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专业新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浅析

时间:2022-08-30 04:20:55

暖通专业新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浅析

摘要:暖通专业实验涉及到本专业特有的实验设备,也对本专业的新生存在特有的安全隐患。提高新生的安全意识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从防火、防中毒、防高压强设备等方面着手,提出了针对本专业新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举措。

关键词:暖通;新生;安全教育;专业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42-02

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和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比例的不断增加和实验室安全措施的不完善,导致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有调查表明: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比例高达88%。所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从新生入学时就认真抓,强化实验室安全在大学学习期间的重要性。

一、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最常见的措施是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步骤制成面板悬挂在实验室的墙上,这样被动的宣传方式的教育效果几乎为零。在连续的实验室事故发生后,某些高校开设了实验室安全环保选修课程,但也不是必修课程。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研究实验室运行的风险因素与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了安全制度和安全标准,并强化安全教育。例如,香港科技大学有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只有通过相应安全课程考试的研究人员才可以进入到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科研实验。浙江大学从高校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出发,从人员培训、制度规范、实验室布局等方面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

二、暖通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侧重点

暖通实验室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师生从事实验教学学习、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新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各种规章制度外,还需要根据目前新生的特点和专业设备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主要包含防火灭火、防中毒、防触电、防烫伤以及防高压教育,具体表现如下。

(一)防火灭火教育

燃气热值测定实验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燃气输配》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实验,学生在学习阶段要测试几种可燃气体的热值。因此,火灾对该实验室与师生安全的威胁最为严重。由于学生第一次做这种实验,对实验仪器与实验环境比较陌生,在新奇的环境中往往麻痹大意,不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容易忽略安全操作规范或违反实验操作规则而造成事故。在专业试验中,应特别注意燃气热值测定实验和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的操作。对于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需要用到水浴加热的设备,加热可燃易燃物时,必须在水浴或者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对于大一新生来讲,上实验课之前,除了要学习防火的相关知识,实验老师还应该传授相关的灭火知识。发生火灾时,新生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用水灭火,水虽是人所共知的常用灭火材料,但在化学实验室的灭火中要慎用。因为大部分易燃的有机溶剂都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流动,此时用水灭火,非但不能灭火反而使火势扩大蔓延。还有的溶剂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引起燃烧加剧甚至爆炸。

在做暖通专业实验时,最常用到的灭火设备是干粉灭火器或灭火毯。干粉灭火器灭火时间短、灭火能力强,适合油类、燃气引起的火灾。

(二)防中毒教育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验能用到的有毒性药品不是很多,涉及到的相关药品主要有:氟利昂、氨气、水银、甲醛溶液、硫磺与可燃气体等。氟利昂气体一般无毒或低毒,只有遇到明火会产生光气,对人体有害,主要涉及的实验有:制冷实验台演示、中央空调模拟演示等。氨气与甲醛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的主要伤害在呼吸道粘膜和眼睑。水银作为工程热力学实验中的压力传导液体,是易挥发的有毒物质。因此,在新生做实验之前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加装防护罩等。

在暖通专业实验中,燃气热值测试实验所涉及的可燃性气体中,大部分气体具有一定毒性和刺激性气味(表1),因此,在做燃气热值测试实验时,一定要保持实验室通风环境良好,并用燃气报警装置实时测试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

总之,在实验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气体和药品的步骤,处理有毒有害的气体、有挥发性的药品及有毒有机试剂时(如溴、氯、汞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稀释稀硫酸时,处理容器必须耐热,玻璃棒必须不断搅拌,必须将酸缓缓倒入水中。在使用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药品时,因其会大量放热,故也必须用耐热容器处理。浓酸浓碱必须在各自稀释后再中和。

(三)防触电教育

暖通实验室所涉及的用电项目均为弱电,一般来讲,装修时安装电源线要求所有的线都不能,必须是穿线管,或线管埋地、埋到墙里。实验室用电要根据设备及房间用电总功率配备电源,电源电压要稳定,照明和设备用电要分开,各项电源要匹配好,精密仪器需要有稳压。由于专业实验大部分都要用到弱电电源,在实验前,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开关和用电仪器的注意事项,并由指导老师亲自演示。简单来说,暖通实验室的防触电教育实际上就是加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和意识。

(四)防烫伤教育

一部分暖通专业实验需要将介质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例如供暖系统演示实验,需要用到电加热锅炉将水加热到70℃左右,然后将热水送入模拟的玻璃管供暖模型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热水在系统中的走向,玻璃管外侧没有其他防护措施,如果学生不慎接触到玻璃管外表面或加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就有可能烫伤。因此,在做这类实验之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过程中要实时监控温控表温度;(2)实验前检查装有高温流体的实验容器和管道,发现容器有裂纹或管道接口松动的,及时报告老师进行维修,严禁使用问题设备做实验;(3)严禁靠近高温玻璃管或接近高温蒸汽喷口,更不能用手触摸高温设备;(4)带散热风机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完成后应停止加热,让风机正常运行2~3分钟后再关闭电源等。

(五)防高压教育

在暖通专业实验台中,有很多介质都是装在封闭容器中或管道中,如氟利昂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液化石油气和氮气等,当介质的温度升高或有压力提升设备(例如风机和水泵)介入系统时,容器或系统中的压强就会增大,当压强超过临界值,系统或设备有可能发生泄漏甚至爆炸,对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专业实验中,特别是“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要对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到9.8MPa的高压,这对实验容器以及操作技术存在较高的要求;“调压器性能测定实验”需要用调压器调节氮气钢瓶的压强,气瓶中的氮气压强一般高于1.5Mpa;“旋风除尘器实验台”中需要用到风机来增加系统的压强等,新生在接触这些实验设备时,必须先了解高压、中压、低压的临界值,对安全压力的范围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三、加强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措施

新生是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尤其对相关的专业实验设备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安全意识的缺乏很容易使他们受到潜在的安全威胁。因此,在专业实验开始之前,针对大一新生制定专业实验安全教育措施十分有必要。

(一)加强新生的实验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新生在入学教育时就要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在做实验之前更要学习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相关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前与安全有关的准备工作等。大学期间要定期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尤其大学新生对校园的责任感和对专业的奉献感,慢慢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完善新生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除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外,完善有效的监管措施和监管制度,对于实质性的提高实验室内部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生在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通过网络安全培训才有资格进入。例如,学生如果要操作二氧化碳比容测试仪,必须在网络上学习并通过仪器使用方法的课程培训。通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条件等安全制度的规范,提高进入实验室的新生的安全意识,同时约束相关人员的进出。

(三)重视新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考核

新生安全意识的薄弱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若使大学生新生快速重视实验安全培训,将培训成果量化考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验前让学生在网络系统内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并将考核内容并入实验成绩,这样可将加强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

[2]张志强,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讨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

[3]程向明,李翠敏.“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

上一篇: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下一篇:通用航空维修保障能力的评估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