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上市公司行为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博弈分析

时间:2022-08-30 02:25:29

约束上市公司行为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博弈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受到相应的约束后进行的博弈决策,揭示出当前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可能面临的不同影响,进而会影响最终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效果,并得出通过建立相应的惩戒和激励机制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效率的结论。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博弈分析

一、引言

西蒙的有限理理论揭示了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股票市场不同群体在追求自身利益中对其他群体的可能的伤害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因为受到某种制约而产生的当事人的自我选择和博弈的可能性。从会计信息披露的效果来看,上市公司的合理约束是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得以实施的关键。上市公司虽然在会计信息的获取、加工以及披露方面占据着优势地位,但是市场上其他群体的决策权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基于上市公司在受到约束后进行的博弈后采取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在受到外来干预后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受到外生变量影响时,会计信息披露选择的静态博弈分析

从相关的研究资料来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完全性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督者之间的不均衡上。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在会计信息的产生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他们如何生产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用何种方式信息成为会计信息披露对股市生态影响的起始因素而政府对信息的掌控能力成为股市生态安全最终保持稳定的关键所在。从静态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生产信息者在信息的加工和过程中通过追求自身的最大效益而决定如何生产以及生产多少信息,为了使研究更具有普遍性,我们假定会计信息生产者存在完全信息披露的可能性其概率为p,但是在披露过程中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他们可能故意少披露或者有倾向性的披露会计信息的概率为1-p,其中p∈[0,1]。从上市公司的立场上看,其信息的动力在于其是否可以从信息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融资机会而其为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投入去收集相应的信息以及披露某些或许能造成自身利益受损的信息及其机会成本增加的信息。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信息生产和普通商品生产的函数形式近似等同起来,对于生产者来说,其生产信息的最优表达式是:max[1-p(f1,f2)]y-F(此式为预计生产者会披露不实信息的表达式),假设其真实的披露信息的最优表达式maxp(f1,f2)y-F。其中我们在考虑概率时延续了之前分析的贝叶斯博弈的思想,即存在先验概率f1,f2是生产者预先得知生产信息可能发生的是否能够完整地反映信息的可能性的概率,为了使研究简化我们仅考虑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概率事件能不能够真实的反映信息的真实程度仅存在两种概率情况。我们可以分别令p=,则1-p=,在市场环境确定的情况下,生产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真实披露,这种博弈过程前已述及,如前的博弈分析树状图所示,生产者通过两步行为做出了自身的抉择。通过求解我们很快得出选择真实和选择不真实的反应函数,即

f1=[-f2-f]/θ,>f2+f①

而f1=0,当≤f2+f。同理可得

f2=-θf1-f,y>θf1+f②

而f2=0,当y≤θf1+f。

在考虑两种策略的均衡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联立①、②式得出相应的均衡点。当收益率y>(1+θ)2f/θ2时,我们能够在f1,f2∈[0,1]中得到生产者进行抉择的内部均衡解,即f*1=y-,f*2=y,以及p*=。

当f

当y≤f时,均衡解为f*1=0,f*2=0,且p*=1。

从会计信息生产者的决策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收益率明显会低于其加权的概率f时,生产者更倾向完全披露会计信息,此时股票市场的生态处于稳定状态,股市安全能够得以保障,与此同时当收益率略高于其披露与否的加权概率时,减少披露或者不实披露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生产者更倾向于隐藏真实的信息,因为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所以他们会掠夺其他消费者的利益获得较高的回报。当信息披露能够带来远高于加权概率的收益率时,生产者的会计信息披露将取决于股票市场对信息监管和限制程度,因此生产者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取决于他们的成本效益准则,他们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介于真实和不真实的之间,至于选择何种策略主要看市场环境的影响。以上分析可看出,左右生产者是否披露真实信息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者披露信息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和股票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限制程度以及股票市场对会计信息的消化能力有关。

三、受到外来限制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选择的静态博弈分析

信息经济学已经研究了由于群体之间对信息掌握的情况不同而产生信息双方可能会选择最差的均衡结果,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披露,不仅肩负着减少信息误差,加强真实性披露的责任,同时也存在着对自身利益的补偿的需求。正如前已阐述和论证的那样,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考察上市公司的相应对策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决策时可能采用的不同手段,由此会对其会计信息披露选择造成的影响。从上市公司个体的微观选择来看,在特定的环境下,如何决定是否按照相关者需求来信息,在于上市公司利益追逐的自身愿望,同时也受限于其环境的制约条件,此时,上市公司选择相应的概率并不能随心所欲,因此,上述的模型中上市公司是否公布虚假信息或者必须按照某种要求公布真实信息的概率就会发生某种变化。将前式中的p=加入新变量φf1,即该式可变为,其中φ为上市公司为应对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披露进行监督和进行相应的惩戒的成本。p=,我们假定新变量是外界环境对上市公司生产会计信息造成的限制性偏差,该偏差和企业的预期是负相关的。(其中我们假设这个新的变量主要和先验概率f1有关,先验概率f1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融资和其他利益)这种限制性偏差会导致上市公司在考虑信息披露决策时考了将不确定的因素加入到选择的概率中(其实作为上市公司来说,虽然他们是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掌握着其他相关者不为所知的信息,但是对于信息的规制来说,上市公司却常常不能揣摩政府等制定相关规制部门的真实意图,这也会对他们取得符合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类似的可以求出加入新变量以后的先验概率的反应函数,具体如下:

f1=[-f2-f+φ]/θ,>f2+f+φ③

当≤f2+f+φ时,上式中的f1=0。即上市公司可以判断,该公司是否存在可以为公司获取更多融资机会的概率,其中φ起到关键作用,具体到上市公司来说,即为是否存在较为严格的外部限制和惩罚措施迫使上市公司丧失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

同理可得:

f2=-θf1-f,y>(θ-φ)f1+f ④

y≤(θ-φ)f1+f时,f2=0,即我们认为当收益率小于上市公司预计的收益时,上市公司存在获得超额收益的先验概率,此时,上市公司获得的收益会高于市场的平均收益率。采用和上节相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现了外来限制后,上市公司策略的改变后的均衡解。f*1=y-,f*2=y,以及p*=。以上各式说明,和未受到外来限制的会计信息披露选择的策略相比,在考虑了外部环境后,由于出现了限制因子,例如政府的政策限制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收益性,因此,在均衡点处,先验概率较之从前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这种下降反映了会计信息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可能受到的干扰,同时,我们发现,在加入了一定的限制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长期博弈选择会更趋于公众的要求,这种变化趋势同上市公司在披露虚假信息可能获得的超额利润与他们会受到惩戒时花费的成本相比较后做出的相关决策有密切关系,从以上的均衡概率的变化可以得出下述结论:

作为独立主体的上市公司往往会根据自身效用来决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范围和深度,这种效用一旦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干扰会偏离他们最初设计的轨道。

其一他们获得额外收益的先验概率会因此变小,其二他们因为顾及可能面临的惩戒成本也会相应减少虚假信息的披露的可能性,其三他们会更重视外部群体的需求,会逐步调节自身的效益目标,为实现股市生态渐进均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外界的惩戒和监督措施的后果,还需要考虑由于实施了激励机制,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会带来的积极效果,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后,我们会发现,实施了激励效果,会计信息披露会较从前的真实性提高的幅度更大,但是仅仅激励或者惩戒,都不能达到股市生态均衡,过于严厉的外在影响会削弱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的积极性,以此会减少信息的含量,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事实,上市公司虽尽量减少违规现象,但同时也会过分使用谨慎性原则,这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即使达到了股市生态的均衡,这种均衡也是不稳定的,市场迟早会回到无序的状态。同时,我们如果激励过度而忽视必要的惩戒成本,上市公司一方面会因为追求激励回报而不断粉饰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披露过度且真实性难以确认,另一方面,他们会形成共谋来掠夺其他群体的利益。因此,外来限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必须处于某种制衡的状态,既有激励又要监管,这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因为掌握信息占有优势而披露虚假信息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决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正如前述的研究内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会计信息生产者如何制造信息,还在于会计信息披露以何种形式传递,即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性是否能够得以有效地化解,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来看,某些群体的合谋也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效果产生关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曹荣湘.强制披露与证券立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陈晓,陈淑燕.公司规模与信息披露的交易量反应[J].中国管理科学,2002(6).

3、杜煌君.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违归现象[J].财经研究,2000(6).

4、胡挺.股市生态的演化分析―兼论我国股市生态的优化对策[J].财经科学,2007(2).

5、Back.K.insider trading in continuous time[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2(5).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会计学院)

上一篇:论会计的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下一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