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河南省确山县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8-29 11:21:52

新时期河南省确山县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跨入发展快车道。确山县的教育发展历程见证了河南省教育发展的艰辛与收获,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确山教育面临着新挑战。教师短缺、教育资源外流、县城学校不堪重负等困扰确山县教育发展的问题,同样也是河南省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于目前确山县教育发展遇到的挑战,需要以教师建设为中心,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从而使确山县突破教育发展困境。

关键词:确山县教育发展;新挑战;平衡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93-02

确山县位于河南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经济实力弱,教育发展曾一度落后于周边县市。2004年以来,确山县教体局狠抓教育,提高并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使确山县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乡一体化趋势的加快,确山县的教育发展面临着新挑战。确山县教育发展在新时期面临的困难是河南省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为确山县教育发展困境寻找出路,也可为河南省解决教育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一、当前确山县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确山县教育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更新换代”乏力,教师外流严重

2004年确山县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后,教师人数由4700多名锐减到3100多名,直接对确山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虽然县教体局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但教师缺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确山教育的发展。而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更是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山县的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9岁,由于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教师“更新换代”乏力。因为教师工资低而且很多年轻教师向往大城市,所以确山县教体局每年的教师招聘指标都未能完成,例如2015年计划招聘教师100人,实际招聘到41人。同时,未来三年确山县每年将会有100名左右的教师退休,更是雪上加霜。确山县的教师外流情况同样十分严重,根据县教体局的统计,2015年有120名教师流出。在对确山二中的调查中,我们对教师短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二中课程表上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同时承担着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现阶段县城学校的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入学需求

近年来,随着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转学到县城学校,使原本学生容量已十分有限的县城学校不堪重负。在对确山一中和确山实验小学调查后,我们发现在县城学校,大班额现象十分明显。县城中学平均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是70-80人,而小学平均每个班级的人数是80-90人。确山县2015年有中学生23500人,其中农村中学有17000人,县城中学6500人,共有中学17所,农村中学13所,县城中学4所。4所县城中学承担着人数近28%的中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学压力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难题,教体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很无奈,在县城新建学校需要资金和土地,后期还要招聘老师,非一个政府部门能够独立完成。为了控制大班额,确山县教体局对学生转学实施政策限制,农民工子弟转学需要有用工证明,或者在县城拥有房产。如此政策限制只能解一时之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计划生育政策放松后,可能会带来新的入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许多女教师可能因为生二胎而集中请产假,带来“产假式”缺编问题。同时,可能到来的“二胎集中潮”问题,其势必会造成教师资源捉襟见肘,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教学秩序。确山县作为人口大县,二孩政策带来的影响将会比较明显,本来十分紧张的教育资源也将面临着挑战。

二、改变目前河南省确山县教育发展困境的具体对策

确山县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目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应从多方面着手,具体对策如下:

(一)充实教师力量,减少教师外流

一方面,确山县应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根据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所作贡献,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有梯度地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尽可能多地补充“新鲜血液”,真正留住人才,促进教师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确山县应在原有教师编制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编制,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现有教师力量,减少外流,也能吸引优秀教师。此外,确山县也要加强对城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塑造,提高教师敬业精神和工作忠诚度,以尽快支撑起全县的教育重担,缓解优秀教师退休和外流带来的问题。确山县也可以实行县城教师下乡支教与乡村教师进城学习相结合的政策,不仅可以缓解教师资源紧张,还可以提高乡村教师的素质,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外流问题。

(二)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调节教育供需平衡

面对由于教师短缺和学校紧张造成的教育供需不平衡的现状,教师编制和土地、资金就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思路。确山县政府财政支出应优先投入到教育上,利用闲置或荒废土地,加快学校建设。在解决因户口带来的学生转学问题时,根据学生数量实行学校划区、划片政策,同时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条件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解决因学生转学带来的大班额问题。

(三)完善政策机制,促进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政府对国家级贫困县教育发展应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使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脱贫的同时,教育也能摆脱落后局面。只有资金和政策双管齐下,才能促进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山县政府在利用国家资金和政策扶持的同时,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同时改进由于教育政策乏力和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减少教育资源外流。而对于新出台的二孩政策,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轮休产假方式减少集中产假缺编带来的问题。

总之,确山县的教育发展需要政府与校方共同努力,在加大对贫困县教育扶持力度的同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J].教育研究,2012(08).

[2]李小霞.农村中小学教师无序流失问题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薛 杰.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我国乡镇基础教育现状与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04).

[4]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0(11).

上一篇:发挥生态优势 建设海洋强省 下一篇:关于农村老人“空巢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