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临床体会

时间:2022-08-29 09:17:4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方法: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全国尿激酶溶栓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发病2h以内溶栓再通4例,6h以内再通15例,12h以内再通2例,有效2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6.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更快地实现早期再灌注,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64-01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肌梗(AMI)的基础,早期恢复冠状血流,促进心肌灌注,是治疗AMI的关键。我院自2001年开始,对52例中AMI患者进行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符合WHO-AMI诊断标准,溶栓时间放宽12h以内。本组52例中,男性34例,年龄25~76岁;女性17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6岁。

1.2梗死部位:前壁、广泛前壁24例,下壁20例,下壁加正后壁4例,高侧壁4例。

1.3发病至溶栓时间:2h以内16例,6h以内29例,12h以内7例。

1.4方法:52例均采用静脉内溶栓方法,并按全国尿激酶溶栓方法,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30min滴入。溶前口服阿斯匹林300mg,并连服3d,3d后改50~100mg,溶完后12h开始用肝素1000u/h。

1.5观察指标:持续心电监护,溶栓前做18导联心电图,溶栓开始后3h内每半小时复查心电图,导联电极位置固定,定期查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谱,出凝血时间,并观察胸痛缓解情况,皮肤,黏膜,咳痰,呕吐物及尿中有无出血征象。

1.6冠脉再通的指标:①胸痛2h以内迅速缓解。②抬高的ST段在溶栓开始后2h内回落达50%以上。③溶栓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CK-MB酶峰提前至发病14h以内。其中具备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但1和3不能搭配;或者冠脉造影,依据TIMI分级,达到Ⅱ、Ⅲ级者表明血管再通。

2结果

2.1血管再通:发病2h以内溶栓再通4例(占87.5%),6h以内再通15例(占51.7%),12h以内再通2例(28.8%)。

2.2转归:本组52例患者,死亡2例(占3.8%),其中1例为下壁心梗,溶栓过程中突然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停博,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合并右心衰抢救无效死于顽固性心衰。溶栓后再闭塞2例(占3.8%),出现出血并发症5例(占9.6%),其中1例并发脑出血,1例出现血尿,其余均为皮肤粘膜出血。

3讨论

对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栓治疗,是促进冠脉血液恢复,减少梗死范围,抢救缺血心肌的最有效的方法。溶栓疗法必须在冠状循环的末梢血管尚未出现结构损害前施行,即越早溶栓越好。目前溶栓治疗的方法有两种,即静脉内溶栓和冠状动脉内溶栓。静脉内溶栓方法简单易行,易于在临床普及推广,但再通率低,文献报告约50%[1],且因静脉内溶栓是静脉全身用药,出血发生率高。而冠脉内溶栓是将溶栓剂直接注入冠脉动内血栓部位,大大提高了血栓局部的血药浓度,因此也提高了血管的再通率,文献报道约70%~80%[1],且因是局部用药,全身出血反应较少,是目前值得提倡的一种方法。冠脉内溶栓要求设备条件高,技术力量强,目前在中型医院开始普及。我院52例AMI患者均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2h再通率为87.5%,6h内为51.7%,12h以内为28.6%。52例中再通31例,占59.6%。因此要求各级医师对于患AMI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争分夺秒尽早溶栓。

上一篇:孕妇产前筛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下一篇:肾细胞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与病理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