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的首剂反应与服用降压药的“四防”

时间:2022-08-30 01:12:51

首剂综合征

降压药的首剂反应是指患者第1次使用某种降压药物时,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心慌、晕厥等不良反应,甚至感到服药后症状加重,又称为首剂综合征。

引起首剂反应的药物 哌唑嗪及其同类药是引起首剂反应的常见药物,尤其在与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即普萘洛尔)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合用时更易发生。其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的剂量有关,开始用药的剂量越大,首剂反应发生率越高。一般在首次使用哌唑嗪后30~90分钟,病人相继出现眩晕、心悸、出汗、虚弱、倦怠、恶心、视力模糊,严重者血压骤降、意识丧失、心动过缓、心力衰竭、视力模糊,甚至休克、死亡。

极少数使用普萘洛尔、氨酰洛尔、噻吗洛尔的患者,在使用常规剂量甚至小剂量时,也可在服用30~120分钟后出现严重的首剂反应。表现为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死亡。多见于年老体弱、心功能不良的患者。

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也会引起首剂反应。由于报道较少,临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1例高血压患者服用硝苯地平10 mg,20分钟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心悸、面色潮红等。停药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减量至5 mg,服用后不再出现上述反应。

预防措施①使用上述各类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时,应从小剂量开始。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减退,在应用普萘洛尔之类的β受体阻滞剂时,应从常规剂量的1/3~1/2开始,以最小有效量为原则,必要时缓慢增量,以达到合适剂量为准。如果因故中断用药,再次恢复用药时,仍需从小剂量开始。②哌唑嗪不宜与利尿剂合用,如先期已使用利尿剂,应在停用1日后再开始使用哌唑嗪。此药也不宜与普萘洛尔之类的β受体阻滞剂合用,服药期间宜适当增加钠的摄入,以减少意外反应的发生。③一旦发现首剂反应,应立即让病人平卧,并停用该药。轻、中度反应无需特殊治疗,常可在一定的休息、静养、护理后逐渐自愈。严重首剂反应要立即送医院,医生根据病情和反应程度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服降压药要“四防”

防首剂综合征即患者第1次使用降压药物时,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心慌、晕厥等不良反应,甚至感到服药后症状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压力反射不敏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更易出现首剂综合征,容易引起上述综合征的药物主要是哌唑嗪。对此,高血压患者开始服用降压药物时剂量宜小,一般主张是常用量的1/3,以后逐渐增加至治疗量。

防停药综合征 有些病人服用降压药物后,看到血压恢复正常,便擅自停药。结果没几天,血压又出现回升,且伴有出汗、头痛、失眠、易激动等症状,这叫停药综合征,几乎所有的降压药都会产生停药综合征,但主要的有甲基多巴、胍乙啶等。产生停药综合征不仅能使病情恶化,机体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会导致“高血压危象”。

防低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突然骤降,脉搏加快,头晕目眩,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此为低血压综合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收缩机制障碍,使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一时性的脑缺血和缺氧所致。因此初服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弱降压药开始,且中途不得擅自增加剂量。

防夜间综合征人的血压在一日之中呈“二高一低”状态,即上午9~ll时,下午3~6时最高,午夜最低,入睡后的血压比白天平均下降20%左右。睡前服用降压药,因自然下降因素加上药效作用,会导致血压较大幅度地下降,再加上夜间血流量减少,血流缓慢供血量不足,也极易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附着在内膜上凝聚成栓子,从而产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失眠、失明、偏瘫等症状。所以高血压患者切忌在临睡前服药,以防夜间发生意外。

上一篇:常见助消化药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下一篇:氨茶碱临床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