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时间:2022-08-30 04:11:15

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摘 要: 在当今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环境下,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加强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大势所趋,让中职语文课堂更彰显生命活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中职生 口语交际能力 能力训练

中职学生作为服务、销售和生产行业未来主力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决定其就业、生存发展、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条件之一。只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下面笔者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口语训练深入语文课堂

1.课前五分钟演讲。

每堂课前由一位学生上讲台进行“五分钟演讲”。让学生对每节语文课都充满期待,话题内容不拘一格,按学号顺序轮流进行(即可提前准备),讲完后由作为听众的一名学生作点评。这样每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两次当众演讲的机会。通过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在较愉快的气氛中丰富了知识储备,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通过锻炼,原本胆小、害羞的学生获得了在众人面前演说的经验,其他学生通过对演讲同学的仔细“观察”,借鉴了自我演讲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种“五分钟演讲”的训练,既练习了技艺又锻炼了胆量。随着次数的增多,学生当众演讲,能形成从“害怕”到“不怕”再到“互相比较”并逐渐提高的良性循环模式。

2.运用课堂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问题讨论。

充分运用语文课堂,开展课内问题探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新时期的语文课堂要体现师生的有效互动,这就要求语文课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并参与其中,促成课堂活跃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让学生探讨,从而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要善于提问。对中职学生提的问题不能太抽象、太笼统、太大,要具体,让他们有话可说。比如教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胡适在文中通过一系列小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这样问: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教给你什么?你感激母亲对你的教导吗?胡适的母亲教给了胡适什么?胡适对母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经此探讨,让学生在谈论自己成长中的事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主题的分析。学生不仅认识了胡适,而且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进而对自己的父母深怀感激之情。其次,几乎每篇课文后都有练习题,这为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材料。教师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口语表达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

总之,坚持这种训练,一是可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开放空间,拓宽表达渠道

说话训练贵在不断实践。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我们除了要凭借教材,把握语文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外,还应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外,引导学生从教室这个小课堂走向生活大课堂,在生活中实践、积累、发展,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生活是情境创设的源泉。例如:王林期中考试成绩没考好,情绪很低落,一个人躺在寝室里胡思乱想,作为好朋友的你,决定为他解开心结,找他好好聊聊。关于家庭生活的:如芸芸的父母是下岗工人,家庭条件不好,看见其他同学有手机,芸芸也想买,她该怎么向父母开口?近距离地接触生活,真实地再现生活,模拟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会交际,学会生活,这是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最初构想和追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到人流集中的休闲购物商场做问卷调查。活动结束后,集中讨论经过此次活动体验后的感受及困惑:比如你认为此次调查成功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不成功体现在哪里?如何才能让顾客接受访问或调查?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全班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教师点评并亮出自身观点。此类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开口”机会,更为学生提供了与各行各业人群接触的平台,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2.模拟训练,开发学生“说”的潜能。

(1)模拟面试。在“面试”中能否巧妙地回答“提问”是关键环节,因此不管是为了学生将来的“面试”,还是为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展“模拟面试”非常有必要。教师充分指导面试准备:包括服装、肢体语言、精神面貌及对可能面临的面试问题等。设计好自己要对招聘者的提问,包括:在我们单位哪种类型的员工最受欢迎?要做好工作取得进步,什么素质最重要?你认为我应聘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在单位里,从事我所应聘岗位的工作员工是否有机会晋升到其他岗位?如果有,那么一般来说会是什么岗位?等等,不一而足。训练结束后,请旁听的老师和学生提出意见和看法,肯定优点,弥补不足,使每位学生对“面试”有较直接的感知和体会。

(2)模拟接待。模仿公司职员对客户的接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经常涉及的礼仪活动和迎接来访者的一种口语交际形式。如,你在某公司上班,你的老板刘经理在接待一位临时到来的重要客人前,招呼你说,他在招呼这位重要的客人期间,一律不接听外来电话,不再接待其他客人,可是当经理和客人刚进办公室不久,有一个人就来找刘经理,过了一会儿,有人打电话找刘经理有重要的事,你该怎么办?创设情境后,让学生模拟表演,分组进行,然后做评委,评出最佳接待奖。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自然了解在以后的商务接待中,该怎样正确处理事情,从而在职场中得心应手。

(3)模拟访谈。首先确定访谈话题。围绕中职学生的话题涉及范围较广,如“你是如何看待中职生抽烟的”,“如何合理使用电脑”,“如何看待偶像”,“如何看待‘代沟’”,等等。然后确定访谈人数,优化访与被访人的比例。访谈人员可以采用同学推荐、学生自荐与教师指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人员确定后,“记者”要编写采访提纲,设计一些具体问题,先谈什么,后谈什么,要分次序进行。“被访者”要设想对方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并做好应答准备。在访谈过程中,“记者”与“被访者”常会遇到棘手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教师要积极鼓励访谈者,稳定他们的情绪,必要时指出思考的线索,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使交谈能深入下去。访谈中出现偏题时,教师要及时提醒,使访谈向既定方向前进。随着模拟访谈次数的增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得到相应提高。

总之,在课堂内外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参考文献:

[1]程在伦.讲演与口才.高等教育出版社.

[2]梁荣照.口语交际的内涵及其训练.教育实践与研究.

[3]李建南等.口才交际的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

[4]口才演讲精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5]辩论神风.中国物资出版社.

[6]青年口才.中国物资出版社.

上一篇:“意外”的生成,“意 外”的精彩 下一篇:中职单招学生大作文写作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