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科技文献引用与下载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8-29 08:37:42

面向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科技文献引用与下载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源于对同一主体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认识,新型的下载频次指标与当前主流的被引频次指标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用户认知水平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以及引用和下载的不同决策模式及其在文献利用行为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两者的差异。基于CNKI期刊库,从论文、期刊和机构三个层次考察两种指标的分布状态,分析两者之关联乃至引用与下栽的行为特点,研究下载频次所呈现的特征并与被引频次比较,以考察其作为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关键词]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相关性

[分类号]G350

学术影响力是科研学术活动绩效及其影响程度与范围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科学研究工作者工作成果大小及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工作成果及应用通过学术交流得以体现,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因此,通过学术论文评价科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一直为科学界所关注,如Thomson Reuters通过评测科学家学术影响力来预测诺贝尔奖得主。如今,对学术影响力的研究与评价已经成为科技管理界进行科研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于2010年11月18日发起的“学术影响力”全球倡议活动以及全球化变革的信息与获取模式,掀起了新一轮学术影响力及评价方法研究的热点。

1、学术影响力及评价方法

1.1 学术影响力的含义、类型及表现形式

学术影响力是衡量学术活动主体或载体对学术界影响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从研究对象的主体范围来看,有国家或区域学术影响力、机构学术影响力、个人学术影响力;从研究对象的载体表现形式来看,包含论文学术影响力、期刊学术影响力、图书学术影响力等。对以上任何一种学术影响力的衡量,都须落实到可观察、可评阅的具体形式上。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术论文影响力是其在某个时期内对研究领域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的反映,它包括学术论文的理论影响力、创新影响力及社会价值影响力等方面,主要通过发表刊物、论文类别、被转载、被引用、被收录以及获奖等表现形式来加以测量。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指在某一段时期里,期刊对其所处科研领域内科学研究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涉及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发文数量、办刊时间与出版周期等。在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时选用的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来源文献量、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国际论文比和基金论文比等。此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还受编委会的构成、同行评议质量、期刊的国际显示度、期刊涵盖的学科范围、论文的出版时滞、期刊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开放阅读情况以及期刊的发行量大小等因素影响。除了对学术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外,为了从更深层次把握领域内的研究结构,论文作者所在机构也是重要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对象,目前已存在大量基于某学科或领域的机构学术影响力评估研究。

1.2 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

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评价主要可划分为两大方面:①以定性为主——同行专家从专业及学术角度对论文本身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价值等展开评价;②以定量为主——从科研管理角度对科研人员或机构的绩效进行评定,即主要依靠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已发表的论文尽可能做出客观、准确和量化的评价。

1.2.1 以定性为主的方法 同行评议(peer review)在论文评审、学术荣誉等众多科学评价活动中被广泛采用,它需要一定数量的、能胜任的、能够履行公正评审职责的专家群体,但同时受审稿人知识结构、学术视野、学术倾向乃至学术道德水平的影响,并不一定能做到绝对客观公正。学术荣誉的授予也是一种客观和直观的学术主体影响力体现,此外,学术成果载体本身的影响力能够侧面反映学术成果的影响力,例如论文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在权威期刊或杂志发表等。

1.2.2 以定量为主的方法 使用定量方法评价学术影响力涉及的人为因素较少,因而也更为真实可靠,其中引文分析方法是目前主要使用的一种方法。引文分析是根据文献间存在的相互引证的关系和特点,利用图论、模糊集合、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或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并达到评价、预测科学发展趋势之目的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笔者通过对一段时期内CNKI图书情报领域引文主题文献进行统计,发现其中65.04%为利用引文分析方法对期刊、学科、机构或个人开展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相关研究。随着数据库、学术网站、电子出版物、学术论坛、专家主页和博客等基于互联网数据资源的广泛使用,新型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随之被提出,引文分析方法被迁移到网络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网络链接分析法。

引文分析法及其相关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关主体学术影响力的同时,也存在两个固有的缺陷:①引文数量随机性导致平等量化困难,引用动机复杂性造成引文重要程度不均衡等;②自身难以克服的作为学术评价手段的滞后性,漫长的出版周期不但造成论文时效性的严重耗损,也阻碍了学术评价的及时开展。这些缺陷显然是与当今数字化环境不相匹配的。随着学术交流及成果转化受时空制约得以缓解或者消除,必然对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产生迫切的需求与较大的影响。

2、数字环境下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引用与下载相关性研究的意义

在数字化环境下,科学研究活动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库资源,这不仅改变了信息获取与传递的渠道,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术交流与评价的模式及方法。

2.1 数字环境下基于文献数据库的学术交流与影响

随着我国数据库自产规模逐渐增大并得以普遍应用,加之国外资源在互联网上大力传播,科技文献数据已经成为广大科研人员获取学术文献资源的最重要来源。文献数据库是指计算机可读的、有组织的相关文献信息的集合,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二次文献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化。本文将科技文献数据库界定为计算机可读的、有组织的有关科技文献信息的集合,并且是通过网络平台使用的。目前,在互联网上可供使用的中外文科技文献数据库不仅种类多、数量大、涉及范围广,而且功能性和综合性日益增强,为知识交流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传统纸质学术资源相比,在学术交流与学术评价两大核心功能上,文献数据库具有以下优势:①覆盖面广,可以方便地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传播;②传播成本低、减低了社会资源消耗;③传播速度快;④由点击与阅读、下载、引用次数等客观统计指标可以快速、准确、低成本地评价论文质量;⑤有利于开展学术监督。

假如减少相关的约束条件或者影响因素,基于文献数据库的学术交流与影响的描述见图1。用户以写作论文为目的从数据库中检索文献,选择相关论文下载并加以学习消化,然后从下载论文中筛选部分施引,形成自著论文直至出版并在数据库,由此体现被引文献的学术影响。进一步地,论文的被引用又提高

上一篇:农民社会网络及其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下一篇:开源信息在竞争情报采集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