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化”:推进“三课”走向专业化的抓手

时间:2022-08-30 12:57:05

“文本化”:推进“三课”走向专业化的抓手

一般说来,中小学课例研讨离不开上研讨课、观课与评课这“三课”环节。为推进我校“三课”走向专业化,近几年来,我校以“文本化”为抓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促进效果。

一、为何要推进“三课”走向专业化

我校提出大力推进“三课”走向专业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来自教学实践的困惑。困惑之一就是校内组织的研讨课执教者研讨的方向不明,目标不清晰,不知要研讨和突破什么问题,更多的是“高大全”全景式的展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困惑,我们分析认为,主要在于执教教师课前没有将研讨课所要研讨的主要内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文本化”,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思考,没有梳理,没有见诸文字进行清晰地表述。困惑之二就是观课教师观课时没有做到“手到”,一是手头上没有科学与客观的观课评价工具;二是没有及时地记载执教者的主要教学流程、课堂中的“亮点”“火花”等。困惑之三就是评课时观课教师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评点,什么“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学目标明确”“课堂设计很巧妙”“课堂中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等等,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在评课前没能将点评发言内容“文本化”,所以点评时信口开河,乱点鸳鸯谱,显得一点都不专业。

第二,学习与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所带来的启示。几年前,我校与全国众多学校一样,教师观课时使用的都是学校统一印制的观课记录本,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科的差异性。这样大一统的观课记录本,记录起来缺乏可操作性,教师所做的观课记录更多地是为了应付学校和上级检查。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评价带来了诸多变化,原有的观课记录本远远不能适应新课堂教学评价的需要。新的教学评价理念与实务,要求既要有质性评价,也要有量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学”已成为当下观课的焦点。我们欣喜地看到,浙江省余杭中学经过数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研制出了涵盖“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观课框架与工具。余杭中学的观课框架与工具,在我们看来虽然操作起来有点复杂,但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照。

二、如何推进“三课”走向“文本化”

为了推进执教研讨课、观课和评课走向“文本化”,我校通过大会动员、各学科组会议讨论,最终形成了《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推进执教研讨课、观课和评课走向“文本化”的实施方案》,评价的结果与我校“六个一工程”奖励挂钩,此举使我校“三课”走向“文本化”落到了实处。

第一,关于执教研讨课“文本化”的要求。在执教研讨课前,我们要求执教者要提供两样东西:一是对本节课“为何如此设计”的阐述(至少200字);二是对本节课研讨所要突破的方面(某一点)的陈述,譬如:教学思想、课堂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课堂流程、学习氛围、课堂管理、课堂模式等(至少200字)。

以上内容需在上课前2天将电子稿提交至校园办公网指定邮箱。我们如此要求教师,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在执教研讨课前要通过“文本化”来找准研讨课着力点。口说无凭,白纸黑字,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在执教完研课后回头来对照事先设定的目标,判断与检验目标达成的情况。

在课堂上,我们要求执教者要向观课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设计纸质稿(含具体化的“三维目标”)。在执教者上完研讨课后,学校教研处在第一时间将课前执教者所提供的有关就本课“为何如此设计”进行的阐述的电子稿发至所有观课教师邮箱,以便评课时评价得精准与到位。同时,我们还要求执教教师在上完研讨课3天内将“为何如此设计”的阐述和完整教学设计电子稿上传至校园博客网中的教师个人博客上,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执教者“发表”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文本资源。

第二,关于观课“文本化”的要求。通过学习与借鉴浙江省余杭中学等校所研制的观课框架与工具,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与试验,我校各学科组都开发与制定出了具有本学科特点的观课评价量表。以英语学科为例,该学科组观课量表主要由“评价维度”“评课因素”“评课层次”“对比因素”四大板块构成,其中,“评价维度”涵盖评价教师教学行为和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两方面各五个维度。对于所制定出的观课评价量表,各学科组边试用,边改进与不断完善,现已初步形成了各学科组各具特色的观课评价框架与工具。

第三,关于评课“文本化”的要求。为了能使学科组内评课走向专业化,我校要求观课教师要对所观的课进行书面评课。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对所观的课书面评课节次不少于50%。书面评课要求写出“三个一”:第一个一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第二个一是本节课最大的不足;第三个一是对本节课进行改进的一点(条)建议,书面评课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

对于书面评课的提交与评价,我校要求教师观完课3天内将评课电子稿上传至校园博客中的教师个人博客中,学期末教研处进行统计公告,统计结果与我校“六个一工程”奖励中的观课节次完成情况挂钩,对完成观课节次和提交书面评课稿的教师按照相关规定兑现一定的奖励。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上一篇:通过闽南文化传承建设校园文化 下一篇:群体理论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