等。其交流是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和广泛的。在网络内各单元之间都存在交流,网络提供了比等级组织更为广阔的学习界面。同时,网络又是动态的,这种网络的开放性、渗透性使其具有比等级组织更灵活、比市场组织更稳定的双重优势。从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来看,成功的区域创新网络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本地企业强有力的联系;二是区域内企业具有“植根性”,即深深扎根于本地的社会文化中。“植根性”是指在创新区域内,各经济主体之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产业关联和共同的产业文化,并且创建了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在这一套行为规范的指导下,人们相互信任和交流,从而加快了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的扩散速度,节省了产业群组织的交易成本。“植根性”又被认为是产业群集优势的制度来源,它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极为重要。

创新是复杂的技术、经济和社会过程,需要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内各企业之间结网发展、协同作用。越来越复杂的高新技术产品需要产业融合,知识和信息要在区域创新行为主体之间顺畅、快速流动,促进知识的积聚和弥漫,企业之间就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联系。同时,利用原来的关系网络和共享的信息资源,开展创新活动。

二、政府在区域创网络形成中的作用

政府是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之一,对培育区域创新网络起着重要作用。区域创新网络的成功不仅导致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而且区域创新系统会以创新中心为源头,通过创新的梯度推移或反梯度推移,从核心区扩散到边缘区,从而完成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集聚,还对周边地区甚至国家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地方和区域地区各级政府都会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发挥作用,其中国家主要发挥宏观方面的作用,地方和区域政府则在某种意义上起到更加微观方面的作用。

1、政府为区域创新网络提供发展的制度框架。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创新过程,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供给者,能为其提供一个发展的制度框架。

西方经济学家很早就对技术发展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科斯对新古典学派以价格制度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除价格制度外,政府的法律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及社会文化制度等属于生产的制度结构,均对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生产的制度结构的核心在于界定和保障产权。所谓产权,是指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所使用的权利。通过产权界定可以确定人们与创新成果的所有关系,使其成为激励创新的一种重要制度。

显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斥着不同经济主体的交易行为。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顺利发展首先应建立一个明晰的产权交易结构和制定规范、合理、简捷的市场交易规则。高新技术是作为商品来进行交易的,而市场无法提供这种相应的制度安排,只有政府可以借助其权威和强制力来充当这种制度的供给者。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有一个核心原则,那就是政府要在市场失灵的“活动带”来发挥作用。市场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市场失灵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政府干预的力度与方式也应不断加以调整。并且市场和政府作为两种相互竞争的制度,其相互替代取决于二者运作效率及运作成本的比较,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域更是如此。

2、政府为促进信息、知识的流动和新知识的再造提供平台。为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政府要通过促进信息、知识的流动和新知识的创造,依靠市场的力量,培育区域内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区域内企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增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可以组织特殊的培训,使在组织中沉淀的技术知识得以扩散,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展销会、技术讨论会等);开拓企业进行模仿性实践的渠道,如咨询专家、提倡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会;为企业发展新技术的实验提供资助,降低企业的学习障碍;为技术先进的企业建立服务中心;为本地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特殊的激励以改善其工作方法、标准和环境。

3、政府为积极培育区域内企业的“植根性”创新条件。“植根性”是指在创新区域内,各经济主体之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产业关联和共同的产业文化,并且创建了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在这一套行为规范的指导下,人们相互信任和交流,从而加快了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的扩散速度,节省了产业群组织的交易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区域内企业之间为长期发展会产生植根性的需求,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其他行为主体的植根性需求,并为满足这些植根性创造条件;在网络主体之间形成合作的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中的各种中间网络组织;激活网络中的结点。

如图1所示,在信息产业中建立企业家、科技人员和政府官

员的互动联系组织、信息交流网络和建立各种交流场所,大力建设五大中介平台:风险投资筹资平台;生产要素交易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包括法律、会计、审计、海关报关等多样化的专业中介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政府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服务行为和维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搭建一个互相平等竞争的开放性、多元化服务平台,引导众多其他机构的加盟。

(本论文系张正玉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创新与成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200671001)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成果也得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叶红雨、邱红:技术选择、技术替代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2).

[2] 林汉川、叶红雨:中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刘曙光: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0.

[4] 王德禄等:区域创新――中关村走向未来[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 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论电子商务贸易平台与中小企业对外贸易 下一篇:从产能过剩透视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