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车站设施的进站服务问题

时间:2022-08-29 01:40:32

试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车站设施的进站服务问题

摘要: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飞速发展,不过随着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也成为了现在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为了避免出现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我国在这方面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做得比较完善,长沙、济南、青岛等大部分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些地区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车站设施的进站服务问题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为了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作用,完善车站的进站服务,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进站服务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进站服务;自动检票设施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 A

合理的进站服务设施配置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良好的城市轨道建设环境对乘客有很大吸引力。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各种进站设施及其服务质量,主要包括进站楼梯设置、自动检票设施、换乘设施、站台服务和通道设置布局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城市轨道的交通建设是整个交通系统中的核心,乘客的进站服务问题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进站服务设施是乘客对城市轨道建设质量的主要评价标准。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的进站服务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亟需进行完善。

目前进站服务设施的基本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车站设施的进站服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乘客服务设施,二是进站入口的楼梯类设备,三是进站的自动检票设备服务。这三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形成特点,其中乘客的服务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进站设施的主要表现形式,楼梯设备是乘客安全顺利到达候车室的重要通道,自动检票服务实现了检票的全自动化,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制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进展服务中的三大主力,它们三者缺一不可,为乘客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程度的方便。

进站服务中的乘客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1.进站服务中的乘客服务设施

乘客服务设施结构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它是根据乘客的移动方式来进行划分的,这两个部分为垂直移动设施和平面空间设施。垂直移动设施分布在地铁进出口位置,有非公共区域和公共区域两大部分,非公共区域仅限运营工作人员使用,公共区域是乘客与运营人员共同活动的区域。自动扶梯的分布要合理,一般是将它分布在大厅的付费点,为了让地面与车站大厅能够连接,地铁车站的进出口位置也要设置自动扶梯,这样的布局方便乘客直接通往站台。斜坡是特别为残障人士设置的,一般是位于自动扶梯出入口的地方,连接站外路面。

进站服务中的乘客服务设施具备四个主要问题。这四个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2.乘客服务设施的四个主要问题

2.1是轨道交通的所有设施都串联着,从进站到出站,乘客经过的所有设备互相串联,而且没有过多的选择性。服务需求相同的乘客经过的步行设施顺序基本相同,很多乘客喜欢盲目跟从前面的乘客。

2.2是轨道交通进站服务设施位于较封闭的空间,它与过街天桥等室外设施存在很大区别,如果乘客在封闭区间里行走,基于行走压力太大的缘故,乘客行走速度会变快。车站主要是通过出入口与站外联系,但出入口的设置比较小,一旦站内发生事故,乘客的疏散工作很难得到解决。

2.3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在随时变动,空间和时间具有不稳定性,当大量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出现时,情况难以得到控制,造成拥挤现象。

2.4是城市轨道进站设施受到了很多限制,而且复杂性较高。主要体现在服务设备上,随着客流量的不断变动,各类服务设备在类型和规模上受到了很大限制,乘客为了尽快适应车站的布局情况还需要另外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

实行轨道交通的进站服务设施是为了让交通变得有秩序,让系统能够实现简单控制,减少工作难度,方便乘客通行,让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进站设施是完善进站服务的载体,让乘客顺利实现进出站的目的。进站口的服务设施与乘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这两者之间处理得当,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3.乘客对服务设施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想要得到落实,必须了解乘客的需求,为乘客提供最佳服务。乘客对进站服务是要求有两点:方便、顺畅。

给乘客提供方便是进站服务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城市轨道建设的布局较为复杂,初次进站的乘客对进站大厅的布局感到陌生,需要指示牌来指路,迅速进站,这就需要对大厅的进站设施进行合理布局,以便乘客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进站环境。

顺畅性是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最高要求,进站的自动扶梯、自动检票机等设施都是为了保证乘客的顺畅性而设立的。

三、进站服务的自动检票设施

1.进站服务的自动化检票设施结构

进站服务的自动检票系统具有很大的存储量,而且操作简单,自动检票系统设置以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大大降低。目前,自动检票系统已经被运用到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它实现了高效率的客流和票务管理,减少了物力和人力的使用,是一种使用成本低、运作高效的设施。

自动检票系统不需要传统的纸质车票,它利用的是磁卡感应原理来实现检票工作的,自动售票、自动检票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模式。它可以实现自动收费、总动统计数据、自动检票等功能,使用安全,还能对存储的数据进行保密,它与计算机网络相连,实现对乘客检票进站的全自动化管理,完成回收、票务库存、设备的监控与维护等任务。自动检票设施有门式自动检票设施和三干式检票机,门式检票机比三干式检票系统的人流量通过率要大,适合有大量行李需要携带的乘客。

2.自动化检票系统存在的缺陷

自动化检票系统虽然实现了全自动化的检票模式,但是它无法辨认出乘客是否属于非法入站,达不到阻碍非法乘客进站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出更加智能的自动化检票系统,可采用根据人流量来设置检票系统开关模式的方法。如果在某一时刻或者某一区域的人流量较大,系统检测出不配合检票工作的乘客,那么系统能够自动调成关闭模式,阻止此类乘客入内。如果通过系统的辨别之后,乘客的车票或磁卡是正常的,那么系统将会自动为你开门,保障乘客能顺利进站。

地铁站进站口的自动检测设备受客流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在进站的高峰时段客流量大,乘客必须要排队进行检票,而检票设备会受乘客队列的影响。检票设备服务质量的高低是由单位时间内的透过能力决定的,进站检票设施有着严格的评价标准,乘客使用检票系统检票所用的平均时间就是进站检票设施的评价标准之一。

3.自动检票设施的合理配置

自动检票设施的配置与乘客的服务水平和设备投资金额存在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实现高效运营的目标,赢得大量客流,自动检票设施的合理配置显得很有必要。

自动检票设备要根据客流量的大小来进行配置和布局,乘客会以各种方式到达检票口,可能是大批量的,也可能是单个的,这就要求自动检票设施要具备超强的稳定性,在客流量大的入口充分发挥作用。

对自动检票设备的维修和保护也很重要。为了保障乘客的正常通行,一旦机器出现故障,要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方便乘客正常进站。

四、进站服务中的楼梯类设备

1.楼梯设备的结构

进站服务中的楼梯设备的主要作用就是方便乘客通往轨道安全区等车,这类设施主要包括进站大厅的自动扶梯与楼梯,主要位于进站大厅内、进出口站以及高度相差较大的通道内。

楼梯设置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考虑它的深度、高度以及楼梯的坡度。因为楼梯比较消耗体力,所以乘客的步行距离也是其中考虑的重点,如果楼梯设置过长,大量的乘客会选择其他设施行进,楼梯设置则会变成一道摆设。

2.自动扶梯设施的结构

乘客想要实现安全快速进站必须依靠自动扶梯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自动扶梯设施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参数来设置,我国的《地铁设计规范》中规定自动扶梯设施的参数为0.65m/s与0.5m/s,自动扶梯设施的安全性是其中考虑的重中之重。

3.楼梯类设施的不足之处

大量的乘客在进站口通常会选择自动扶梯到达目的地,传统的楼梯设施体力消耗大,只有少量乘客选择它,这种状况给自动扶梯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自动扶梯设施和传统楼梯设置在客流量上的严重失衡。如果选择自动扶梯的乘客过多,则会造成安全隐患。

由于站内楼梯设置分配不均的缘故,导致乘客上下楼梯出现了上下混行的局面,乘客的行走变得更缓慢,影响他们按时进站。而且随着客流量的增加,乘客的行进速度会变得更慢。

在列车进站后,乘客要在最短时间中完成进展程序就必须通过楼梯类设施,不过在客流量大的时候,这个实现过程是有困难的,如果上一趟的乘客没有在列车停滞时间内及时进站,随着下一趟乘客的大量涌入,拥堵的情况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楼梯类设施的布局要合理,否则会影响乘客的正常行进,造成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秩序混乱。传统楼梯的设置要符合科学规律,设计出最省力楼梯设施。

4.客流量对楼梯类设施造成的影响

车站平面和地平面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乘客是不能在通道内实现步行的,只能通过自动扶梯过通道。从车站的进站口进入之后,经过检票,乘客便可进入候车台候车,不过客流会受自动检票闸机通过能力的约束,在闸机通过能力范围之外的客流就必须要在非付费区检票,因为进站楼梯的通过能力有限,所以乘客在检票后进入付费区后要排队,自动扶梯的使用率会瞬间上升至最高点。

自动扶梯有两个区域,一个是站立区,另一个是急行区,两者有着基本相同的特性,自动扶梯上的站立区乘客相对比较稳定,处于静止状态,扶梯和行人质检是没有关联的,不会相互影响。

传统楼梯上的乘客在速度上具有明显差异,台阶的倾斜角和高度是影响乘客在传统楼梯上行走的两个主要因素。乘客在通道中的行走速度要大于在楼梯上的行走速度,这是因为楼梯上的行走受到楼梯环境空间的限制。

5.楼梯类设施的合理配置

为了避免这种楼梯拥堵情况带来的安全隐患,乘客从通道进站时不受大量客流的影响,保证大家的安全,对楼梯类设施的设置应该合理进行安排。为了让乘客在通道内能够以正常速度行走,通道设施可以将突变处设置为漏斗形或者是向外凸出的球形,这样的设置可以缩小通道突变处的半径,改善客流量的不稳定性。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施的进站服务是乘客出行的最大支撑力量,本文主要对进站服务设施中包括的三个方面(自动检票设施、楼梯类设施和乘客服务)进行了分析,从它们原有的结构中研究了它们中间所存在的问题,并仔细分析了客流量对进站服务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合理化建议,有力推进了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进站服务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蒋启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设施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2]赵宇刚.考虑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冯真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在站行为研究[D].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9

[4]杨梅,徐瑞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大客流组织的仿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9)

作者简介:刘铭智(1969年12月),男,汉族,职称:工程师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学改革,交通运输(水路运输、城市轨道等)

上一篇:高填石路堤的沉降观测方法 下一篇:降低10kV母线短路容量办法及经济技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