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turtcapital中国的VC神话

时间:2022-09-23 08:19:50

Venturtcapital中国的VC神话

VC,全称“VentureCapital”。即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近几年,中国正成为世界上风险投资最热门的国度。根据清科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创投资本高达22.64亿美元;同时,有116家企业得到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73.1%和124.5%。除了广义的lT行业之外,新型农业、酒店连锁、定向传媒、医疗、教育培训、新能源、动漫与卡通等行业日益受到VC的青睐。国外风险投资业日益成熟,利润达到了合理水平,已经没有暴利可言了,于是中国成为了VC眼里的lastparadise(最后一块冒险乐园)。风险投资的趋利性让无数的世界资本不断向中国转移。

当创业进入VC时代之后,创业周期被大大缩短,许多企业要做10年才能完成的积累,现在只需3到4年就能完成,甚至更短。传统工业时代的创业者依靠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完成原始积累已经不再成为年轻创业者眼里的创富榜样。他们新的财富偶像是江南春这样的人物,凭借一个天才创意,得到VC的鼎力支持之后,迅速扩张。中文系出身的江南春并没有任何资本和财务的背景,但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成功上市,并通过屡次惊天动地的并购,成就了分众传媒这个国内最大的数字化媒体集团的地位。而在其扩张过程中,VC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近几年,国内创投也成“跃马扬鞭正其时”之势,使得这个领域一时间风生水起。在我国股份制改革、创业投资的先驱王守仁看来,与外资创投相比,本土创投的优势明显:一有政策扶持,与政府关系密切;二熟悉产业环境;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成后,P/E(市盈率)值较高,交易成本较低;四是经过10年历练,本土创投功力渐涨。近些年,除了国有独资、合资创司,民间资本也成为VC圈的新生力量。从炒媒到炒房,浙江商人开始发现新的炒作领域――互联网。私募股权(PE)投资,成为改革开放积累的大量资本的又一个出口。

在过去10年,相较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VC的跌宕起伏所带来的影响与助推力可以说非常有限。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商业环境中,国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吸引了越来越多VC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而VC也通过10年的摸索与进化,得到了历练。“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式的中国创业理想造就了许多成功的上市公司和阳光企业家,而VC起到的作用就如同在窗户纸上捅了一个小孔,窗外新鲜空气的涌入,彻底打破了屋内原本沉闷的气氛。正如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写的:“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挡。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资本神话在继续

在2007年年底,我们目睹了一系列国内创业企业的上市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从1999年阿里巴巴获得高盛等500万美元的天使基金开始,阿里巴巴共完成5轮融资,其中前4次获得的资金仅1.1亿美元,第五轮则是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最终这些投资被几倍乃至上百倍地放大,造就了软银中国投资阿里巴巴8000万美元回报率高达71倍的神话。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正式登陆香港地区联交所,当天疯涨近两倍,一跃成为我国互联网界首个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同时,200亿美元的市值也使阿里巴巴成为仅次于Google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2007年12月26日深圳中小板上市的风电设备制造商金风科技更富有“爆炸力”,一个7年前以300万元资本注册的小企业,今天也不过在中小板上市,却一天内创造出28位亿万富翁,更有风险投资中国一比利时基金两年投资放大25倍,账面盈利高达50亿元。这样的风险投资神话似乎只在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中才出现过。拥有“风险投资教父”称号、成功投资雅虎和谷歌的迈克尔-莫瑞茨在对谷歌的投资中,把1250万美元的投资变成了51亿美元的收益,价值增长了408倍。金风科技中,也有投资人凭着一笔精明的股权交易,两年中投资便狂翻326倍。而迈克尔・莫瑞茨是把谷歌“手把手”地做起来的,不仅投资,还四处帮助经营者寻找客户,制定发展战略。马云的成功让持有期权的近4800位阿里巴巴员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而自己的股份被摊薄。据阿里巴巴招股书显示,马云的持股不足5%。这一象征性的持股比例,与另两位浙商――盛大董事长兼CEO陈天桥持股75%、网易董事长兼CEO丁磊持股52%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VC与创意者的博弈论

有关研究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创投基金共有213.24亿美元的资金存量,其中外资创投管理的美元基金有145.55亿美元,占资金总量的68.3%,但从发展趋势看,人民币基金的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美元基金。2007年,本土创投共募集了32支基金,比上一年增长了128.6%;共募集资金12.97亿美元,同比增长65.3%。而外资创投的增长率分别是4.3%和25.8%。

由于众多投资家的涌现,中国未来的企业家们正经历着“武装到牙齿”的竞赛――缺资金,有人掏钱;缺经验,有人指导;缺资源,有人奉献。在2006年,仅沈南鹏一人,居然就投资了奇虎网、我要网、宏梦卡通、利农集团、众合保险、高德软件、穗彩等十余个项目,总金额近4亿美元,占当年外资VC在中国总投资量的23%。由此,沈氏一时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并被形容为创业者的“救命稻草”。即使是“中国lT教父”柳传志,据说也已成为“完美投资人”,一旦听到一个好投资项目,他就会立刻拿笔记下来,派人去考察。

沉浸在热情和喜悦中的投资家们或许要注意,做企业家的经验尽管对这个行业十分宝贵,但并非仅此就足够。事实上,这个行业也同时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目前也并未进入成熟阶段。“现在是创业者的天堂,是投资者的地狱。”被称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的IDG全球副总裁熊晓鸽就曾如此表示。由于创投资金的海量倍增,以及众多企业家及高级经理人纷纷加盟,也会让这个行业显得浮躁甚至不切实际,比如:投资项目“鱼龙混杂”,让新生代创业者“在挥霍中创业式”的烧钱。这些方面,投资家群体需要向国外同行学习的还有很多。

上一篇:典当贷款中小企业融资有新招 下一篇:如何虏获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