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

时间:2022-08-30 03:13:10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

【摘 要】 国库集中支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现行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重大变化和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强化预算执行与监督,促进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校;国库集中支付;措施

自从高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这几年的经验证明,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支付制度,打破了预算单位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自主使用经费的账务管理格局,有利于规范高校财务管理,降低账务风险,提高财务工作信息化进程,促进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中,财政部门按期将资金拨付给预算单位后,各单位都有一个资金逐渐支用的过程。这种财政资金拨付与使用的不同步性,一方面造成财政可调度资金减少;另一方面使财政资金沉淀在各部门、各单位的银行账户上,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财政资金由多头拨款变为一头拨款;由一次大量拨款变为多次小量拨款;由单位分散存款变为单一账户集中存放;由层层下拨支出变为国库直接支付,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强化高校的预算管理。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中,预算资金一旦拨给部门和单位,就脱离了财政监督,各种资金现象很难得到控制。因此,使得一些专项资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被挤占、浪费和用途不规范的现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部门使用资金必须编制用款计划,而编制用款计划的依据是高校的部门预算,它要求校内各用款单位及相关资金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准确、按时报送用款计划,使资金严格按计划支付,杜绝无预算支出,改变了高校以往预算编制较粗,资金不能落实到具体项目的弊病,提高了高校财务预算的计划性、严肃性和主动性。

(三)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等,都可以在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提高,使得财政监督由过去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以事前审核监督、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为特征的全面监督。

二、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认识不充分。由于人们思想上对我国传统的预算体制和分散支付方式已经形成固定的认识,所以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已经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而人们的思想观念、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的转变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思想观念的束缚和认识上的不足,必然影响其响应改革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改革进程和改革效果。

(二)现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目前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配套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还相对滞后,没有建立起快捷的银行资金清算系统,财、税、库、行之间尚未实现横向计算机联网或联网程度不高.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数据还无法和其他相关部门共享共通。

(三) 没有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财务预算统一进行管理。很多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岗位没有参与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 与预算管理是脱节关系, 不知道预算内容, 凭空使用各项预算指标, 只是盲目使用指标额度进行转账处理, 容易造成预算和支出不一致。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信息的不对称管理, 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一致性原则。

三、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明确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目前国家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的必要保证,它对财政部门提高财政资金的调度和管理能力,提高对财政资金收支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的信息化系统, 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网络化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条件和技术手段, 是及时准确报送、反馈有关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信息的必要保证,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与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及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兼容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

(三)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编制部门预算应当依照合法性、真实性、重要性、综合性等预算编制原则,将部门的各项收入统筹安排。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和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应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高校应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从单位当年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来核定具体支出额度,并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与用途,专项资金应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只有在细化了的单位预算和年初预算到位的情况下,单位用款计划编制准确,集中支付才能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国库资金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校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掌握集中支付流程、统一的信息系统软件,应熟悉其操作流程与工作方法。

因此,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高校目前的一项重要战略工作,改革目标明确,任务艰巨,高校应当积极地适应、探索研究改革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地深化财政国库支付改革,更好地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对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康春红.关于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O10(2)

[2] 毛建青.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8(8)

[3] 陈建颖.高校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商业,2010

[4]黄光阳.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支付结算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9(1).

[5] 周静林.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J].财会通讯,2011年第2期

作者简介:

石美玲,浙江绍兴人,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浅析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意义 下一篇: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