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语言密码,品读散文诗之美

时间:2022-08-30 03:17:55

破解语言密码,品读散文诗之美

摘要:散文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现代文坛中独树一帜,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散文诗之美?笔者在教学《浪之歌》时从语言入手,作了一些探索:解析散文诗意象,引导学生领略其丰富的意蕴之美;品读关键句,引导学生解读文字背后的情感之美;分析独特的句式与韵脚,引导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韵律之美;改编散文诗,用自由诗的形式呈现它的诗意之美。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透过语言方能领略散文诗的内蕴,破解语言密码,才能让散文诗之美一览无遗。

关键词:语言密码;散文诗;意象;关键句;情感;音韵;诗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七篇文章,《雪》、《雷电颂》、《日》、《月》、《海燕》、《浪之歌》、《雨之歌》,内容涉及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这些美丽的形象传递了作者的丰富的情思。所有的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文体:散文诗。散文诗是既有散文之韵,又有诗歌之美的独特文体,小巧、凝韵、空灵、具有浓烈的感情。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章之美?很多老师对这个单元的教学感觉为难。四月份上教学研讨课,我选择了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我以语言为突破口,作了一些探索。

(一)解析意象,领略意蕴之美

意象是理解诗歌的钥匙,也是理解散文诗的钥匙。袁行霈说:“语言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由语言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的分析。散文诗的艺术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它的艺术奥妙,从它的意象上可以得到不少。”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融合就形成了散文诗的意象,由此看来,我们要领悟作者的情感,散文诗中意象的解读是不可少的。

在《浪之歌》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浪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至此,我们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还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为了理解海浪这一形象,我从“海浪”这一意象入手,设置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诗中的“我”是谁?

生:海浪

师:海浪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生:它是海岸的情人,从“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可以看出。

生:海浪很爱海岸,诗中说:“我拥抱着他”、“我扑到在他脚下”。

生:还可以从“合为一体”、“海誓山盟”、“把爱恋的祷词歌吟”等词语可以看出。

师:可见爱浪是深爱着海岸。但海岸仅仅是爱海岸吗?

生:它还深爱着世间万物。

师:哦?你有什么依据?

生:诗中“曾有多少次”那一组排比句就写到他陪美人鱼跳舞、他帮助有情人吐露衷肠、他陪礁石对饮打趣,还托起落水者、为美女丽人偷出海底的珍珠,可见世间万物都是他深爱的对象。

师:说得太好了,可见海浪是一个热恋者,也是一个守护者。你觉得这一形象符合浪的特点吗?

生:符合的,“海誓山盟”、“爱的祷词歌吟”写的是海浪的声音,“拥抱”是指涨潮海浪扑到岸边,“扑到在他脚下”是指退潮时海浪渐离渐远。

生:还有,“曾有多少次”排比句引出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海边,符合海浪这一身份,“跳舞”就是海浪的涌动,“长吁短叹”、“嘻嘻哈哈”就是海浪的声音,“托起……躯体”、“偷出……珍珠”更是海浪最常见的行为。

生:写海浪声音的还有“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有道理,海浪这一形象首先是作为“浪”的形象,它身上具备了“浪”的各种特点,但同时,诗人还赋予它以“人”的形象,他是一个“热恋者”,也是一个“守护者”。正是兼具“浪”与“人”的特点,“海浪”这一形象才形象生动而又感人至深。

“诗歌是表现生命情感和人生体验的,意象是主体内在情感的感性化、客体化,所以诗人常以可以感知的客观事物来代表主体意识。有人认为诗歌是意象的创作,分析诗歌的意象,发掘它的深层语意,对于更好地领会诗的意境和欣赏诗歌的美是非常重要的。”①《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意蕴丰富,纪伯伦借“海浪”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炽热衷肠,表达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与为之终身守护的愿望。由意象入手,散文诗的情感、主旨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品析关键句,解读情感之美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到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从表面上看,《浪之歌》是一首爱情诗,但纪伯伦借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倾述了他对祖国的炽热衷肠,也表达了他“守护万物”的博爱情怀。学生能否理解文字符号背后的旨趣?这是阅读本文的一个难点。

为了了让学生理解纪伯伦对祖国的炽热的爱,我补充了纪伯伦的生平简历:

纪伯伦生平简历:

1883年出生于黎巴嫩北部的贝什里;

1895年(12岁)随母亲去美国波士顿某生;

1898年(15岁)被送回故国学习阿拉伯古典文学;

1901年(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叛逆性刊物《真理》被驱逐出境,再度前往美国。后家中遭变故,母亲、长兄、小妹相继亡故;

1908年师从艺术大师罗丹学习雕塑;

1912年移居纽约;

1931年(48岁)去世。

一个文学作品的诞生,都有其特定背景,这个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特点、作者生活经历、情感历程以及触发作者写作的特定事件等等,联系这些背景能立体地理解作品。纪伯伦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寓居美国,有了这一份生平简历,学生很容易理解纪伯伦笔下“爱情”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流浪在异国的赤子的衷肠。

但是,若理解只停留在这样的层面,显然还是未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旨趣”。诗歌后半部分留下了太多需要琢磨的诗句。我做了如下的引导: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对诗歌的情感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但是老师觉得诗歌的后半部分依然留有很多谜团,我们大家一起来琢磨琢磨。

生:文章后面“曾有多少次”这一组排比句也是写对祖国的爱吗?

师:是啊,这里写海浪陪美人鱼跳舞,写它帮助有情人吐露衷肠,同礁石对饮,救助落水的人,偷取珍珠馈赠丽人。这一系列的事情是“爱国”的行为吗?

生:我觉得是,但是这是升华了的爱国之情,诗人因为爱国而爱天下人,爱天下万物。

师:可以理解为是由“爱国”而升华为“博爱”,说得很有道理。

生:“我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这里“歌唱”和“叹息”的内容是什么?

生:歌唱爱情呗。

师:那为什么还要“叹息”呢?

生:刚才背景里介绍纪伯伦曾经被驱逐出国,诗人是为自己的“爱情”得不到祖国的回应而叹息。

生:也可以理解为为上文提到的那些为爱情所苦、那些得不到爱情、那些在大海里死难的人叹息。

师: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能有所联系,做得很好。

生:为什么“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师:是啊,老师认为爱情的真谛是忠诚,诗人为什么认为是“清醒”呢?

生:“清醒”就是“理智”,都说“恋爱的人智商是最低”的,所以“爱”需要清醒。

师:爱需要清醒,有道理。能联系诗中的具体内容说说吗?

生:海浪是日夜流动的,是不用睡觉的,所以是“清醒”的。

生:诗人愿意像海浪一样不眠不休地守护着世间万物

生:海浪虽然对海岸有着炽热的爱情,但是海岸有时却不理不睬、无动于衷,但海浪依然一往情深,这就是理智的爱。

师:能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吗?

生:诗人被驱逐出祖国,但是诗人却没有背弃祖国,长期在国外做着爱国的事,这是炽热的爱,也是清醒的爱。

师:“清醒”中透着炽热,透着理智,透着执着,这就是诗人的“爱”。

耿林莽《散文诗的美学追求》一文中说:“对于散文诗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如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而在于抒情地、主观地、心灵化地折射现实。当然,散文诗也有叙事,有细节以至情节,但多是抒情地表达,即经我创造后的诗化产物,这便形成了她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的表现特色了。”通过对关键句段的分析,那些事件、那些情节、那些景物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感内核才渐渐显现,诗句折射出来的诗人的内心旨趣才一点一点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分析句式与韵脚,感受音韵之美

“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虽然散文诗语言向散文语言有所借鉴,但它仍然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因此,音乐性也是散文诗语言的重要特征。”②《浪之歌》在句式上多用对句,但又整散结合,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匀称而又灵动,它就是一首情歌,是从纪伯伦心坎里流泻出来的情歌。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规律,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散文诗大多传承了诗歌的这一特点。句式之美是文章的节奏美,押韵是文章的音韵美,学生深入文本之后,发现蕴藏于文章之中的韵律之美,品出了散文诗这一独特体裁的别样风致。

(四)变换形式,呈现诗意之美

散文诗是诗,但又有别于诗,它的诗意往往蕴藏在铺排的文句后面,简单地以朗读来感悟诗意,学生的感受很可能被阻滞在景物、事件之外。我认为只有用诗歌的形式才可以呈现散文诗的诗意之美。因此,我在课堂了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请你选用文中的词、句,重新加以组织,把这首散文诗改编成一首更加精炼的自由诗。题目依旧是《浪之歌》。”

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又有弹性的活动。学生在课本中接触过自由诗,如《天上的街市》、《华南虎》等,对自由诗的形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活动要求选用文中的词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编的难度,在意象的选取、情感的确定、甚至于句子的组织等方面,其实并不需要太化心思,学生主要考虑的是选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表达诗歌的本意,应该如何组织才可以体现出诗歌的形式美。这又可以考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主题的理解,考察学生对自由诗的积淀,让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不同的呈现。十几分钟后,学生交流,精彩纷呈。教师也交流了自己改编的诗歌:

浪之歌(改编)

黎巴嫩.纪伯伦

(一)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

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清晨

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

傍晚

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

我生性执拗,急躁

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来时我拥抱着他;

潮去时我扑倒在他脚下

这就是我的情意

这就是我炽热的衷肠

(二)

曾有多少次

我围绕美人鱼跳过舞

曾有多少次

我帮助有情人吐露衷情

曾有多少次

我与礁石同席对饮

夜阑人静

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

惟有我彻夜不眠

因为我满腹爱情

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

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改编的《浪之歌》基本选用原诗的语句,只是少数句子为了形式的匀称作了一些增减。两个诗节从两个层次表现海浪的“爱”,这也是原文的设定。简单的改变却呈现了另一种美。

这一依托文本的活动,让学生直接从“文”中看到了“诗”,无需任何言语的诠释,他们已经能够理解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诗意。因而对散文诗的特点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从诗歌撷取了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把握了散文诗的特点就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以语言为突破口,破解了语言的密码,散文诗别样的美也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注释

①《诗歌的意象分析》丁娜《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5月

②《散文诗的语言特征》蒋登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20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 下一篇:谈后进生转化教学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