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本激活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08-30 02:19:12

巧用文本激活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写作教学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就明确界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笔者认为:阅读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教学要体现作文教学。深入探究平时的阅读教学,开发文本资源,积极利用文本提升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文本为依托,有效整合素材,建立写作材料库

在生活和学习中大多数同学积累材料多把眼光放在了课外,如阅读名著,写读书笔记,订阅优秀书刊,整理大本大本的材料等等。却忽视了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语文教材,它本身其实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是同学写好作文的好帮手。

利用文本积累写作素材,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题材角度归类。引导学生按照学过的单元主题,把相同的文章归纳,作者资料、优秀事迹、高尚品行等进行积累整合,形成别样的作文材料。

比如爱国情怀篇。晏婴的“维护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陆游的“铁马冰河、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心声,海外游子的“风烛残年、不忘归根”的爱国情怀,等等事例。

挚爱亲情篇。博大深厚的父爱,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亲的攀爬月台,为了子女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艰难的背影,真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浓浓的母爱,如邹韬奋《我的母亲》中,在儿子被父亲严厉责罚时,母亲也在一边呜咽,母亲的眼泪也泪如泉涌等等。

金色年华篇。如于漪老师笔下少年时代美好的读书生活难以忘怀,沈复《幼时记趣》中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童年趣事令人向往,汤姆索亚的童年充满幻想历尽探险神奇,诸如此类。

以上只是浅举几例,其他民俗风情、理想信念、四季春秋、奇思妙想也更是积累整合的好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要注意:材料需要再加工,同一个材料可以多角度利用。

2.哲理妙句角度归类。引导要求学生熟记诗文中精炼优美句,文本中意蕴丰富的哲理句。在自己的作文中点石成金、画龙点睛。

在学习《明天不封阳台》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摘抄并背诵文中这样的句子“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自己。”。冯至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像这样的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文章中比比皆是,像鲁迅《故乡》中的“地上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等等。

语文文本是许多教育专家精心选编的,内容涉及自然、历史、人文、科学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文章都有着恒久不衰的生命力。为此,语文文本本身就是一座现成的写作素材库,应该引起广大教师学生的重视并充分开发利用。

二、以文本作抓手,揣摩文本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激活思维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写作时,常常把某篇课文中最具有特色的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当堂指导,也可针对某种写作方法,串连多篇课文进行指导。常用的有:

1.对比法。对比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所要描述的对象的特征。如写人,人物的自身或者与周围的环境可以对比。以《孔乙己》为例,文章为了突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摧残和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把孔乙己第一次在咸亨酒店现身与最后一次来到酒店进行对比,酒客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笑声与孔乙己凄惨可怜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

2.详略得当。内容的详略取决于中心。与中心无关的坚决不写,与中心联系不紧密但需要稍作交代的应该略写,突出中心的应当详写。以《木兰诗》为例,作品为表现木兰丰富的英雄性格,详写从军缘由、出征前的准备、辞官还乡及亲人团聚,而略写了战场生涯、战争场景。这些都是文章中心决定的,引导学生取材必须围绕中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学生在文章中写人时,可引导学生先通过旁人介绍、旁人反应、通过环境烘托等手法进行侧面描写。然后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进行正面描写,这样,学生笔下的人物就容易“活”起来。《口技》就是一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典范文章,教学此文时,我针对此种写作技巧当堂训练学生的写作。

三、以文本为载体,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对“写作”的要求中指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够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我具体的做法是: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改写;或者选取片段,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化无声为有声。

1.改写。利用教材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于勒是百万富翁,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试为课文改写一个结局,加深对文章人物及主题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

2.仿写。选取教材中精彩的、有亮点的片段,引导学生对片段进行仿写。如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森林恰似一片,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里就可以指导学生用比喻句构成的排比段形式进行写作。真正的创作首先来自模仿,所以平时多选取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很有必要。这正符合课标对写作教学的一项要求:“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3.补写。以课本内容为依据,抓住人物的心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化无声的内容为有形的语言。如补写小说《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看到一堵光秃秃的墙后,他会产生怎样的心理。也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发展的规律,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猜想皇帝回宫后会怎样,给课文加个结尾。

改写、仿写、补写等这些训练方式,是用文本创设情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文本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既是阅读教学的工具,也是作文教学的工具。它就好比一座矿藏,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多角度体现文本的价值。

上一篇:高一语文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 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法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