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石油企业文化大发展的“五重奏”

时间:2022-08-29 07:19:28

推动石油企业文化大发展的“五重奏”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迈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从国家宏观意义看,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文化市场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结合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文化资源、领域的合理流动及优化组合,为文化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从微观意义看,作为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不仅是国家利润、利税的创造者,更是国家文化大发展的一份子,及时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国家的整体发展环境中推动特大型石油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每一个石油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吃透政策,领会精神,把握发展机遇

作为特大型石油企业,文化产业主要包含媒体产业发展、影视剧场服务、报纸报刊发行、印刷出版、图书销售、文体场馆经营、演艺文化传播、书画艺术展览以及文化创意咨询等多种文化项目。要发展就要对上级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加以学习,吃透政策、领会精神。尤其是结合文化产业调整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好机会,发展油田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要弄清各项文化产业经营的准入门槛。在原有相关政策基础上,我们能进入哪些领域,要具备哪些条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进行深入探讨,确定适合石油企业的经营项目;其次,研究好国家和地方对文化项目发展的税收政策,明确哪些项目可以得到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哪些项目会有税收的减免等,从产业的长期发展进行调研;第三,对政府加大投入的项目进行跟踪和了解,选派专业人员从事本企业发展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尤其是适合大型矿区单位发展的贴息贷款,项目补贴、补充资金等文化项目,也可以利用非国有企业资金进行合作经营等方式促进文化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从而把握住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注重引导,加强培训,提升文化素养

文化的发展,关键在引导。“福娃之父”韩美林讲“没有文化的文化最可怕,没有文化的文化领导那就更可怕。”文化的发展,关键的一点就是把领导层面和管理层面的人员素质培训到位,不让“文化缺位”,这样才有助于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与壮大,才能有可能跟上时代石化产业发展的步伐。此外,文化项目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群众是衣食父母,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培育和引导文化消费热点,培养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石油矿区职工群众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

提高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强化消费引导,让广大职工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俗,形成蒸蒸日上的文化氛围;其次提高企业文化项目的服务水平,适度降低文化项目的收费标准,多方面多渠道对群众进行文化消费熏陶,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此外在群众整体文化素养提高的同时,不断强化对文化领导者和文化工作者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文化产业项目的水平,实现文化产业良性循环运行。

理顺机制,完善设施,保障公益文化

在基础得到夯实的前提下,理顺文化产业运行机制,进行文化产业制度改革,是保障公益性文化正常开展的必要途径,否则将是“无米之炊”。作为独立的石油矿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根本,但是更应该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点就是把本企业的公益文化提高上去。

首先是找准企业文化管理单位的产业经营定位,对经营性文化产业、半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的文化项目界定清楚,对相关的职能和资产调整理顺到位,完善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之后要有的放矢,按照类别实行不同的政策。对公益性项目要核定好人员数量,严格按照“三控制一规范”执行,对公益性文化项目的经费要给足给到位,在费用到位的情况下,明确相关服务标准,同时要找好服务标准的执行和监督考核;对半经营性且含有一定社会职能的文化项目要按照工作量进行人员定岗定编,对费用补贴按照社会事业服务工作量的大小核定,并按照工作量的大小逐年进行调整;对有市场潜力,经营性的文化产业项目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完全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经营,并按照业务量的大小上缴利润,这样就基本上做到效益型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公益性项目的优质服务。

其次是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大型的石油矿区,由于石油的工作性质的特殊原因,基本上是远离城市的独立王国,建设与之配套的文化基础设施,是保障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硬件条件。为此,要切实加强职工文化场馆建设,对现有的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维修改造到位,对各文化活动场馆的设备设施要配备齐全。同时利用政府加大公共文化活动场馆建设投入的机会,争取投资政策,让地方政府把石油矿区的文化场馆建设以及公共文化设施的配备纳入到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多方面拓展投资渠道,进而完善面向百姓和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构建特色文化

石油企业的文化发展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特色,要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文化,体现出石油人的特点。作为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石油企业,不仅要体现出石油情,更要有天津味。

所谓石油情,就是要展现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石油企业宗旨;要继承和发扬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再学习和再教育为基础,高唱新时期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让石油工业涌现出更多的当代铁人。石油人要有石油情,就要热爱石油,献身石油。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三次采油和四次采油,实现石油的稳产和增产;要在工作中继续培育“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要提炼本地石油企业的自身石油文化,构建好石油人的文化高地和精神家园;要对企业怀感恩之心,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忠于职守,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奋进,共荣辱。

所谓天津味,就是要融入地方特色,体现当地的文化精神,要有“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天津精神。“爱国诚信”概括了天津人基本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务实创新”反映了天津人鲜明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气质;“开放包容”体现了天津人博大的气魄和胸襟。“天津精神”既是天津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品格,又充分体现了天津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必将成为引领天津发展的精神力量。“天津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天津人民的意志和智慧,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守护,共同践行,共同弘扬。作为坐落在天津市的石油企业,所属员工不仅是石油人,更是天津人,也要同时信守天津精神,跟上天津发展的时代步伐,把天津精神融入到石油企业的生产生活之中,成为推动石油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科技支撑,技术引领,打造传媒文化

文化与科技融合总体是一个趋势,文化的传播自古到今都是靠科技来传播的。按照“做精传媒服务,做强文化服务”的发展战略,不仅要做好主流媒体的发展与壮大,还要建设好管理好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同时要做好主流媒体在新兴媒体的传播。通过改造提升传播方式,做好媒体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明确媒体发展的战略构架和整体规划,多方拓展媒体的传播渠道,进而提高媒体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媒体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通过科技手段和技术优势来建设媒体硬件平台和高端客户平台。具体措施包含以下几方面:实行媒体发展首问负责制,通过媒体来展现企业文化的发展成果;重点推进主流媒体的建设速度,建成适应矿区企业发展的电视、报纸、网络交流平台,实现重要媒体在矿区的全覆盖,对自己的媒体闯出并建成品牌媒体,成为行业的典范;完善媒体网络建设,快速做好电视、报纸媒体的多项功能业务开发,进而发挥好媒体的舆论氛围;要巩固媒体广告、报纸专刊、电视专题、大型纪录片、长篇通讯等经营项目,在此基础上,还要开发新的媒体增收项目,尤其是媒体创意、媒体会场服务、媒体演艺服务以及媒体的有偿资源服务等项目;培养媒体的新生力量,加强技术引领和技术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增加和拓展知识面;按照城市化发展的定位,做好媒体发展的规划和定位,积极推进媒体创意和文化融合的发展,做好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天津大港油田新闻文化中心)

上一篇:诚信救急企业“道德血荒” 下一篇:抵制虚假报告 杜绝粗制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