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邮城地域文化,创新中职校本德育

时间:2022-08-14 03:10:09

挖掘邮城地域文化,创新中职校本德育

摘 要: 江苏省高邮市是一座存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积淀的古老的城市。挖掘邮城地域文化,将其融入校本德育对中职学生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而目前中职学生,未来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邮城文化了解甚少,让他们接受邮城地域文化的熏陶教化,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本文从邮城地域文化资源分析入手,阐述了将邮城地域文化融入中职校本德育的必要性和操作策略,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凸显学校的德育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江苏省高邮市 邮城地域文化 校本德育 策略

江苏省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沿江经济开放带的北侧,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市南北。因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留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地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德育资源,它对学生的心灵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把邮城地域文化资源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挖掘邮城地域文化的教育功能,让中职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感悟中,认同家乡的文化,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回报家乡之感,凸显中职学校的德育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邮城地域文化资源分析

1.景观文化。高邮是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迹较多,马可・波罗曾在其游记中记载过这里。全市境内河湖交错,资源蕴藏丰富,碧波荡漾的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全国第六大淡水湖,盛产60多种鱼、虾、蟹、贝、莼菜、芦苇等动植物。城南的盂城驿兴建于明洪武年间,地处京杭大运河旁南京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上,其规模仅次于北京以西的鸡鸣驿城,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保存较完整的古代驿站。龙虬庄遗址则是一处大约5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菱塘回族乡的清真寺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清真寺,文游台、盂城驿,天山汉墓东西双塔、魁楼等历史悠久,让人遐思万千。这些美丽的景观,时时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邮文化。高邮最古老的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高邮龙虬庄挖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价值不可小觑。之后便是秦始皇在此筑高台、修邮亭,始建高邮,也由此拉开了高邮与邮驿、邮政的千世“因缘”。在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之后,高邮便成为苏北腹部扼守着水陆交通要道的一个重要城市。在明朝时,高邮的驿站就已经发展得相当有规模了,鼎盛时期,大小房间千余间,各类马匹一应俱全,随时保证传递紧急军情官文的飞驿到站换马,名为“盂城驿”。这个驿站之珍贵,堪称中国一绝。一支“邮”字歌,从古唱到今,盂城驿及其前身邮传设置的孕育、发展、衰亡,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邮传史,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史,可作为高邮古代乃至中国古代的邮政、交通、商业、民政、水利、司法、税务、文化、建筑等多行业的研究样本。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以“邮”为“根”,以“邮”为“源”恐怕都是少见的。高邮的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灿烂的邮文化发展史。1995年,盂城驿正好开驿620周年的这一年,古城高邮迎来了它最为盛大的邮文化节日。以后每届的邮文化节都成为高邮人的重大节日,这也是学校教育中引以为傲的精神食粮。

3.名人文化。高邮是人杰地灵之地,自古以来英才辈出。高邮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名人:尧,闻名海内外的中华祖先,相传出生在高邮;经学韬略,著有《周易传》、《春秋传》等的孙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的秦观;曾被朱元璋称赞为“处理机要,屡献忠谋”的汪广洋;曾任山东大理卿、兵部尚书的王永吉;有着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引清入关的吴三桂;从事声韵、文字训诂之学的王氏三父子:王安国、王念孙、王引之;在中国文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的汪真祺,等等。这都为学生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提供了有利条件。

4.民俗文化。邮城风俗人情淳厚朴素,独具特色。传承文明的节日习俗、地域文化浓郁的生活习俗、源远流长的生产习俗和会聚人文底蕴的交际习俗,共同构成了邮城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学生通过了解高邮及扬州地区的各种民俗,在传承和实践这些非物质文化的过程中为自己的就业开辟了途径。

除此之外,邮城的饮食文化、古城文化、邮驿文化、水乡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把邮城地域文化资源融入中职校本德育的必要性

1.对城关部分年级中职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并不深:32%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家乡为什么叫邮城;17%的学生能写出高邮的三个名人,37%的学生能写出高邮的两个名人,只有20%的学生(其中以旅游专业的为主)会简述邮文化。对邮城认识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对邮城产生一种自豪感,只有45%的学生表示作为邮城人十分光荣。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对于邮城的了解竟如此之少,这令人震惊。因此,挖掘邮城地域文化,让邮城地域文化走进中职学校的校园,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要尽快让中职学生接受邮城地域文化的熏陶教化,培养道德认同,让他们学会爱人,爱家,爱家乡,爱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3.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我们开发邮城的地域文化,并将之作为校本德育课程的内容,符合德育向“生活”回归的需要,将使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充满生活气息,而不是简单乏味的说教;其次,把整个邮城作为一个大课堂,吸纳八面来风,将使学校德育课程充满时代气息;再次,实施该项研究,尊重中职学生的个性,使课程充满生命活力,也会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充满创造力。

4.心理学家认为,中学时形成的对家乡的依恋,对祖国的热爱将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倾向,国家的概念对中职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而身处的家乡却是每天看得到、摸得到的,让学生更易理解,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尤其中职阶段的学习生活很可能成为许多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站,他们即将走入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如果不怀有爱祖国的心,爱国主义情感的缺失的主力军也是值得担忧的,热爱家乡的教育将为中职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打好基础,让他们拥有较高的情商。

三、邮城地域文化融入中职校本德育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教育。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邮城怀抱去研究、探索、发掘其淳厚的文化精华。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展邮城地域文化研究,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就难以下手,甚至会走许多弯路,耗时费力而成效并不明显。教师必须加强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且作为原生态的邮城地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中职学生受其年龄、阅历尤其是知识储备的局限不易理解,因而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引领学生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资源进行挖掘。

3.以开放性活动为主要形式。打破传统的校内教育的模式,开放学习空间,善于利用社会的文化资源,把活动范围向校外扩展,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历体验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能力。这些对于没有升学压力的中职生来说更便于实施。

4.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要把开发利用邮城地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

四、邮城地域文化融入校本德育的做法和途径

1.挖掘邮城地域文化,加深对家乡的感知。通过“一看,二听,三访,四查”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爱乡情感,接受邮城地域文化的熏陶教化。一看:组织学生游览邮城名胜古迹,参观考察高邮历史博物馆等实践基地,让学生对邮城的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建设发展、人文景观等有初步的直观感性认识。二听:组织学生听一听邮城地域文化相关的故事和报告,使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三访:组织学生开展寻访活动。通过寻找邮城古往今来的优秀人物的活动,采访家乡知名人士、历史见证人,寻找生活的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让学生知道先辈的辉煌成就。四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邮城的传说、民俗风情及其过去和现状,以开阔视野,加深对家乡的感知。

2.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学校的主题月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赞美家乡抒情活动。如讲故事、演讲、摄影绘画展示、手抄报、主题征文、写导游词、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把获得的感性认识尽情表现出来。在这过程中,学生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而丰富精神世界,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吸收邮城地域文化营养,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充实学生的精神底蕴。

3.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对邮城地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激起了学生深入求知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适当“搭桥”,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渗透邮城地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利用课本教材,上好“地方”课程,在语文课堂里引入高邮地区古往今来的名人名作,在旅游课的课堂中引入旅游文化、地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音乐美术课堂则引入高邮地区的歌舞和手工艺术品制作,在服装课上引入地区的主打工业――羽绒服生产。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使课堂不再枯燥,变得鲜活而有特色。其次,各学科教师也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各年级段的不同要求,进行恰当的邮城地域文化教育。

将邮城地域文化资源融入中职校本德育之中,润泽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将使学生更加了解邮城,认同邮城的文化,进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懂得回报,这将成为他们人生奋斗的一笔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金成林,伍尧.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7.

[2]朱延庆著.高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9.

[3]张扬.秦观研究.秦少游宗亲文化网,2008.5.

上一篇: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惯性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