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里“点绿成金”的犹太人

时间:2022-08-29 12:25:36

在沙漠里“点绿成金”的犹太人

中东小国的“欧洲厨房”

国土面积仅27800平方公里,其中45%是沙漠;全国仅有20%的土地可以耕种;人口仅不到700万,水资源极其贫乏,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然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个小国却实现了农业的高速发展,近10多年来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5%以上,过去50年农林产品出口额翻了12倍,因而享有“欧洲厨房”的美誉。

这个小国就是位于中东的以色列,犹太人创造的“沙漠奇迹”,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以色列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国际上颇负盛名,在多项农业科技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比如温室种植、家禽畜牧、水利灌溉、设备机械化控制系统、肥料、水产养殖业、植物保护等。近40%的欧洲温室西红柿种籽由以色列培育及生产,将犹太人创造的农业奇迹称为神话并不为过,下列数字足以证实以色列农业的效率:节水灌溉技术世界领先;每只母鸡第一年平均产蛋305只,每头奶牛每年牛奶产量平均超过1万公升;每公顷温室玫瑰每季平均收获300万枝;柑橘盛产季的产量可达每公顷80吨;蕃茄盛产季的产量可达每公顷500吨……以色列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9%,但一个农业人员可以养活90―100人,农业出口占据全国出口总值的9%。如果全球农业技术都能达到以色列农业的水准,那么地球可以养活3倍于现在的60亿的人口规模,即180亿人。

精密型农业之路

虽然地处“水比油贵”的中东干旱地区,以色列却可以大量出口优质蔬菜与水果,在沙漠里“点绿成金”的犹太人究竟是怎样创造奇迹的?

以色列农业以技术先进、用地精简著称,纵观其原因计有:建国时间短,没有传统包袱;资源缺乏困境的激励;犹太民族的精明;人才辈出,高科技普遍应用于农业,且优先发展技术密集型种植;热爱农业,崇尚回归自然的人文基础。

以色列向来缺乏三种资源:人力、水资源和土壤。然而,这样的困境却也激励以色列走向现代化精密农业之路。19世纪末期,第一批犹太移民来到巴勒斯坦。他们多数人来自社经地位较高的阶层,怀抱远大理想,但由于当地自然资源有限,因此他们创设出合作农场和私人企业两种大相径庭的经营方式。今天的以色列,四处可见的集体农场和私人农场便是由此演化而来的。到了第二代,犹太农人更重视农经体制的和谐与发展。他们栽种各种农作物,分散风险,一旦培植成功,该作物即获得最佳利用,完全不浪费。因此,这个时期的农业专家多半具有宏观的视野,他们深深了解到,最重要且最具潜力的资源是人。

由于极度缺水,犹太人格外珍惜得来不易的每一滴水。每一种作物都经过详细的研究分析,以了解所需水分、肥料、适合的耕作方式、耕种地点,从而获得最好的收成。无论是普遍栽种各种作物的集体农场还是培育单一农作的私人农场,他们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应用各种耕作方式,其中又以灌溉技术的革新最为世人称道。以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灌溉方法是地表灌水,也就是从河流引水到田野。这方法极度浪费水资源,因为引来之水大多都会渗透流失,或蒸发流失。

滴灌法是在以色列的“基布兹运动”(kibbutzim) 的土壤上发明的灌溉技术。所谓基布兹,其实是自愿的集体社区,创立的原意是要建立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对以色列的立国起了很大作用。早期的基布兹运动在经济上可说是绝对的共产主义,所有动物、工具,甚至衣服都是公有的。基布兹运动受到以色列政府和国际犹太人组织的大力支持,所以才有足够资金建工厂修水利、改良农业技术。

犹太人的首次改良是喷灌:先把水滴喷到空中,再洒在农地上,但这样还是会有部分水在空气中蒸发流失。后来,他们又发明了滴灌,也就是事先把水管埋在农地中,再按当时农作物的需要一滴一滴供应给植物的根部。采用滴灌法,种植1公斤的马铃薯的用水量,可从250公升减到100公升。

土壤里的高科技设备

20世纪60 年代可谓以色列现代农业的黄金时代。科学家不断培育新品种的蔬果,研发更精良的灌溉科技。当蔬果作物的产量足够内需之后,以色列便积极拓展外销通路,如今已经跃升为欧洲冬季期间的最大蔬果出口商。

水滴灌溉堪称以色列现代农业对世界农业的重大贡献之一。然而,早在这项科技普及之前,以色列农夫们便已采用先进的技术来管理水资源,例如灌溉水的再利用和棉花作物之灌溉水的回收使用,不断尝试培育各类新品种蔬果等作物。

当然,以色列政府与民间团体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亦功不可没。他们的成就包括:开垦土地、规划全国性的农业结构等。其中国家水资源会负责输送高品质水源,供应全面农业灌溉与民生用水,范围北起加利利海,南至内格夫沙漠,绵延 400 公里。此外,政府与民间团体也补助各项相关研究,其中尤以政府农业部门的整合贡献最为显著。

国土面积狭小,可耕地短缺,促使以国致力于提升产能,以求获得最大收益。举凡高密度耕作、有机施肥、新式灌溉技术,以及同步进行灌溉与施肥技术革新等,都是优先发展的项目。最近几年启用的技术,是利用现有的灌溉管道来输送肥料,所有过程均由计算机控制。埋设在土壤里的感应器能够灵敏地侦测各种状况,将农作物不同时间的需求量输进控制中心,便可激活灌溉或施肥系统。同时,由于劳动力不足,以色列的人力成本较其他发展中国家高出许多,因此他们不断研发出各种高科技设备,期望将对人力的依赖减至最低。以色列的农夫相当欢迎这项技术升级,目前已有许多牧场设有电子系统,负责记录并提供每天生产的牛乳量与所有乳牛的健康状况;另外,农场上亦常见自动灌溉设备与收割机器。

惊人的革新与交替

以色列工程师的应变能力向来闻名于世。一般而言,以色列农业仰赖进口机器,但是农人们与工程师往往会针对个别需求,共同研拟改变机器的设计或更换零件。事实上,多数农地都可视为实验室的试验农场。换言之,农人们可很快报告实验结果,甚至提出意见与建议。

以国农业部拥有各种领域的专才,为农人们义务提供各项服务。这些专家并非躲在研究室里埋头做实验,而是亲身来到田里,与自愿担任“实验老鼠”的农人们共同研究改进。不仅研究人员与农人往来密切,农人们之间也经常交换心得。往往农夫的实验结果尚未正式公布,其它农人多已获知结果,并纷纷仿效,他们甚至会设法自行改善农耕技术,这些部分个人建议后来成为新科技的起源。多年来,以色列积极协助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农业。以色列派出专家远赴国外,指导当地农夫充份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科技。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农夫能够学得最新农耕科技,进而提升品质,提高产量,而以色列的农夫亦可藉此出售灌溉系统与肥料等物质,两国互蒙其利。

与欠发达国家不同,爱农务农、崇尚回归自然在以色列是深入人心的社会风尚,许多著名高校为农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使得现代农业科技的革新与交替速度惊人。以色列于 1948 年建国于沙漠地带,到20世纪60 年代早期便已能够应付国内的蔬果需求,目前惟一仍需仰赖进口的是喂食牲口用的谷类、小麦和牛肉。每年,以色列外销的蔬果与其它农产品高达12 亿美金。这项成就显然归功于仅占全国人口 3.6 %的技术精良、全心奉献的农夫们!

上一篇:东方神鹿和印度阿甘 下一篇:万钢,从知青、海归到部长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