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挖掘例题教学价值

时间:2022-08-29 04:37:11

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挖掘例题教学价值

摘 要:例题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例题的功能,一些老师对例题进行改编或重组,但是,由于对教材中例题功能的理解不到位和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不准,造成了开发过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例题开发;编写意图;挖掘价值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如何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例题的教学价值。

一、让例题动起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常常以一个主题图的情境呈现,静态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呈现例题,采用单一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例题,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知识的实际情况可以使例题在合适的环节动起来,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

如:执教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40页的加法(如图),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例题动起来,先呈现了3个小朋友在浇花,然后又来了2个小朋友,最后一共是5个小朋友。通过这样的三个动态画面,让学生看到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并的过程,在合并的过程中抽象出加法算式,利于学生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非每一幅例题的主题图都要动,只有在准确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让例题动起来,才会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让例题藏起来,让学生自己生长出知识

在教学例题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和自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生长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首先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在第2课时学习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商是三位数的情况,还有什么情况?有的学生想到,还有商是两位数的情况?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算式商是两位数?让学生自己找到例题,然后再去进行相应的研究。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加深了对于过去学习过程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沟通了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灵活地运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让例题活起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例题的学习不仅是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要通过这一个例题的研究为下面的例题积累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这样才能够达到学一点、会一片、懂一面的目的。

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一个数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还是0”的除法时,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在黑板上直接出示0÷4这个算式。

师:你能够计算出0÷4的结果吗?

生1:可能是0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猜测的。

师:有时候根据第一感觉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好办法!你有良好的数感!

生2:0÷4的结果肯定是0。举个例子来说吧:一棵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0个桃子,就用算式0÷4=0表示。

生3:还可以这样说:我身边有0个溜溜球,平均分给我的四个朋友,每人分到0个溜溜球,所以,0÷4=0。

生4:还可以这样想:把0÷4=( )想成4×( )=0,根据以前学过“0和任何一个数相乘结果还是0”的知识,括号里应该填0,所以,0÷4=0。

师: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来解决今天的问题,是个好办法。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写了一些算式:

0÷4,0÷5,0÷1,0÷2,0÷6

生5:0÷0=0

师:非常有创新的算式。你能够说出为什么0除以0的结果还是0吗?

生5:可以想这样一个算式:0×( )=0括号里填0,所以,0÷0=0

生6:括号里不仅可以填0,还可以填1,2,3,4,5,6,7,8…,可以填任何一个数。

生7:是呀!也就是说0除以0的结果有无数个。

生8:所有的数都是0÷0的结果。

生9:这么多的数,怎么写在算式里呢?

师:0÷0从乘法的意义来想,有无数个答案,没有确定的结果。数学家们,特做此规定:0不可以做除数。

师:你还能够再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又写出了一些算式:

0÷44,0÷15,0÷100,0÷88,0÷56…

师:你能够用一句话概括这么多算式吗?

生9: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10:这个任何数不能是0,这句话可以这样说:0除以任何数的结果都等于0(这个数不包括0)。

师:也就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还是0。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撤除了主题图,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根据已经有的经验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结果,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养成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及习惯。

总之,例题的开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只有做到在准确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数学心理基础上开发例题,这样的开发才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效益,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潘玉.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挖掘教材有利因素.陕西教育,1995(9).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

上一篇:“教学做合一”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分组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