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沙普仑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30 05:22:44

多沙普仑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多沙普仑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加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多沙普仑,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多沙普仑 BiPAP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6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92-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发生率高,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既往有创机械通气是抢救的经典方法,能有效解除气道阻塞改善通气功能。然而有创通气存在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痛苦大、有呼吸机相关肺炎、气压伤等并发症,限制了临床早期应用。近年来随着呼吸机性能改善,BiPAP呼吸机因其无需建立人工气道、上机灵活、使用方便、保留语言及进食等功能特点。本院2010年1月~2010年8月应用多沙普仑微泵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63-84岁,平均(74.8±4.6)岁,病程7-25年,合并肺性脑病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组),治疗组(多沙普仑联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组),每组均24例。两组患者年龄、pH值、PaO2、PaC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均符合20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及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清醒能够合作;②血流动力学稳定;③不需要气管插管保护(即患者无误吸、严重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排痰不利等情况);.④无影响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创伤;⑤能够耐受鼻、面罩。

1.2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低流量吸氧、积极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脏器功能支持及营养支持治疗等。对照组加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 S/T呼吸机,选择合适的口鼻/面罩或鼻/面罩辅助通气,备用呼吸频率12~20次/分,初始吸气压力(IPAP)为6cmH20,呼气压力(EPAP)为4cmH20,待患者适应后逐渐上调吸气压力至12~20 cmH20,呼气压力在4~10 cmH20,病情好转后逐渐下调IPAP及EPAP参数,至患者能稳定自主呼吸后转为鼻导管吸氧,即可撤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多沙普仑400mg+0.9%氯化钠注射液30ml泵入,10ml/h,2次/天。3~5天后减量至多沙普仑400mg+0.9%氯化钠注射液30ml泵入,10ml/h,1次/天,复查血气分析,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改善后停药。

1.3疗效判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进行判定:①治疗后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明显好转,为显效;②治疗后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为好转;③ 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任何减轻,甚至加重,动脉血气分析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2.2治疗前后PaO2、PaCO2 比较,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痛、无力、恶心、呕吐、出汗等不适,减少剂量或输液速度后上述症状消失,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病变局限于细小气道,闭合容积增大,肺顺应性减低。病变侵入大气道,肺通气功能障碍,最大通气量降低。随着病情发展,残气量和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肺泡和毛细血管大量丧失,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换气功能发生障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衰竭。BiPAP呼吸机可应用COPD并呼吸衰竭的早期,控制呼吸衰竭,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需要,从而避免有创通气带来的各种严重并发症。BiPAP明显增加肺泡通气量,防治呼吸肌疲劳,显著降低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吸气肌肉做功。肺泡通气量(Va)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关系曲线呈反抛物线型,当PaCO2>80mmhg,两者呈陡直的线性关系, Va轻微增高, PaCO2迅速降低。当PaCO2

疗COPD呼吸衰竭,目前被推荐为一线方法,疗效肯定。

多沙普仑为呼吸兴奋剂,小量时通过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大量时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潮气量加大,呼吸频率增快有限。大剂量兴奋脊髓及脑干,但对大脑皮层似无影响,在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急性通气不全时,应用此药后,潮气量、血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均有改善。其原理是对末梢化学感受器和延脑呼吸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增加呼吸驱动和通气,使呼吸加深加快,潮气量加大,同时多沙普仑可能通过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作用而影响通气/血流比例和通气效率。多沙普仑对膈肌具有直接的正性肌力作用,并能促进疲劳的膈肌恢复。有研究发现多沙普仑安全范围大,单次累计剂量到18mg/k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由于顾虑呼吸兴奋剂使患者的氧耗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增加,呼吸机疲劳相应加重,所以在欧美发达国家呼吸兴奋剂很少使用。但在我国仍广泛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本组资料显示联用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及多沙普仑,既利用了BiPAP无创通气改善通气、减轻呼吸机疲劳的好处,又利用了呼吸兴奋剂对抗机械通气对自主呼吸的抑制作用,有利于配合无创机械通气,同时有利于气道分泌物自行咳出,两组之间治疗前后PaO2、PaCO2改善均有显著意义,使联用组的指标经治疗有改善,避免了因二氧化碳潴留时间长而增加了气管插管率,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同时对气道分泌物多的患者积极吸痰,始终保持气道通畅,也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联用组有一例治疗失败者为自主呼吸不稳定且气道大量分泌物,提示自主呼吸不稳定者,对于这样的患者仍应早期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综上所述:多沙普仑兴奋呼吸中枢,增加潮气量,BiPAP无创辅助通气能改善AECOPD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两者联用可增强BiPAP无创通气效果,减少气管插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能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罗勒 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20例。河南省呼吸疾病学术研讨会治疗总编,2003,3:96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及ICU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0-134

[4]肖志荣,盐酸多沙普仑在全麻术后催醒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64-65

[5]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9):1471

上一篇:透明质酸钠联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 下一篇:不同抗生素治疗孕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