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景花苑高层住宅天然地基勘察设计

时间:2022-08-29 08:49:38

新景花苑高层住宅天然地基勘察设计

【摘要】为了查明新景花苑天然地基土的持力层与下卧层地基承载力,本文对拟建场地地基土进行多种原位测试,勘察结果表明,新景花苑天然地基土强度完全满足18层建筑设计。

【关键词】持力层;下卧层;天然地基;原位测试;

中图分类号:TU433 文章编码:

工程概况

常州位于扬子板块下扬子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区域地层属于下扬子地区江南地层小区,基岩上覆盖着160-220米厚的第四系冲积层。据收集的资料,预估新景花苑场地浅层地表下6.5m以内是可塑~硬塑状态的粘性土,厚度在4.5m左右,地基承载力高,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下卧层一般为中密~密实的砂性土,物理力学性质也很好。

以往类似18层左右的高层建筑中,没有充分利用浅层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多采用桩基础,本项目勘察时对浅层粘性土进行多种原位测试试验,论证了该拟建场地18层左右的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行性,

2 工程实例

2.1工程特点及勘察工作概况

拟建新景花苑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拟建住宅房为11~18F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均设一层地下室,基底压力约为190~300kPa,基底标高为黄海高程1.2~1.4m。

该场地原始地面平均高程约1m,经过收集和周边的勘察资料,推断本场地为正常沉积地层分布区,根据拟建筑物基底的标高,可以看出拟建筑物的地基位于可塑-硬塑状态的粘性土上。

通过以上地质资料,本工程高层住宅拟按天然地基的基础方案进行勘察,针对本方案基础持力层和地基主要受力层的地基承载力,除采用常规勘察手段以外,还针对性地采用了荷载试验及其它原位测试方法;并对该高层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进行了预测。

2.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2.1土层工程特性指标

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内地层属第四系全新统(Q4)及上更新统(Q3)长江下游三角洲冲积层,自上而下可分为10个工程地质单元层,13个亚层,分述如表1。

2.2.2 地下水

拟建场地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埋藏于①层填土中,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人工用水、地表迳流,主要以蒸腾作用排泄,本次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0.50~0.90m,平均标高为黄海标高3.54m,上层滞水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0.5m。承压水埋藏于⑤层粉土、⑥1层粉砂、⑥2层粉细砂、⑥3层粉砂及⑾层粉砂层中,其主要补给源为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水的侧向补给,排泄途径亦相同,水量较丰富。

2.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基底标高为黄海高程1.2~1.4m,位于③1粘土层中,下卧层为③2层粘土、④层粉质粘土、⑤层粉土。土试成果表明③1~④层均为超固结土,对天然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地基均匀性验算,因此为了更准确测定以上层地基土的承载力,采用了静力触探、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荷载试验、旁压试验等原位测试和室内固结快剪综合方法确定承载力。

土层主要工程特性指标表1

2.3.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对筏基直接持力层③1层粘布置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点3个,承压板面积为0.5m2(0.707×0.707),各试验点试坑底标高为黄海高程1.2m,表面用15cm厚粗砂找平,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荷, 1#~3#试验点平板载荷试验成果统计表见表2。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2

2.3.2螺旋板载荷试验

下卧层③2层粘土、④层粉质粘土及⑤层粉土的承载力能否满足要求直接决定能否采用天然地基,为了确定其地基承载力,勘察共布置了3个勘探孔共9点次螺旋板载荷试验,采用WDL型螺旋板载荷试验仪,直径Φ113mm,投影面积100cm2的螺旋板,采用常规慢速法加荷,螺旋板载荷试验成果及估算的主要土性参数见表3。

螺旋板载荷试验成果表表3

2.3.3旁压试验

本次勘察共布置了4个旁压试验孔,采用预钻式旁压仪,旁压试验成果及估算的主要土性参数见表4。

旁压试验成果表 表4

2.3.4综合确定地基承载力

对各种勘察手段取得的地基承载力进行综合确定,如表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表5

2.4住宅楼天然地基的岩土分析与评价

2.4.1 天然地基承载力验算

现以18层(20#房)住宅,94#孔为例,根据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2.1条、第5.2.7条验算地基土(持力层及下卧层)承载力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如表6。

天然地基承载力验算表 表6

注:1.地下水位取黄海高程0.5m;2.按筏基模式估算,建筑平面尺寸按面积等代取37.0m×10.5m,基础尺寸取38.6m×12.1m,基底标高1.2m。

2.4.2 天然地基沉降估算

沉降估算条件:准永久荷载组合每层取12.5kN/㎡,地下水位取黄海高程0.5m,室内地坪+0.0为黄海高程5.4m,基底标高1.2~1.4m。

天然地基基础沉降估算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5条分层总和法估算,估算结果如表7。

按规范要求判定是否为均匀地基 均匀地基

20#房沉降估算表表7

倾斜是否满足规范要求(<3‰) 满足要求

2.4.3地基均匀性评价

根据JGJ72—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第8.2.4条,所有拟建住宅楼当采用天然地基时,均满足以下条件,可判为均匀性地基。

a、住宅楼基底标高为黄海高程1.2~1.4m,均位于③1层粘土中;持力层底面的坡度均小于10%;

b、持力层及其下卧土层均为中压缩性土,持力层为③1层粘土,下卧层为③2层粘土、④层粉

质粘土和⑤层粉土,经计算持力层及下卧层在基

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均小于0.05b;

c、同一建筑物下各钻孔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 ESmax/ESmin的比值均小于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具体详见表8。

地基均匀性表 表8

2.4.4 基坑坑底稳定性

住宅楼地下自行车库基底黄海高程+1.2m,地下汽车库基底黄海高程-0.3m,对基坑开挖可能有影响的为赋存于④~⑥3层的承压水,勘察期间平均水头标高为黄海高程+0.20m,预计基坑施工期间的最高水头标高为黄海高程+0.5m,含水层顶面黄海高程取-1.7m,透水层以上土的饱和重度取19.8kN/m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附录W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公式

γm(t+Δt)/pw≥1.1计算,临界深度为黄海高程-0.5m。本工程基坑底标高-0.3~1.2m,位于临界深度以上,故承压水对本工程基坑开挖无影响。电梯井位置可能开挖较深,建议采用局部的轻型井点降水。

综上所述,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可行。

3 结论

1) 本文采用多种原位测试技术对持力层和下卧层进行了勘察,从而准确的获得了地基土的承载力。

2)在常州地区正常沉积地层建造18层以下的高层建筑,有条件时可考虑采用天然地基,会节约成本。

[1]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院.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黄元庆,(1965-),男,江苏,大学专科,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Email: ;

上一篇:铜仁木杉河生态廊道解说系统设计解析 下一篇:面向对象的GIS水文水资源数据模型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