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8 10:34:05

本地化项目管理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本地化;课程体系;翻译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引言

本地化是语言交互研究的新兴领域。本地化工业标准协会Lisa认为本地化是指产品营销和服务过程中,通过调整以满足不同市场的差异性需求。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下,中国GDP快节奏发展的态势下,国内外企业间的经济、文化、贸易交往逐渐频繁,也向市场提出不断增长的本地化人才需求。

面对本地化行业人才缺口,国内翻译科研机构,各高校纷纷开始培养专业性、市场化的本地化人才。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等15所高校开设MTI(翻译硕士)课程,将中国大陆的翻译教育由“学术级”转向了“专业级”。MTI学科的建立也进一步巩固了翻译学的学科地位,推动了翻译实践教学的发展。至今(2016年12月),已有205所高校、科研机构取得MTI招生资格。MTI办学目标是应对市场对职业化翻译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市场化、专业性的翻译人才。其不仅是将翻译与传统的文学、语言学相剥离,更是转向专业性译员培养,为本地化市场输送人才资源。

二、国外的本地化翻译课程体系

本地化翻译是指翻译者在译入语语境下,利用科技信息手段,结合项目管理技术,而进行的系统性、专业化的翻译活动。其与传统的译员在源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间简单转换不同的是,本地化译员更注重将传统文本翻译与项目管理、翻译软件等科学技术因素进行有效结合,以产出有效的本地化产品。

国外已形成成熟的本地化课程体系。在欧洲、美国等国家中,依照学源层级,本地化课程分层、分段、分级地在本科、硕士、博士各级教学阶段中逐层开展。同时,在本地化教学的有序执行中,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将学术型与职业化相结合。其本地化教育依托本地化翻译课程,围绕本地化项目发展,以培养适合于市场需求的本地化人才。

三、国内的本地化翻译课程体系

在调研过国内MTI高校本地化课程设置情况之后,本文作者发现国内本地化课程开设有如下几种情况。

1.单独开设本地化翻译课程的院校极少。目前,在MTI培养方案中,单独开设本地化翻译课程的院校屈指可数,并且其多集中于第一批MTI培养单位。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在其MTI培养方案中,本地化翻译课程设置于第二学期。此时,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翻译学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吸收并已具备专业性极强的本地化翻译理论和本地化实践能力。

2.个别院校将本地化翻译课程内容添加到MTI课程之中。其分层次、分阶段、分阶段地向学生导入本地化课程知识。将实践性、应用性极强地本地化课程与传统翻译课程相交互,形成新颖的交互型、模块化、革新性的本地化翻译课程教学模式。

3.多数院校仍未开设本地化课程。经过网络和实际调研,本文作者发现国内MTI多数院校目前并未开设本地化课程。其原因主要为,缺乏可以教授本地化翻译课程的专业教师、学生对本地化缺乏认识与兴趣。

四、长春师范大学MTI本地化教学探索

长春师范大学作为MTI招生院校,于2015年开始招生。迄今已有两届在读生,未有毕业生。作为省级重点师范类高校,在翻译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秉承立足东三省地域文化特征,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助力长吉图的发展为目标。并结合本院实际教学、师资力量,设置模块化、应用型、职业化的翻译硕士课程体系。将本地化课程内容融合到第一、二、三学期的课程之中,以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市场化地课程目标。

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本地化课程可分为三大模块:1.第一学期对理论基础和编程入门模块。本模块旨在通过课程的讲授厘清本地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本地化的翻译原则,借助技术知识初步搭建学生的本地化意识。具体做法为:(1)课上讲授。课上讲授本地化行业历史、现状及趋势,明确统一的本地化翻译规范。(2)学院交互。在第一学期,本院计划与计算机学院合作,加入HTML基础、VB基础等计算机专业选修课。同时院内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课程,让学生明晰计算机翻译、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通过本地化理论知识与编程入门让MTI学生建立本地化翻译意识。2.第二学期的本地化技术培养模块。本模块旨在传授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和软件本地化技术。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中加入6课时的软件本地化、翻译软件、网站本地化、格式转换软件等内容。利用本院笔译实验室设备,通过课上教师的实际操作,学生模仿地、有效地、掌握本地化技术能力。3.第三学期的本地化管理模K。本地化项目具有高质量、多样性、互等特点。一个项目中会涵盖翻译、排版、等多项复杂工序,因此需求本地化人员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以保障本地化的有序进行。本模块主要通过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学期论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翻译项目的流程,掌握基本项目的分析、管理技能,以实现MTI职业化培养目标。

五、结语

利用本地化翻译模块化教学建构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特色培养体系,以厘清学生们本地化翻译基本概念,本地化软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地化项目分析、管理、执行能力,保证本院本地化教育的有序进行。紧扣翻译硕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校翻译硕士本地化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崔启亮.高校MTI翻译与本地化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1).

[2]龚卫东,杨林伟.MTI本地化翻译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

[3]赵军峰,穆雷.MTI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以广外高翻学院为例[J]外文研究,2013(6).

作者简介:杨 璐(198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学和翻译史研究。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本地化管理;管理模式;项目管理

前言

在我国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很多施工单位都积极走出国门。在危机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中,企业想要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需要最大化的实行本土化管理,而对员工进行本土化管理是全面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1项目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行业大军都相继进入到了非洲市场,施工单位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缩小了企业原有的利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为了促进企业持续化发展、降低施工成本,需要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尼日利亚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当地劳务费用廉价,一些国外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都开始采用人员本地化管理模式,但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同,取得的管理效果也有所不同,这种管理模式所产生的问题和困难也成为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员工本地化管理不仅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影响着企业是否可以实行全面本地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2员工本地化管理的含义

员工本地化管理指的是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法律法规,按照工程的需要尽可能从当地雇用员工从事施工生产的一种管理模式。如果将这种管理模式合理利用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在当地的持续化发展。员工本地化管理是利用当地人力资源进行工种划分、人员招聘、技能筛分、技能考核、技能录用、技能培训,从而固定一批可以长期为公司提供服务的高素质人才[1]。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当地雇员录用制度,让所有的雇员都可以按照公司的章程积极配合中方人员开展工作,保障项目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3员工本地化管理存在的困难

3.1文化存在差异

在国外项目中由于中尼双方人员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各自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体系,尤其是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当地宗教主要分为基督和穆斯林两派,各教派都非常团结,如果有事情发生都喜欢聚集闹事。中方人员多为无神论者,不归属任何一个教派,对两教派的信仰也不了解,因此常会发生摩擦,甚至威胁到中方人员的人身安全。

3.2当地人员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

国外工程项目施工工期紧、施工任务重,但是由于该地区比较贫穷,当地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不高,甚至很多人都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即使经过培训后在技术水平上依然达不到中方人员的熟练程度,对施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对于没有上过学的员工,即便反复训练也只能勉强达到要求,极大地增加了培训成本和时间。

3.3当地员工思想需要转变

当地员工受宗教和殖民时期思想的影响,很多员工的性格非常倔强,不喜欢被公司的制度和纪律制约,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过于追求眼前利益,当眼前利益无法满足时就会出现罢工、停工等情况,对正常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3.4中方英语水平需要提升

虽然中方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技术技能,但是整体水平不高。英语是当地唯一的沟通工具,尤其是在和银行、官方、工程监理人员进行沟通时,英语水平要求比较高。由于英语水平不高,极大地限制了中方工作人员的对外交际能力。

3.5当地员工缺乏质量意识

当地员工质量意识普遍不高,常常会出现不按规范施工、偷工减料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虽然中方管理人员加强了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雇员的质量意识,但是依然达不到设计要求。

3.6当地雇员存在偷盗行为

一些雇员由于不满足正常的工资收入,总是在项目驻地或施工现场找机会偷窃,虽然对偷盗人员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但是依然无法杜绝偷盗事件。

4提高员工本地化管理的管理措施

4.1建立完善的本地化管理制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在当地宗教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制定好制度后,要聘请有当地资格证的律师进行审核,检查是否存在法律漏洞[2]。根据当地的和风俗习惯,科学合理有效地对员工进行管理,让当地员工充分了解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提升企业在当地的形象,减少和避免因制度的不完善而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4.2提倡中外员工相互平等尊重

为了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开展,除了要按照当地的和法律法规开展施工外,还需要做好中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中方员工的整体素质,充分尊重和认可当地员工的和生活习惯,营造一个友好和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管理目标。

4.3正确使用内部劳务分包制度

在满足工程条件允许和公司规定的基础上,可以将一些需求量大、施工简单、施工质量要求不高的非关键线路工程分包给内部优秀雇员,不仅可以使雇员得到实惠,而且可以减少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3]。例如在进行浆砌石护坡、混凝土水沟的施工时可以分包给雇员,雇员在得到分包合同时很快就会进入角色,不仅锻炼了工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收入。

4.4充分利用奖励机制

雇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项目是否可以按期完成,为了可以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对各个班组制定年度任务目标和季度任务目标并建立奖励制度,顺利完成规定的任务指标后直接给予现金奖励;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指标或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则没有奖金。通过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可以达到共同发展、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目的,提升雇员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4.5缴纳养老社会保险当地一部分老员工一直都非常担心养老问题,都认为从公司离开后会失去生活来源,心理压力随之增大。为了解决当地老员工内心的担忧,提高员工对公司的信心,公司可以分批为正式录用的员工缴纳养老保险,使员工老有所依,不再为日后退休生活担忧,以便可以安心工作。

4.6提高员工工资和住房福利待遇

正式录用的员工,要根据该国的物价上涨指数逐年对工资进行调整。同时考虑到该地区比较贫穷,没有能力修建住房,多是在工程项目附近租房,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可以更加积极的为公司服务,可以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和资金能力,分批分次为员工建设福利性住房,让员工得到真正的实惠[4]。而对于被开除或者跳槽的员工,公司则收回其福利住房。通过福利分房既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又减轻了员工生活压力,稳定了项目团队,得到公司员工的一致拥护。

4.7加强培训力度

为了让当地员工适应中方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建立培训小组,从雇员和中方管理人员中挑选相对优秀的人员对双方员工进行培训,做到多说、多记、多学、多问、多练,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条件允许时可以从当地员工中选出一些优秀的员工到我国进行培训深造,让他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风俗习惯和文化魅力,将我国的文化精髓带回到当地,从而更加积极的为我国公司服务。

5结束语

随着海外市场竞争日趋积累,企业为了可以立足当地市场,扩大企业的影响,促进企业的持续化发展,需要采取全面的本地化管理措施。在企业中推广本地化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在当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成为了衡量中国企业是否真正走出去的标杆。

参考文献

[1]余建.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谭恒.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新型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石海滨.中外项目管理比较及对策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82-83.

[4]许巧林.国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比较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言服务 发展 MTI教学

一、引言

语言服务业主要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多语信息咨询等业务(王传英,2014:78)。[1]随着语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五个语言服务系统,它们分别是:语言业态服务系统、语言领域服务系统、语言资源服务系统、语言层次服务系统以及语言效能服务系统(屈哨兵,2012:45)。[2]随着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积极的对外交流,语言服务也在中国扎根落户,并处于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

综观当前有关语言服务业的研究论文,我们发现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韦忠和(2012:71)[3]对2012年以及未来的语言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做了推测,他认为语言服务仍将会快速发展,还会发生并购整合的现象,语言服务业的市场也会在结构上发生些许变化。亚洲的语言服务公司在今后会逐渐登上世界舞台,所以在未来语言服务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会愈来愈明显。张莺凡(2012:151)[4]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语言服务业的观察,得出结论:奥运会语言服务项目的语言种类繁多,语言服务的项目也很多,层次化十分明显。同时北京奥运会首次将机器翻译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等运用其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了语言服务业中。郭龙生(2012:12)[5]从国家这个大层次上对语言服务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语言服务对于国家的意义,语言服务今后的主要任务、性质、发展的程度、空间以及方式等,为构建整个国家的语言服务体系的规划,设计了大致的蓝图。陈颖(2014:17)[6]从语言服务的视角对城市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她认为:现阶段的城市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还不够成熟,在城市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构建多语言服务的体系,培养语言服务专业人才以及志愿者等措施来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赵启正(2014:6)[7]认为构建国家语言服务体系可以跨越因文化不同而形成的阻碍,可以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顺利地走出国门,国人也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同外国人进行交流,而不会因跨文化的阻碍而终止交流。北京语言大学刘和平(2014:40)[8]对培养国家语言服务专业人才的模式以及用人单位与学生所在学校之间的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用人单位应当积极地与学校进行合作来大力培养国家语言服务专业人才,学校要在翻译教学制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通过以上相关研究的列举,我们发现就目前而言,关于语言服务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有些研究讨论的问题比较笼统,关于翻译等与语言服务发展领域相关的教学研究依然比较缺乏。不过,对中国而言,语言服务还是一种比较新鲜的事物,需要对语言服务发展之路所产生的具体而细节的问题逐步进行研究,逐个进行解决。因此,语言服务的发展仍然需要依赖大量与语言、翻译专业相关的人才。本文通过对MTI教学现状的分析来探讨语言服务的发展对MTI教学的影响。

二、MTI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促进中外对交流,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的高级翻译人才,国务院于2007年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周亚莉,2013:139)。[9]随着MTI专业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报考MTI专业,不仅有英语专业的学生报考MTI,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开始转专业报考MTI。至今为止,开设MTI专业的院校已经达到260所,由此可见MTI报考的火爆程度非同一般。

MTI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口译和笔译方面的高级专业翻译人才。因此,众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面都突出了“翻译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其中,应用性翻译、外宣翻译、科技翻译工作坊、工程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基础口译和交替传译等专业课程的设置更是突出了专业型硕士的特点,与英语语言类学术型硕士中的文学理论、西方文论、翻译理论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MTI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也突出了与英语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的不同之处。MTI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笔译翻译实践或者是口头录音翻译训练,分别达到MTI院校的相关要求方可毕业。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也有多种形式,既可以撰写与英语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同样要求的理论研究性论文,还可以写翻译实践类的论文,突出了MTI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然而,与英语语言文学这样的学术型专业相比,MTI开设的时间短,尚处在探索之中。因此,MTI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不足。据相关调查汇总,MTI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设置MTI课程时多偏向理论,使得MTI教学偏向了英语学术型硕士的相关翻译理论课程,违背了MTI教育和教学的初衷。因此,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翻译应用能力等方面将会大打折扣。

2.相关的教学设备落后和不足之处:现在的翻译已经不再是靠纸笔和字典的生产了,而是大大依赖于翻译技术来提高翻译的速度和效率,这也是众多MTI院校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即CAT)教学课程的原因。但是,一些院校由于教学经验或者是教学经费的不足,相关的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以及辅助翻译软件出现“跟不上时代”的现象。这就导致MTI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会使用比较先进的翻译软件,无法胜任量大、时间紧、要求高的翻译任务,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解决这些问题是MTI教学的当务之急。然而,仅仅依靠更新教学设备、加强师资、改变MTI课程设置,可能难以解决上述问题。重要的是参照现代比较先进的方法来弥补目前MTI教学中的不足,使改进后的MTI教学能对语言服务产生有益的影响。

三、语言服务在MTI教学上的应用

语言服务不仅包含笔译和口译服务,而且包含许多其他新鲜的内容,比如:语言服务项目管理、软件本地化,网络本地化,多媒体的应用,国际化的翻译服务,国际化的质量检测,配音,电话翻译,字幕翻译,机器翻译后编辑,业务流程外包等内容。[1]本文选取部分内容来阐述它们对MTI教学的改进。

(一)项目管理技术对MTI教学的改进

现代翻译服务是语言翻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全球市场营销技术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一个译员仅仅具备扎实的语言翻译能力,是远远不能适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的。因此,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其中,翻译项目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在多个方面得到发展。

翻译项目管理是国内外知名的翻译公司诸如“语言桥”“传神”等重要的工作项目,翻译项目管理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过程,需要客户同语言服务公司的翻译团队在翻译之前对文本的类型、译员的选择、团队的明确分工、翻译的时限、翻译的价格等众多要素确定好之后,再进行团队之间的配合来与客户的沟通完成翻译工作并在客户要求的最后期限之前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翻译工作。因此,这项工作既靠个人能力又靠团队的分工合作来完成。

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上网查找语言翻译服务公司的最新动态和工作招聘要求,让学生对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熟悉翻译工作的大致流程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后,教师再根据某个语言翻译服务公司的项目管理实例进行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明确的分工、如何制定一个详细的、有效率的时间计划表来完成这个项目。讨论后,教师以项目经理的身份并结合学生形成的讨论结果来分派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在翻译项目管理模拟训练中,让学生分别担任项目经理、译员、审校、质量检验、桌面排版等角色,锻炼其翻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制定决策能力、抗高压能力等。

在整个翻译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笔译能力、口译能力、翻译工具的应用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沟通协调管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网络本地化建设对MTI教学的影响

随着全球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建设多语种网站,以方便国外人士浏览、了解该国某些领域的情况。比如,谷歌公司的网站就有多个语种。网络国际化的这种发展趋势促进了网络本地化的发展。多语种网站的建设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国际业务发展的内容和工具并且已经成为本地化服务行业的主体业务之一(苗菊,2013:85)。[10]“网络本地化,亦称网站本地化或网页本地化,指将互联网信息由原初形式转化为符合目标地区受众语言文化期待的信息形式。”(王少爽、王华树,2015:59)。[11]翻译就是网络本地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本地化过程中的翻译来指导学生翻译时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网站翻译有深入的了解,也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MTI教材中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程可以在网站本地化建设中的翻译环节多增加一些最新的内容,以避免教材与生活时代脱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网络本地化的基本建设过程,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先将一个国际网站的原语言版和翻译过来的目标语言版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原网站的哪些内容得以在目标语言版保留,哪些内容予以删减或增加。通过两种语言版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翻译时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翻译策略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对翻译策略和技巧的自主学习意识。

网络本地化的翻译过程,还需要用到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同时还涉及到翻译项目管理的内容。院校开设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一般都会涉及到不同翻译辅助软件的实际应用。因此,教师可以指导MTI专业学生将网站上的超文本文件翻译为其他的文件,对多个网页进行管理并保持原来的网站结构,形成后续可以重复利用的翻译记忆库。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了解网络本地化的翻译过程,还可以使翻译专业与该校其他专业紧密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的教学也体现出了灵活性,有助于实现MTI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字幕翻译对MTI教学的影响

无论是中国的影视作品要对外传播成为外国的文化消费品,还是外国的影视作品如美国好莱坞影片、美国电视剧、英国影片和电视剧等要成为中国民众的文化消费品,都离不开翻译。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配有字幕翻译的影视作品成为大众化的文化消费。这样的背景下,字幕翻译成为翻译的一个全新领域。

字幕翻译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比如说在翻译电影的人物对话时,观众既要看画面,又要看字幕。电影屏幕的空间有限,如果太长则影响电影观看的效果,太短则会影响对角色的理解。因此,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便是一个难题。许多英语爱好者在看美剧和英剧时,喜欢看双语字幕,这样既可以锻炼英语,也可以在看不懂的时候参考汉语来学习新的英语词汇和短语及俚语等。

教师除了根据计算机辅助翻译教程的内容介绍字幕翻译软件和基本的添加双语字幕的方法以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字幕翻译的美观问题。字幕的大小和位置都影响观众的观看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字幕美观与不美观的例子来使得学生明白字幕翻译美观的重要性,还可以为学生选取几个影片的片段来让学生学习在翻译时注意字幕对影片的影响。

除了对学生进行字幕软件使用和字幕美观处理的相关训练,字幕翻译还是训练学生听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在训练学生听译能力之前,先把所有的字幕去掉或者准备好没有字幕翻译的影片。让学生打开字幕翻译软件,先放一小段,然后暂停播放,让学生立即输入听到的句子并将其翻译成汉语。训练时,可以重复播放影片来让学生适应速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延长影片的播放时间,减少重复的次数。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的英语句子拼写和汉语句子的翻译,再对字幕进行大小、位置调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拼写情况、汉语句子的翻译情况、字幕的美观效果等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但对学生进行了字幕翻译软件使用的训练,还加强了学生听译、视译等方面的训练,教师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多样性,教学方法上体现了更大的灵活性。

四、结语

语言服务不只对国家之间的文化、科学技术、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以及个人生活的便利性起到了推动作用,还可以对我国的MTI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

语言服务业是一个新型产业,MTI教学需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灵活性。因此,在MTI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大纲与语言服务业领域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除了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翻译理论知识讲授,对学生进行翻译训练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对现在新的技术、知识和翻译等相关软件进行学习并能够熟练掌握,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MTI课程教学紧紧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从而有效防止MTI课程与社会现实需求脱节的现象发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设计和规划。

(本文为2015年度昆明理工大学教育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15-22;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百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0998086]。)

参考文献:

[1]王传英.语言服务业发展与启示[J].中国翻译,2014,(2).

[2]屈哨兵.语言服务的概念系统[J].语言文学应用,2012,(1).

[3]韦忠和.2012年以及未来几年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

翻译,2012,(3).

[4]张莺凡.北京奥运会的语言服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

(10).

[5]郭龙生.论国家语言服务[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

[6]陈颖.语言服务视角下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J].北华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7]赵启正.语言服务是跨越文化障碍之桥[J].中国翻译,2014,

(1).

[8]刘和平.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中国翻译,2014,

(5).

[9]周亚莉.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1).

[10]苗菊.多语种网站建设与翻译[J].中国翻译,2013,(1).

[11]王少爽,王华树.互联网时代的翻译模式拓展[J].中国翻译,

2015,(4).

任朝迎:通讯作者,联系方式:。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4篇

―― 本报记者 邱燕娜

在国外卖得好、用户体验好的软件产品在中国市场,几乎无人问津,这种情况并不鲜见。这往往不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产品本地化做得不好。因为软件产品与硬件产品不一样,软件产品更强调管理理念和文化。因此,一个好的产品能否顺利赢得新市场,本地化策略非常关键。

基础设施领域的综合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Bentley在几年前开发的ProjectWise项目协同平台,目前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美国,并在两年内实现了其在中国的三年战略目标。能够取得如此业绩,除了因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市场对项目管理软件需求增大之外,其本地化策略功不可没。笔者试图整理Bentley在中国的几个本地化策略,以供业界参考。

第一,深刻了解市场需求。两年前,Bentley大中华区总裁刘德盛从马来西亚来到北京就职,专门花三个月时间来调研中国市场。他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非常多,但专家太少了。ProjectWise项目协同平台能够让全国乃至全球的专家在不同时间参与同一个项目,能够很好解决专家不足的问题。于是,刘德盛以ProjectWise为突破口,进行很多本地化开发。

第二,强化本地开发团队。刘德盛认为,开发团队不在当地,他们就听不到当地用户的声音,也不能很好理解当地用户的需求,也就很难实现本地化。刘德盛到中国就职后,不断扩展Bentley本土化研发团队,支持产品本地化开发。

第三,将共性的本地化成果放到产品中。很多用户会根据自身特殊的管理和流程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这经常会给后续的运维带来麻烦,因为软件产品升级后,这些个性化开发并不能随之升级,而需要重新集成到产品升级后的版本中。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发生,每隔一段时间,刘德盛就召集研发部门将具有共性的本土化功能集中起来提交给美国研发总部,更新产品。这样,新版本的产品后,这些本地化功能就可以直接内置在产品中,用户无需再进行繁杂的集成工作。

第四,适当进行本地化收购,以更好地满足本地用户需求。2009年,在发现桥梁大师BridgeMaster能够很好满足本地客户需求后,Bentley收购了该产品所属的北京跨世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并不断丰富这个产品,以更快、更好地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本地化

当前,人类之间的交流已超出了以前任何历史阶段,而网络的发展使得全球的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同时,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基于交流的各类文本更是浩如烟海。因此,如何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打通语言之间的障碍、为有不同需要的用户及时提供世界各地的相关信息是当今迫切的一个研究课题。郭晓勇指出,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催生了一个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为内容的新兴行业——语言服务行业(郭晓勇,2010:34)。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异月新,作为译者而言,传统的翻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信息需求。在传统的翻译模式下,译员需要反复的查询各种词典、工具书,并在稿纸上反复的修改、誊写或者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进行排版、校对等,这样既耗时、劳动强度高,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因此,学习新兴信息技术、了解语言服务行业的各个流程和新的翻译模式、利用各种基于语料库(corpus)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翻译质量,而且在基于项目的翻译团队中能够利用记忆库和术语库保持译文的统一性、节约时间并且降低成本。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概念与现状

早在17世纪,西方国家就有人提出利用机械字典克服语言障(the use of mechanical dictionaries to overcome barriers of language)的想法。1903年,德国学者里格(w. rieger)曾经提出过一种数字语法,这种语法加上词典的辅助,可以利用机械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其它多种语言,里格首次使用了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这个概念(张政,2006)。计算机发明后,美国科学家韦弗和英国工程师布斯率先提出利用计算机进行翻译的设想。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首次联合试验使用电脑机译系统,并将由250个词组成的简单的俄文材料译成了基本可以接受的英文,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机器翻译系统的真正诞生(李鲁,2002)。机器翻译也称计算机翻译,即全自动高质量的机器翻译(fully automatic high quality machine translation, fahqmt),就是利用机器(或计算机)翻译系统,能把人类语言翻译的法则转换成电脑运算的法则,使得电脑根据运算法则,将输入的原始语言(source language)翻译成所需要的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冯志伟,2004)。

由于翻译本身的复杂性、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和歧义性以及机器自身的局限性,全自动高质量的机器翻译的理想在现实中仍然很难实现。其译文的可读性和可信度依然很低。而社会迫切需要对海量的真实文本进行大规模的处理,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的理念应运而生。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是一种人机交互式系统,其核心内容为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 tm)。即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记忆软件会是将译员的译文用翻译软件提供的工具存储到翻译记忆库中。在进行新的翻译工作的时候,翻译记忆软件会从记忆库中搜寻相同或者相似的翻译过的内容(单词、短语、句子、段落),提醒并帮助译员自动插入参考译文,译员不再重复翻译。特别是在非文学翻译方面,对一些重复率比较高的文本,例如合同、工作手册、说明书以及法律文本等,cat会大大提高翻译效率。cat的工作原理是tm(翻译记忆)+mt(机器翻译)+ht(人工翻译/校对),cat软件只是工具,是辅助译员进行翻译而不是取代译员,它能帮助译员提高翻译效率、保证翻译质量、优化翻译流程。现在大多翻译公司都是基于项目来进行操作,所以一般会要求公司专职和兼职译员使用指定的翻译软件,有时还会提供他们自己的相应语料库,以便术语和格式等的统一,从而减少时间和节约成本。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cat软件有德国的sdl trados、法国的déjà vu、美国的wordfast以及国内的雅信cat等。sdl trados

是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翻译记忆软件,其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70%,其它软件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在我们国内雅信cat用户也占有一定比例。cat是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以sdl trados studio 2011为例,trados有两个主要的数据库(记忆库),一个是句料库(用sdl winalign工具制作),另一个是术语库(即sdl multiterm)。在进行翻译工作的时候,只要是句料库和术语库中已有完全相同的双语对齐语料,trados就会自动插入译文,在trados中称为100%完全匹配(full match)。而类似的句子,它用一种称为模糊匹配(fuzzy match)的方法,给出参考译文,让译员选择、修改。对数字、缩写、日期、时间和度量单位等等,trados能够自动替换,比如已有的句料库中有2004年4月20日,到译文中出现日期(may 3,2005)时就会自动替换为2005年5月3日。术语库可以帮助我们统一术语,避免一词多译,确保用词统一,从而提升译文整体质量。市场上主流的翻译记忆软件,其基本功能大同小异,只是某些相似功能的名称不一样而已。

二、cat与本地化(localization)

从概念的角度分析,本地化是将一个产品按特定国家/地区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生产活动;从生产流程的角度分析,翻译是产品本地化的一个过程,因为一个产品的本地化通常包括工程、翻译、排版、测试、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从学科角度分析,本地化翻译是应用翻译学的一种形式,因为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应用翻译(本地化翻译、其他翻译)。(赵忠会,2013)可见,翻译与本地化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或者说翻译是本地化的一部分(同上)。在新信息时代,传统的“单打独斗”的翻译模式已经过时,尤其是在基于项目的翻译而且时间要求很紧的情况下,一个人完成一个项目已变得不可能。所以在短时间内多个译员协同翻译,同时又要保证翻译质量,这就需要译员必须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在以前无论是奈达组织的《圣经》的翻译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译林出版社组织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翻译,虽然也是协同翻译,有一定的组织流程,但还是处于传统翻译的模式。崔启亮指出,目前,本地化服务正朝着产业化、全球化、商业化、信息化、流程化、多元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而本地化技术也呈现出云翻译(cloud based translation)、翻译记忆+机器翻译+人工校对(tm+mt+post-editing)、敏捷本地化(agile localization)、全球协作(collaboration)、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和众包(crowdsourcing)的趋势(转引自赵忠会,2013)。以网络新闻(甚至是网站)的翻译和产品的本地化为例,许多公司企业、国际组织、教育机构、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跨国企业公司和各个机构的新闻或者产品信息的网页、图片、音频、视频文本的翻译就需要在短时间里准确地面见受众。例如一款手机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每个不同语言的国家都会有其公司本地化团队来按照本国文化习俗等负责对该款产品的本地化运作,包括公司网页内容,手机软件、说明书、视频、图片等内容的翻译。通常一款产品问世到推向市场之间不会很长,所以本地化团队的时间不会很充足,这就对本地化翻译团队的各种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译员就会在这种翻译中失去竞争力。因此翻译团队的协作能力、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经验和能力就会影响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另外,本地化翻译通常可分为预处理、tep(翻译、编辑、校对)和后处理三个流程(崔启亮,2013)。无论是预处理阶段术语的提取和通过记忆库对源文件的预翻译,还是后处理阶段对译文的检查和修改,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是保证翻译质量的最基本工具。它在语言服务的本地化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结语

计算机辅助翻译作为全自动高质量机器翻译的妥协已经成为现代翻译服务的主要方式。与传统的以少数译员为核心的翻译工作相比,现代翻译服务已经成为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通过团队合作和实施高效的项目管理而获得语言服务增值的新兴产业(赵忠会,2013)。因此作为职业译员,在语言服务本地化的进程中,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并参与翻译项目管理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崔启亮.本地化项目的分层质量管理[j].中国翻译,2013(2).

[2]冯志伟.机器翻译研究[m].中国对外翻译

版公司,2004.

[3]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j].中国翻译,2010(6).

[4]李鲁.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与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5]苗菊,刘明.语种网站建设与翻译[j].中国翻译,2013(1).

[6]赵忠会.技术为翻译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国翻译,2013(4).

[7]张政.计算机翻译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6篇

现阶段的翻译实践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实践,传统的纸笔模式已逐渐被键盘网络模式所取代。根据人机交互程度,可分为三种笔译实践模式:人译(human translation)、电脑辅助翻译(computer-aid translation)以及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机器翻译现阶段只能小范围地应用于某些严格控制的文本,而在翻译市场中,纯粹的人译几乎难以想象,有违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的原则。因而,电脑辅助翻译是现阶段的主流翻译模式。这种人机合作的模式与cyborg(汉语多用“赛博格”指代)有颇多相似之处。Cyborg这个词就是神经控制装置(Cybernetic device)与有机体(organism)的混写。cyborg是能够“自我调节的人机系统”(self-regulating man-machine system),它既拥有机械装置运作精确、寿命长久的特点,也具备人类的一切特质,比如感觉、感情以及思维。因而,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Douglas Robinson在其“Cyborg Translation”一文中介绍了科幻小说中的机器翻译并总结其特点,进而首次提出了cyborg translation的概念。他认为有必要将研究视域从上述三种翻译实践模式转移到cyborg translation,并提出了“all translators are cyborgs”的论点。笔者认同Douglas Robinson的观点,现欲从这一角度深入研究本地化翻译。

二.Cyborg和Hypercyborg

本地化最早是指软件或网页的语言被翻译为产品使用地语言的过程,现在泛指“将一个产品按特点国家/地区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生产活动”。本地化有时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翻译,要考虑到翻译文本所用的地方或者区域的文化。然而对于本地化公司而言,翻译只是本地化的一部分,因为本地化的流程中还涉及了文件准备与转换、译前处理、译后处理、软件编译与测试、桌面排版、多媒体工程等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软件,需要在软件的范畴内进行工作,离开了这些工具没办法本地化,这就是本地化翻译与普通翻译的区别。

现阶段的本地化译员可视作典型的cyborg,因为译员离开电脑便不能实现正常的翻译功能。他们是一种人机合体或者有机体与机器的杂合,人类的意识和记忆系统与计算机整合起来,多人的智慧和记忆以本地化翻译中的记忆库和术语库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借由人工科技来增加或强化了生物体的能力。与一般的翻译活动稍有不同,本地化译者更具“dehumanized”的特点,机器翻译的理想是机器变成人,而本地化翻译则意图将人变成机器,操作守则则是本地化翻译中的范式和项目管理者的规定。此外相比较一般的翻译实践活动,本地化翻译更加系统化,译者、管理人员、其它工作人员以及计算机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Douglas Robinson曾将cyborg分为几类,包括了:protocyborg(原始cyborg),neocyborg(新型cyborg),hypercyborg(超级cyborg),retrocyborg(复古cyborg),pseudoretrocyborg(伪复古cyborg)等等。其中hypercyborg据Robinson意为“a cyborg embodiment that is layered or cobbled together into a larger cyborg whole”,即由不同本体拼凑组合成更大的超级cyborg,本地化团队是本地化译者、软件人员、编辑测试人员、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多要素组合起来的,其中的本地化翻译团队则变成了由各个部件组成、分开难以独立的超级cyborg。

三.本地化翻译哲学文化象征

本地化译者以及翻译团队的这种杂合性以及“非人”化,据美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学家Donna Haraway的“A Cyborg Manifesto: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alist Feminism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Cy

borg宣言:20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一文,cyborg象征着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界线的突破。哈洛维认为cyborg的出现打破了以下疆界:人类与动物、人类-动物与机器、物质与非物质,因而具有混杂性和流动性。再看看本地化,其本质上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多人协作下突破语言和空间因素传播思想。本地化过程中,创造主体不再单一,不仅涉及到多人,也涉及到其它人工产物,通信技术(而非一般意义上论及cyborg时涉及的生物技术)成为重构译者身体的关键工具。这些工具体现和强化了全世界译者的新的社会关系,本地化团队可以“组装”,“变形”,在虚拟空间中无限延展。在这个非固定的人机合体中,谁是主谁为辅已经不清晰了,什么是思想什么是身体也难以分辨,灵与肉的二元对立已被消融。哈洛维认为cyborg对以往科技文化系统中存在的各种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颠覆,由此可见,cyborg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形态,也改变着哲学思维。本地化翻译也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单人纸笔翻译模式,属于翻译合作模式的范畴,在此本地化译者的主体性与传统的翻译模式就表现出了很大的区别。那么,独立的主体性与合作翻译的一致性目标便可能存在矛盾,我们应如何调和这种矛盾以达到一致性的目的呢?

针对此问题,对本地化翻译中的译者的讨论就不应囿于主体性,而应立足于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源自于哈贝马斯的交往哲学,按照哲学上的解释,意指“人作为主体在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中与他者的相关性和关联性。”简而言之,主体和主体之间的交往中会形成一种内在的主体间关系。同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与同样作为翻译主体的原作者和读者之间将建立相互关系。交往中的双方或多方都是平等的主体,即原作者、译者、读者等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地位关系,而非此前传统意义上的主从关系,在此过程中“自我不是起主导作用的,他只有通过他者来认识自我,他通过掌握主导地位的经验来认识自身。”他们相互独立、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协商。原作者主体性的存在不必排斥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的确立也不必否认原作者的主体性,双方应该以正确的心态来正视对方的存在,并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而在本地化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还涉及到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师等,各主体与文本进行多方对话并形成文本意义。如在软件本地化的实施进程中需要信息交流,不仅包括了本地化服务商内部各小组成员的内部交流,也包括了本地化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开发商之间的外部交流,以及本地化用户的反馈交流。

四.本地化翻译之思考

本地化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兴范畴,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少有研究探及本地化翻译表象下的哲学文化隐喻,本文将之类比于cyborg并呈现了其多元混杂的特征。不过,这些特性也存在潜在问题。首先,机器的进场导致了译者的隐形,由“合译”到“合一”的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进行互动、沟通、妥协,译者的主体性被最大限度地压制。因此,本地化翻译在实践中更适合商业翻译,不太适用于对理解、审美和表达要求比较高的文学翻译。同时,本地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亦众说纷纭,如Esselink认为翻译是本地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工作,而通常来说,软件和网站的翻译就是本地化,又不仅仅是翻译。因此,本地化翻译和译者面临着本体不清和失去自我的风险。其次,机器化特性过重导致本地化翻译的流水线化,为达到风格的一致,对翻译的规范性要求比较苛刻,其术语与文本都难避克隆主义之嫌,这意味着译者不仅要遵循locale的范式,同时还需服从各种术语库和记忆库。但过于模式化转换和复制使得“影响的焦虑”变弱,能动性、创造性和多样性被扼杀,如翻译记忆软件中给出的full match的错误,Pym发现很少有译者去进行改动,从而译者沦为译匠,本地化成为“汉化”。由上述讨论可知,正在发展中的本地化翻译要实现良性发展,并在翻译学科中占据愈加重要的作用,译者和翻译理论家们应深思这些风险和问题。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7篇

一、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认识几个误区

面对日益变得重要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目前企业工程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着诸如整体功能松散、潜力挖掘不够以及人才增长缓慢等诸多问题,从项目管理层面来分析,认识上的误区是造成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开发力度的直接原因。

对于项目经理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是最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项目经理在人员管理中主要存在四种误区。误区之一:以雇主自居。一些项目经理认为,我才是老板,其他人都是打工的,只要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即可。误区之二:金钱万能。一些项目经理错误地认为,到项目的人都是为了挣钱而来,只要肯出钱,再多的人员,再紧缺的人才都可以找到。误区之三:只要把人招来就可发挥作用。一些项目经理认为,自己挑选的都是人才,自己拍板招聘的队伍都是优秀队伍,他们什么工作都应该干好。因而,对项目部人员、队伍不注意重新认识,对项目全体人员不知道继续教育和培训,对人员的使用随意安排,对人员的成就不注意发现和鼓励,对一些确有专长的人员的不适当行为不注意适当约束,对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不懂得保护扶植。误区之四:以能力为唯一标准。一些项目经理认为,项目部不是养闲人的地方,个个都得是“能干”的。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他们往往只看到员工个人能力的大小,而忽略人的道德品格。

二、对海外石油项目经理的要求

项目管理的实践证明,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作合格的项目经理,也更不是任何项目经理都可以作合格的国际化项目经理。国际化的特殊要求是,一个合格的国际化项目经理应该具有以下的素质和能力:

1、良好的爱国品质。项目经理必须怀揣爱国的赤诚之心,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必须对社会的安全、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负有道德责任,必须坚守不挖公填私、、贪赃枉法、偷工减料。

2、全面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和增效能力三个层次。其中,核心能力是创新能力;必要能力是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增效能力是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3、具有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国际上许多项目管理专业组织都推出了各自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体系,如美国的PMP、英国的APMP、国际项目管理协会推出的IPMP等。

4、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是科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是艺术。国际化的项目经理要有丰富的管理艺术,当然,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是前提。通过不断的项目和项目管理实践,项目经理会不断增加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悟性。

5、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项目经理面对的是一次性的组织,人员及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经理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国外项目来说,还要面对一系列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这就要求海外项目经理有良好的身体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海外石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1、海外石油项目组织规划。由独立的项目管理组来负责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的管理工作,是国际石油公司的通常作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一些海外石油项目,曾一度采用矩阵制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图1)

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组织形式,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费用和进度都难以实施有效的控制,往往导致项目预算的增加。

应该指出,对于项目组织的选择,要符合项目生命周期各个特点,对于项目人员数目需求不同,要求的组织形式也就不同。在项目启动和规划阶段所需人员较少,专业人员相对较多,在这一阶段可以采取均衡矩阵组织形式,项目经理在其中负责人员协调,由于人员较少,不必需要太多的精力。

在项目实施阶段,所需人员增加,现场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在此阶段,可以采取独立项目组织式。独立的项目管理组是一个装备齐全的组织,负责项目的全部工作。其优点为:

(1)项目经理拥有充足的权利;

(2)项目组成员只向一个上司负责;

(3)联系线路短,可以迅速做出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4)项目组成员的自豪感、士气和信誉都很高。

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缺点是:资源重复配置,设备和人员都不能跨部门共享;项目组成员缺乏安全感,项目结束后的工作安排问题成为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但是,对于海外石油项目来说,由于项目时间长,一般都持续10年左右。这可以使得项目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充满信心,对于自己的工作安全感以及项目结束后的工作安排问题的关注会有所下降,从而克服了独立项目组织形式的最主要缺点。因此,对于海外石油项目来说,在项目实施阶段采取此种项目组织形式是符合项目特点的。而对于项目结束阶段,项目大多数工作基本完成,人员相对来说又变得比较少,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工作不在现场,可以采取弱矩阵组织形式,不用靠行政指派,而是依靠个人魅力对组织进行整合,协调完成最后的工作。(图2)

2、海外石油项目人员获得。对于项目执行人员在目前的国际潮流来看,最主要的就是要实行雇员本地化,通过培训国外员工来满足项目需要。员工本地化和国际化工作要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做起。一是统一思想,树立本地化和国际化理念。在雇员本地化、国际化方面,要向项目组成员传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分国籍,不分岗位,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对项目组基层干部提出“不做好员工本地化和国际化工作的干部,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的要求。二是对于当地员工要严格招聘,甄选高素质人才。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外籍员工的业务素质。对外籍员工开展强有力的培训,是这支人才队伍培养的重中之重。四是加强沟通,互相尊重,增强外籍员工的归属感。为加强信息沟通,可以为外籍员工建立邮箱,中英文同步更新公司网站内容,使外籍员工和中方员工一样,能够及时掌握公司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岗位竞聘,使一些外籍员工走上项目经理、工程师岗位。

当然,国外员工招聘还要充分考虑人员成本问题,对于所在国人员成本较高以及人员素质较低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国外人员和国内人员的性价比问题,做到既能够为项目招聘到合适的人员,又能保证人员成本的合理化。

3、海外石油项目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薪酬激励机制,是确保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薪酬制度与国际接轨需要从两个层面考虑:

在管理层薪酬激励方面,对境外地区公司、专业工程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的经理实行年薪制,年薪制的标准按经营业绩实行差异化分配。对境外地区公司、专业工程公司主要考核国际收入、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利润、国际市场开发工作量、成本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率等指标,年终经油田考核,完成经营业绩指标,兑现年薪,每有一项指标完不成,按未完成的一定比例扣减年薪;对分公司和项目部主要考核产值、工程利润、市场开发新签合同额、贸易额、贸易利润、费用、HSE等指标,对指标超欠情况制定奖惩政策,严格兑现,加大各级经理人的责任,确保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经营目标的实现。

在国内员工薪酬分配方面,油田借鉴国外石油公司的薪酬标准,对涉外各个岗位的人员薪酬应做出详细的规定,对钻井、修井、物探等8种境外施工队伍65个岗位的岗位名称、资历要求、工作经历、须达到的技能、须取得的证书、须具备的能力等进行规范,根据岗位的不同和贡献的大小,拉大分配差距,使国外工作人员的岗位薪酬标准与中等发展中国家同类岗位薪酬标准大体相当,体现与国际市场劳动力价位接轨的原则,为涉外施工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国外员工,要充分考虑所在国的劳务制度,既要符合国外的劳务法规,又要充分考虑到其对项目的贡献,做到报酬和贡献相符。对于贡献大的国外员工也要采取奖金制,做到多劳多得,以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以项目的成功为荣。

4、海外项目团队凝聚力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创新力以及号召力的管理团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海外项目中,项目管理层在这一方面的任务会相对较重,因为项目执行地远离我国,项目人员在异国他乡会有很多不适应,这就要求项目经理不仅要关注项目人员的工作情况,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工作人员心理状况,可以通过谈心或者组织一些团队内部的晚会,来缓解他们的思乡和寂寞情绪,以便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团队凝聚力。

对于国外项目雇员,项目经理要充分了解他们的民俗民风和生活习惯,在他们的民族节日里,可以送他们一些礼物或者组织一些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对于项目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国外人员和国内人员的联系等等。

四、结论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翻译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特点 管理内容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82-01

一、翻译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从项目工作模式来看,由于翻译项目规模逐渐增大,翻译专业领域逐渐细化,协作式工作模式已成为语言服务公司的主要工作形式。部门间协作需要翻译项目经理进行宏观管理。从翻译流程来看,从启动到结束经过众多流程:译前的资料收集,术语库创建,任务安排;译中的翻译,审校,排版,本地化;译后的质量评估,术语维护等流程。流程之间的合理运作需要项目管理。从报告数据角度来看,据“2011年全国及天津滨海新区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企业对人才需求排名最高的是高级译审,其次是翻译项目经理、高级翻译、市场经理等(王传英,2012:67 )。从此报告可看出,项目管理型人才成为语言服务公司招聘的“新宠”。

二、翻译项目概述

1.翻译行业发展趋向

翻译项目从传统的单一横向 “翻译+审校” 发展到纵横兼向的流程。整个翻译项目需上层管理团队,中层生产团队以及基层技术支持团队之间的协作,同时需要贯穿整个翻译项目的质量监控团队。因此,翻译行业向着流程化,多层管理化,专业化发展。

2.翻译项目管理概念及项目经理能力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对项目的定义:项目是为了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而翻译工作是在约定期限内,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创造独特知识产品的活动。因此,翻译属于项目范畴。而项目经理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进行资源规划和管理,对预算、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以确保项目能够按客户方与服务方约定时间表和质量标准完成。(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2011:9)。根据其定义来看,本文从知识,技能,工具三方面阐述项目经理所需能力:在知识层面,项目经理需要掌握十大管理方面的知识,如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干系人管理等知识领域(崔启亮,2016:55)。在技能方面,项目经理需要项目执行技能。同时还需要个人软技能等。在工具方面,除熟用office 办公软件外,还需熟用项目管理平台,甚至更为专业的项目管理系统(Trans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MS)。运用这些工具对任务进行分派,对进度进行把控,对资源进行共享,使团队协作效率最大化,任务明晰化,人员分配合理化。

3.翻译项目管理的特点

翻译项目有三个明显特点:规模化、流程化、云端化。规模化:源文材料数量大、种类繁杂、语种多、术语多,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庞大数据进行管理;流程化:为了保证项目团队井序有然,必须采取流程化运作方式。一般流程包括资源提取、工作量分析、任务分配、语言资源重用、工程处理、翻译、编辑、校对、质量控制、功能和语言测试、交付结项、语言资产管理等(王华树,2016)。通过创建合理的工作流,实现高效的翻译协作管理;云端化: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云技术”提供给翻译团队很好的数据储存、分享平台。其优势在于方便快捷和高可靠性。任务安排,术语及时更改和分享等活动都可以靠“云服务”快速进行。资源防损失,损毁方面体现出云技术的高可靠性。

三、翻译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翻译项目包括以下多项内容: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笔者对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进行阐述。

1.进度管理

从翻译项目的定义上看,翻译项目是临时性工作,有明确的起止点,这个时间通常会写入需求方和语言服务提供方合同中,提供方能否按时完成,关系着合同双方的利益。因此项目进度的管理尤为重要,项目经理会在项目启动前,按照工作分解结构图(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制定详细的进度安排表,每一环节所需人员,时间都进行详细评估,并稍留余地,避免出现进度风险(刘剑,2016)。

2.质量管理

翻译项目成果的质量影响着企业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的发展和形象。因此,翻译团队对质量的管理应放在第一位。为确保成果质量,项目经理需全程进行质量监控:翻译前,项目小组根据源文件内容准备参考文献,制作术语库(蒲欣悦,2016)。术语库对成果质量有决定性作用。术语的使用混乱和不一致使译文失去准确性,造成成果质量差的结果;翻译中,质量监控包括:语法和词法搭配是否准确;语言风格表达是否一致;字体、格式是否统一等方面;翻译后,对整体译文的质量监控包括:是否存在漏译,重译;是否译文中的术语与术语库一致;是否交叉引用等方面。

3.风险管理

L险管理是项目经理主要管理对象之一。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陈颖,2015)。项目规划阶段,项目团队需针对可能发生的项目风险制定出完善的对策,以规避、转移、降低风险的发生。如遇不可抗力因素(疾病,火灾)违约,翻译项目提供者对委托翻译要求提出较大改动或因其他理由撤回项目订单等(钱阳,2016)。如不可抗力因素中的疾病发生,造成人员空缺,需提前进行人员储备,避免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发生火灾造成资源损毁,需提前制定备份机制,运用“云技术”使资源云端化,降低资料损毁,丢失而造成进度上的风险。

四、结语

总之,在规避管理风险、控制翻译进度、保证成果质量、提高团队效率等方面,翻译项目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和企业逐渐重视项目管理,翻译项目经理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曙光。

参考文献

[1]王华树,郝冠清.现代翻译协作中的术语管理技术[J].中国科技翻译,2016(1).

[2]]ZYF001-2011,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S].中国翻译协会,2011(1).

[3]王传英.2011年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与启示[J].中国翻译,2012(1).

[4]蒲欣悦,高军.翻译项目管理流程介绍[J].上海翻译,2014(2).

[5]陈颖.翻译项目管理初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2)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翻译项目 翻译实践 语言服务流程 产业标准

一.翻译项目复杂化和协作化

信息化使知识和信息激增,知识环境发生改变,企业不得不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提高效率,适应日益增加翻译需求。翻译类型越来越复杂多样,出现了日益国际化的大型项目诸如贸易、工程、会展等,涉及多个民族、多个部门、多个语种、多个类型,项目操作错综复杂。个体作战无法进行,必须借助团队协作平台,共享语言资源,提高项目效率。只有借助现代化项目管理系统(TMS、XTM 等)管理传统的翻译项目,资源才能实现最优配置,项目才能顺利完成。

二.翻译对象和主题的改变

在翻译题材和业务方式改变的影响下,翻译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化-趋于多元化。比如本地化翻译,包括文档本地化翻译、软件本地化翻译、网站本地化翻译、多媒体本地化翻译等。这促使市场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比如快速增长的网站和多媒体服务要求翻译的内容包括声音文件、图形文件、程序文件、数据库文件等。近年来,Android和IOS受到全球吹捧,本地化翻译语言服务领域的热点转向手机游戏和移动应用等。翻译题材也在改变,科技经贸题材的翻译成为主流,文学翻译的比例逐渐降低。此背景下,必将对翻译研究以及翻译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三.语言信息技术的出现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出现,传统的手工模式和落后的生产工具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即将被信息技术所取代。在源文档创作、翻译前处理、翻译过程、项目后处理过程中,需要多种复杂的工具和技术参与。对传统翻译理论而言,这些都是全新的概念,需要很长时间去接受、转变观念。因此,翻译技术的改变有利于新一代研究者的出现。

四.语言服务流程改变

翻译流程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普遍关注,起初是源语理解,接着是译语生成的两元模式,现在发展到多元模式。在不同时代的影响下,这些步骤或流程探讨角度主要是语言学或文本。并且近年来国内的学者陶醉于国外各种流派的经典理论的研究,却忽视了现代化语言服务流程。传统的翻译研究只关注单一文本和流程研究,对当今丰富多彩的翻译类型和流程视而不见。经过了数十年发展的现代化翻译流程与以往大不相同。传统的“译―审”或“译―审―校”流程无法适应现代项目的需要,当今翻译项目的流程管理已经定制化和现代化。源文本创作、存储、翻译、编辑、校对等整个过程得到整合,统一于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这使得翻译项目的实施趋于团队化,翻译只是其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单就翻译流程而言,包括不同阶段,即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不同的阶段又牵扯多个部门和团队。整合内容管理系统、翻译管理系统、以及企业内部其它资源,以优化企业内外的资源管理。

五.产业标准日益严格和完善

中西方对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即翻译标准所持的观点一直存在分歧。如Tytler强调“翻译三原则”,而严复提出“信达雅”等。这些翻译标准主要从文学翻译角度讨论,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认识不同,所以主观性较强。而且,翻译标准会随着时代的更替与翻译特定对象的改变而改变,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应该进行适时的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服务产业不断提高,翻译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已经成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翻译服务标准不仅包括语言和文本方面,还应考虑到语言服务产品的各个要素、生产规格、生产过程以及结果等。比如欧洲的翻译服务标准“EN 15038:2006”,美国制订的“ASTM F2575-06翻译质量保证标准指南”。中国自2003年以来陆续制订了《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笔译》《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翻译服务规范第2部分:口译》等。2011年,中国译协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又制订了《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这是中国翻译协会为促进行业规范做出的新举措。这些标准的制订和推广,有益于拓展传统认识,应该成为现代应用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冲击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语言服务实现了产业化,极大地丰富了翻译实践,翻译研究的纬度趋向多元化。翻译研究者需要从全局出发,挖掘新时代、新背景下的翻译框架体系,加深对现代翻译活动的认识与理解,探求其本质,完善学科建设,为语言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地化项目管理范文第10篇

案例详情

Bob先生是A公司中国地区的负责人,Henry则是刚刚加入A公司的负责此外包项目的项目经理。东方公司是由William负责开发和管理工作,William本身是技术人员,并没有项目管理的经验。

当Henry接手这项工作后,发现东方公司的项目开发成本非常高,每人每天130美金,但客户的满意度较差,并且每次开发进度都要拖后,交付使用的版本也不尽如人意。而且,东方公司和A公司硅谷开发总部缺乏必要的沟通,只能把问题反馈给Henry,由Henry再反馈给总部。但由于Henry本身并不熟悉这个软件的开发工作,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为此,Bob希望Henry和William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该项目进行管理和改进。随后,Henry和William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提出了新的做法。

首先,他们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计划;其次,成立了单独的测试小组,将软件的开发和测试分开;并且,在硅谷和东方公司之间建立了一个新的沟通渠道,一些软件问题可以与总部直接沟通;同时,还采用了里程碑管理。

六个月后,软件交付使用。但是客户对这个版本还是不满意,认为还有很多问题。为什么运用了项目管理的方法,这个项目还是没有得到改善?

Henry和William又进行了反复探讨,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

1、软件本地化产生的问题并不多,但A公司提供的底层软件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2、软件的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由于测试的项目不够详细引起的;

3、开发的周期还是太短,没有时间完成一些项目的调试,所以新版本还是有许多的问题。

此时,Henry向Bob提出是否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新的、实力更强的合作伙伴。但Bob认为,与东方公司合作时间已经很长了,如果选择新的伙伴又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而且成本可能会更高。于是,Henry向东方公司提出一些新的管理建议。首先,他们采用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出更详细的进度计划;其次,要求东方公司提供详细的开发文档和测试文档(之前William的团队做的工作没有任何文档,给其他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第三,重新审核开发周期,对里程碑进行细化。

又过了六个月,新的版本完成了。这一次,客户对它的评价比前两个版本高得多,基本上达到项目运行的要求。但客户还是对项目进度提出了疑问,认为实时推出换代产品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软件外包是现在软件工程中较常见的做法。在软件外包工程中,保证质量的进度是很难控制的。对于项目经理来说需要一整套复杂的能力,比如制定计划、确定优先顺序、干系人的沟通、评价等,每一种能力都与项目的最终结果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然而,国内的项目经理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缺乏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技巧,往往只是凭借以前的少量经验盲目去做,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在管理外包项目时,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巧,往往造成进度不断推迟,而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

前文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软件外包项目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IT业内许多外包项目的影子。

在该案例中,东方公司没有专门的项目经理,是由技术人员William兼做管理。这是国内软件公司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最初,出现进度落后的问题时,A公司的Henry与东方公司的William讨论后决定采用项目管理中计划管理等手段,其中包括里程碑管理。这是控制进度常见做法。

里程碑管理的引入

一般来说,在项目开始时,项目组成员都会对项目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通常情况下,在明确的工作说明书(SOW)和WBS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进度计划时,需要采用一些具体的技术。像这种软件外包项目,最成熟的技术是里程碑管理。

里程碑一般是项目中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标志。不同类型的项目,里程碑也不同。比如,在开发项目中,可以将需求的最终确认、产品移交等关键任务作为项目的里程碑。本案例中,Henry在接手项目后采用里程碑式的模式进行管理是很恰当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每到一个里程碑处,应及时对前段工作小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计划调整。对于一些管理效果明显的领域,可以不必投入较多精力。而对于下一步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的领域,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当然,在软件项目里,进度的变化是较常见的事情。

在本案例中,采用里程碑管理后仍没有达到客户的要求,进度依然拖后。在这里,就需要考虑另一个因素―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质量与进度关系

通常,项目管理的前提是保证在预算内、满足质量的前提下,按进度完成项目。因此,可以看到,保证质量是前提。那么,如何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进度呢?单纯从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中并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笔者通过实践,推荐一种较实用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首先,尽量利用历史数据。在本案例中,Henry应该调查之前的项目情况,将会发现可以类比的情况,事先就可以知道需要管理质量和进度的关系。

其次,由于此项目是软件外包项目,Henry不能完全掌握项目的资源调度情况,因此缺乏对质量的控制。这也是大多数外包工程中最令人难以掌握的地方。在这里,可以采用对进度管理计划添加质量参数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参数调整进度和质量的关系。

这一做法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历史数据。比如,从历史数据中得知,完成子项目的时间是5天,测试后有15个问题;完成同样子项目的时间是7天,测试后有10个问题;完成同样子项目的时间是8天,测试后有5个问题,……以此类推。

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多的,采用两维坐标图,就会得到一些离散的点(不考虑资源的差异),并形成一条曲线。考虑项目允许的质量范围,对照图中的数据,找出相应的参数。根据得到的参数,确定一个合适的进度计划。

进度与成本的关系

在本案例中,Henry发现东方公司进度一直拖后,成本却居高不下。这里就需要了解软件外包项目中进度与成本的关系。很多时候,此类工程大多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但由于软件项目的修改比较多,实际上此类合同很像是固定总价加奖励费用,其中奖励费用一般会采用单价合同,即若干元/人天的合同,也就是说,承包商的成本是建立在人力成本估算上的。这样,一些承包商会倾向于拖延进度(或者减少实际投入,造成质量下降)。

因此,项目经理需要了解整个合同的情况,最好参与合同的制定。在此案例中,Henry试图通过引入竞争来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率,满足项目目标,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出于竞争的需要,承包商会提供低廉的价格,此时对于进度管理更应该十分谨慎和完善。

上一篇:管理学导论范文 下一篇:农业教育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