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调对接工作遭遇瓶颈亟需突破

时间:2022-08-29 08:56:13

诉调对接工作遭遇瓶颈亟需突破

【摘 要】诉调对接机制是指诉讼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为了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各地法院不断探索创新,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机制,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诉调对接机制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缓解法院审判压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遭遇发展瓶颈亟需突破,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这里试以椒江区人民法院的实践为基础,总结分析诉调对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诉调对接机制的良性运转。

【关键词】非诉讼矛盾纠纷;诉调对接

一、诉调对接工作基本情况

椒江法院自2010年开展诉调对接工作以来,先后设立了立案(诉前)调解室、人民调解室、交通事故调解室、各街道工作站等多个诉调对接工作中心,充分运用协同调解、立案调解、诉前引导调解各项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助力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自开始推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以来,调解结案数稳步攀升(见下表),不仅高效、经济地解决当事人的纠纷,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也缓解了法院的审判压力。

(注:调确是指经调解达成协议后,申请司法确认。引调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讼后,法院将案件引导到相关单位或部门调解。)

二、诉调对接工作面临的瓶颈

(一)群众认知度较低

通常情况下,纠纷一旦发生,诉讼解决是当事人的第一选择,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非诉纠纷解决方式的认知度却非常低。因此,目前的诉调对接工作主要由法院主导,法官针对适合诉前化解的案件,在向当事人释明非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势后,及时引导、委托调解组织进行调处。

(二)调解水平参差不齐

调解人员的素质决定着调解工作的成效,同样矛盾,不同的调解人员,其调解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工作实践中,有些调解员社会阅历尚浅,在与当事人沟通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有些调解员虽然社会阅历丰富,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在调解时说服力不强也导致调解工作的不顺利。

(三)激励机制未建立

目前,各地法院均都已把调解工作纳入到考核中来。但大多缺少一个科学的考核标准,如基本上大多数法院都只是将立案后调解结案的案件纳入到统计数据中,对一些没有立案的,法官调解后当事人自动履行或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不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则无法作为案件统计到考核数据中,这就势必影响到法官调解该类案件的积极性。另外,诉调对接中心的工作人员除了法院的工作人员以外,一般还有部分人员来自于社会各个界层。这些人员从事调解工作基本上也都是义务调解,缺少精神和物质激励,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其从事调解工作的积极性。

三、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设想

诉调对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深化司法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拟通过以下几方面予以健全和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突破瓶颈,使其发挥最大效能。

(一)加大诉调对接工作的宣传力度

任何一项机制的推行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必需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要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因此,要加大对诉调对接工作运作模式的宣传力度。如将诉调对接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势、典型案例等制作成小册子进行发放,对调解结案的案件降低诉讼费收费标准等,使群众了解诉调对接工作模式,充分认识到选择人民调解等非诉方式化解纠纷不仅能切实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经济、高效。

(二)提高调解人员的调解水平

在调解人员的选择上,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德才兼备,在当地有声望和影响的人来担任调解员。如聘请各个行业协会的会长、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老百姓信得过的知名人士、各村的村长等担任特邀调解员,将这些人名单制作成册,双方当事人可以从中选择都信得过的调解员主持或参与调解,以提高调解工作的成效。另外,对于来自社会各界的调解员,尽管有一定的社会声望或有一定的行业知识,但大部分都缺少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法院应联合司法行政机关,制定培训计划,并选派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的审判人员对调解员进行专门的常规培训,不定期邀请调解员旁听案件审理,提升调解人员的法律技能和调解艺术。同时,法官也应加大对个案调解的指导力度,并及时审查,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合法、自愿、平等的解决,力促社会和谐。

(三)完善诉调对接工作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科学的考核指标对落实奖惩,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的积极性,实现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无缝衔接有着积极意义。法院及参与诉调对接工作的相关单位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诉调对接工作成绩突出的法官及工作人员要在业绩考评、奖励晋升等方面予以体现。另一方面要加强物质保障。诉调对接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系统工程。为确保诉调对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政府部门应将其纳入综合治理工程来抓,切实加大经费投入,配齐硬件设施,加强物质保障。同时,建立调处中心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确保诉调对接工作取得实效。

上一篇:浅议反贪侦查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把握和运用 下一篇:消防部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