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标准又添新兵

时间:2022-08-29 09:16:07

在90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的诱惑下,中国自主音频标准DRA破土而出。

本地标准波澜再起。继WAPI、闪联、TD-SCDMA等国际标准之后,又有一项本地技术标准悄然落地,1月20日,信息产业部和广东省政府在北京联合了中国数字音频电子行业标准《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即DRA数字音频国家标准。与AVS一样,DRA也主要应用于MP3、音响这样的终端产品,不过,与AVS侧重视频编解码不同,DRA侧重音频领域。

这一标准的出台,将直接威胁到杜比、DTS等欧美音频标准。数字音频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目前,数字音频的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美、日、欧等地区的跨国公司手中,杜比、DTS以及MPEG等组织每年从我国收取数亿美元的数字音频技术许可费用。“采用DRA代替杜比和DTS等欧美音频标准,每年至少可以为国家节省80~90亿元人民币的专利支出。”标准具体制订者广州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并且,DRA在很多方面已超过杜比和DTS技术。”例如在压缩率方面,一首以mp3格式记录的歌曲如果采用DRA技术进行压缩,在保证音质不变的情况下,其文件容量可以减少1/3到1/2。

广晟数码正是音频国家标准背后的主角。这家外界普遍感到陌生的公司颇有来历,广晟数码创始人游余立曾是杜比5.1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也是DTS技术的起草者之一,2001年他回国后,用两年时间开发出了DRA数字音频编解码算法,并引起了广东省政府的兴趣。2004年6月,在广东省发改委的牵线下,游余立和广东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东省国资委监管的第三大国有独资公司)合作成立了广晟数码公司,其目标就是谋求建立国家数字音频标准,并占据数字音频产业链上游。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了相关的两项国际发明专利和12项国内发明专利。

广晟数码突然浮出水面的情形,同当年WAPI的主导者西电捷通公司颇为相似,两家公司都是以技术起家,希望借助标准来占据产业链的最上层。这也让外界不无担心,DRA是否会重蹈WAPI的覆辙?

与其他本地技术标准不同,DRA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就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省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为组长、成员单位包括10多个厅局单位的数字音频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推动DRA音频项目的产业化应用和国家标准的申报进程。“你们要什么支持,我们就给什么支持。”在DRA标准颁布大会上,一位广东省政府高管甚至这样对广晟数码表示。

广东省为何对音频标准如此热衷呢?这源于广东省发达的消费电子产业,目前广东的音响产品产量占全国90%以上,激光视盘机占70%以上,这些产品由于都涉及到音频编解码技术,需要向国外公司交纳巨额的专利费。“以DVD为例,杜比、DTS收取广东企业的平均专利费为8.5美元,DRA的收费一定会大大低于这个水平。”广晟数码内部人士透露。

在产业化方面, DRA也选择了从地方到中央的路线。2005年12月,广东省为了满足“数字家庭行动计划”的需要,将DRA音频技术确定为广东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技术标准之一。在企业应用方面,广东省广播电台已经开播了一个应用DRA技术的数字音频广播频道,南方传媒集团的多媒体广播电视也将应用DRA技术。“广东省庞大的音视频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是支撑技术标准产业化的最佳载体。”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一位官员表示。

这种曲线扩张的道路使得DRA很快有了一定的产业化基础,不过,DRA要想作为国家标准向全国推广,依然困难重重。在个人消费者层面,mp3作为通用音乐格式早已经深入人心,而在产业链层面,DRA则需要打通从内容提供到硬件支持的一系列渠道,其难度可想而知,毕竟目前数量众多的中下游厂商还要看杜比、DTS等方面的眼色行事。

DRA已经决定在政府路线上继续做文章。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电视技术研究所所长杨庆华透露,在广电领域,2008年即将上马的移动多媒体广播项目将选用DRA技术标准,下一步,卫星直播等新的应用领域也会考虑采用这一技术。对于得到政府支持的DRA来说,攻下高端应用市场似乎问题不大,真正的挑战将是潜力更大的个人消费市场。

上一篇:神奇的照片搜索 下一篇:互联网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