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29 01:29:42

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是我国获取新技术、先进技术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其技术溢出效应是有条件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对影响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制约因素技术发展

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到2006年的9月止,中国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00多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为GDP的贡献超过40%,但是FDI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显露垄断苗头,大量FDI的引进造成的负面影响扩大,其中最主要的是“让出了市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技术提升,这同我们‘市场换技术’的初衷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充分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已成为吸引外资中最重要的环节。技术溢出通常是指技术领先者对同行业企业及其他企业技术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跨国公司的溢出效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果短期内这些制约因素无法消除,技术溢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将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一、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

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过程由跨国公司与母国通过一定的技术通道转移到东道国及其企业的复杂过程。其影响因素亦可从技术输出方和输入方两方面进行分析。

1.国外跨国公司及其母国因素的影响

(1)跨国公司实行核心技术锁定。所谓“技术锁定”(technology lock-in),一般是指具有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营销网络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难以破解其诀窍的障碍,使东道国在本地化生产过程中难以破解,以严密控制尖端技术的扩散。环顾国内产品技术市场,从汽车、家电到电脑、通讯设备都能发现“技术锁定”的痕迹。而且发达国家“技术锁定”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技术锁定是跨国公司保持其技术优势的重要策略,这同时也就影响了跨国公司技术的溢出效应。(2)跨国公司母国政府的政策限制。在这方面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政府目前只许可一些低水平的对华技术转让,而对有可能涉及军事用途的军民两用先进技术则采取完全封杀的态度。这就使得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技术应用程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技术溢出效应大打折扣。

2.技术输入国国内因素的影响

首先,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受到东道国技术吸纳能力影响。

(1)从企业层面上看,生产经验、公司大小和R&D密集度是吸收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越大,则它与当地企业建立后向关联的难度就越大。这样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只能形成一种“孤岛经济”。孤岛经济的循环基本上是在东道国体外进行的,与国内经济缺乏关联,那么当地企业就不能从跨国的直接投资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经验和管理技术等,技术溢出效应就大打折扣。(2)从人力资本水平层面上看,跨国公司子公司需要在东道国雇用劳动力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如果当地劳动力素质与跨国公司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就会加大跨国公司的进入成本。

其次, 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受市场结构的影响。

东道国的市场结构影响技术的扩散。实证研究表明:市场结构影响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类型。Kamien和Schwartz(1982)认为:温和的寡头市场最有利于技术进步。在单一跨国公司起主导作用的行业,由于竞争力量的悬殊,跨国公司的进入会使当地企业失去市场份额而使本国企业境况恶化,导致东道国从更具活力地区进口更多与跨国公司生产有关的投入产品,当地企业失去技术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严重影响技术吸收。而在竞争主体多样化的情况下,由于竞争压力,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就会加快。20世纪80年代,大众汽车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时,由于我国汽车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德国大众提供的仅是过时落后的技术,车型落后几十年,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桑塔纳轿车占领了中国大部分轿车市场,而技术一直没有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本田、通用等汽车公司的进入,轿车市场的竞争开始激烈起来,为了在占领中国轿车市场份额上赢得主动,开始投入先进的技术和引进最新的车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住已有的市场和优势,大众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技术先进的帕萨特。

另外,宏观引资政策、人才环境等对技术溢出亦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引资政策不合理,对外资过于优惠,影响了本国企业的竞争和吸收能力。国内人才环境较差的现象,如由于国内企业工资水平较低和对人才的不重视,也造成人才大量流向外资企业且回流渠道不畅通,这些都影响了技术吸收的效果。

二、我国利用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实现技术发展的建议

由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溢出还不够理想,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WTO后及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新契机,通过分析影响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因素,采取有效对策,促进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溢出的速度和强度,增强我国技术吸收与创新能力,用较少的时间和代价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1.采取反技术锁定措施,加快对跨国公司技术核心技术的吸收

面对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封锁,我国企业可合理利用“寡占反应规律”予以应对。所谓“寡占反应规律”即在不完全市场竞争结构中,同一行业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寡头企业之间的投资行为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与互动性。若在一国的某一行业中,存在A、B、C、D四家跨国寡头企业,若A、B之间形成战略联盟,并于东道国的E企业组成合资企业(在合资中包含对E方有利的技术转让条款),则面对竞争压力,C、D可能产生同样寡占反应行为。我国应利用加入WTO,大量寡头企业进入我国的计算机软件、轿车制造、半导体晶片等制造行业的良好契机,采取一定措施,将强我方与寡头企业的合作,同时促进寡头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增强其核心技术的转移。

2.加大技术投资,提高我国企业学习、吸收先进技术与创新能力

我国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依赖于先进技术。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国内企业要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及员工培训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技术吸收能力。(2)国内企业要加强与跨国公司建立供应商的关系,提高两者间的前后联系。(3)政府应加大研发特别是基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完善科研机制,对重大突破的科技创新实行重奖,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力度,这样才能支持鼓励创新者进行研发。

3.调整引资战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我国加入WTO,市场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市场换技术”战略已不能成为我们吸引外资的条件,而且跨国公司的品牌和服务战略进一步弱化了这一战略的效果,我们应实施以“竞争换技术”的战略,将市场平等竞争的压力,变成企业不断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通过竞争是外资企业主动增加其在华技术积累。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逐步降低对外资企业的优惠程度,需做到以下几点。(1)降低外资优惠政策的绝对优惠水平。如税收优惠等。(2)降低外资优惠政策的相对优惠水平,如扩大内资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和外汇管理方面的各种权利和自主空间。(3)应对外资优惠政策进行结构调整。将优惠政策同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并逐步用后者代替前者。同时,应根据我国的入世承诺,逐步打破某些承诺开放的行业,如电信、金融等行业的垄断,适当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在内部竞争中预先增强其与外资企业抗衡的能力。

上一篇: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次序研究 下一篇:中外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