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政府采购

时间:2022-08-29 02:02:26

“绿化”政府采购

绿色采购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详细的配套设施及绿色产品供应商的长期配合等,还应建立完善的绿色采购实施计划。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虽然政府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主流趋势,但在实践中依然面临许多问题。

四大现实问题

首先,社会公众绿色采购意识淡薄。

一方面,表现在采购人对使用节能环保产品能带来潜在效益的观点重视不够、理解不深。在具体的采购活动中,哪怕一般商品的投标价格比那些节能或环保产品的报价低“一点点”,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采购一般的商品。这种过分强调经济有效性的“短期行为”,必然会阻碍政府绿色采购实施和推广;另一方面,政府绿色采购知识匮乏。

其次,我国目前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框架不完善。

尽管我国初步形成了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框架。但是,由于相关规定均散见于各个大法及部门规章里,未能形成体系,并且多为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最主要是因为《实施意见》是一个推荐性规定,不具备强制性,只是规定“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节能清单所列的节能产品”。既然是“应当优先采购”,采购人就有权力不选择节能清单内的产品。另外,由于绿色产品相对于传统产品成本较高,缺乏价格优势,最终也只能在政府采购的舞台上屡屡受挫。

第三,绿色产品或服务在政府采购中缺乏价格优势。

2007年,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财库[2007]2号),明确规定,综合评分法中的价格分统一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其他投标人的价格分统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和询价采购方式的,应当比照最低评标价法确定成交供应商,即在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前提下,以提出最低报价的供应商作为成交供应商。这种情形下,如果不在价格上给予绿色产品或服务合理的倾斜,政府绿色采购工作将无法推行。

第四,缺乏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比如,在节能认证上,既有节能标志,又有能效标志,也有十环标志,政府采购究竟采用哪个标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五招清除障碍

加强政府绿色采购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加强对采购人和采购机构的培训和教育,让采购人认清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重要意义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从而在具体的政府采购活动中增强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加强对评审专家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能严格遵守政府绿色采购的有关规定,从而使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规定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三是加强对供应商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活动,以进一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促进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工作快速发展。

要建立统一的绿色采购标准。绿色采购标准的制定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绿色采购标准是高科技、经济性等多方面博弈的产物,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哪些产品要求环保?哪些产品更注重节能?或者是两者兼具?不同的产品如何度量?标准是强制性的,还是推荐性的?如何与国际环保标准(ISO14000等)接轨等等,这些都需要明确。在绿色采购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发挥其监督作用,去监督、考核认证标准的有效性。

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了绿色采购的标准和产品清单,并不意味着政府绿色采购就能实现了,还需要政府制定强制性政策。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及作明确的规定。当前,应该尽快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补充制定和颁布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将《政府采购法》及有关《实施意见》的原则及规定细化。

此外,充分发挥集中采购机构的政府绿色采购导向作用。

集中采购机构在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的进程中责无旁贷,必须发挥表率作用。首先,集中采购机构是法定的政府采购执行机构,其绿色采购行为既会影响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消费取向,也会影响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行业的发展取向,能够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的导向;其次,集中采购机构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在订立和履行政府采购合同时必须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能够积极落实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意图。目前,在我国没有采购绿色产品强制性措施的情况下,集中采购机构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绿色产品的扶持力度。

(作者系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

上一篇:以美国监管为镜 下一篇:政企共赢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