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相声中幽默语言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08-29 11:52:02

马季相声中幽默语言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摘 要: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诙谐幽默的语言常常见于相声段子中,相声幽默的语言离不开修辞方法的使用。在马季先生的相声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几乎无处不在,本文通过研究马季先生相声中修辞的使用,来分析它们在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马季相声;幽默语言;修辞手法;语文课堂

相声是产生于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语言艺术,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揭示社会现象,引人发笑是相声的主要特色,相声语言中包含有丰富的幽默语言,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中的幽默常常通过离奇的夸张与滑稽,增加语言表现力,从而产生丰富的笑料,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对语文课堂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马季相声中常见的幽默修辞

1、摹拟

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常常把事物的声音、颜色和形状的感觉直接描述出来,这种修辞方式叫做“摹拟”。[1]

以相声《画像》[2]为例:

甲:在你的印象里,张富贵是个什么样的人?

乙:那还用问!膀宽腰圆,粗眉大眼,圆脸膛,大高个,走起路来嗖嗖带风,咳嗽都蹦吧乱响。

甲:你说这是李逵吧?

乙:对。这跟李逵差不多。

在这个段子中,不仅描写了张富贵的外貌,还将他行动起来的动作、声音加以形象生动的描摹,让听众仿佛看到了张富贵本人一样,达到了形象生动的效果。

2、夸张

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表现的需要,为了歌颂或暴露某种事物,十分明显地扩大或强化这种事物的特征,使人得到深刻的印象或启发其想象力。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夸张”。亦称“夸饰”、“铺张”、“增语”、“倍写”、“甚言”等。[3]

如在《多层饭店》[4]中:

乙:填个表吧!这填什么表?

甲:胃口调查表。

乙:姓名、别名、曾用名……我全背下来了。

甲:后边要填写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口、几个弟兄、几个姐妹、几个小孩、几个爱人?

乙:什么?

甲:“对不起!表格印错了,凑合填吧。”

乙:不像话!

甲:父母亲由谁赡养?每月拿多少钱?拿钱的时候你爱人愿意不愿意?

乙:管得着吗!

在这个段子中,客人被要求填写内容很繁琐的表格,正是通过这样夸张的罗列,达到幽默和讽刺的效果,间接地讽刺不良象。

3、错综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强调同一个意思,提高表达效果,故意避免重复单调,而把有可能写成对偶、排比、反复等整齐匀称的语句加以变化,使之成为参差错落的形式。这种修辞方式,叫做“错综”。[5]

如《成语新篇》[6]中:

乙!我有闭月羞花之貌!

甲:我有沉鱼落雁之容!

乙:我呀,漂亮的月亮见了我都躲,鲜花见了我都害羞呀!

甲:那我漂亮的鱼见了我都沉底儿,大雁瞧见我就自杀!

乙:我看你沉得是那泥鳅鱼,落得是那秃头雁!

甲:你闭的是那残月,羞得是那狗尾巴花儿!

在这个段子中,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本来很整齐的两句话,结果被歪曲夸张的解释为“漂亮的月亮见了我都躲,鲜花见了我都害羞呀,那我漂亮的鱼见了我都沉底儿,大雁瞧见我就自杀”,不但避免了重复与单调,还产生了笑料。

二、幽默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运用摹拟可以在讲解人物或者事物特点时,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运用夸张可以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更风趣幽默的增加活跃氛围,缓解学生紧张和抵触的情绪;运用设问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可以运用在分析人物事件、写作特色或者常见的课后练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的进入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自主考能力;运用错综可以幽默风趣的将道理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幽默手法,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信任度。

三、结语

相声这门传统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其灵活的语言运用和形象的表演形式制造一次次的“包袱”, 运用幽默讽刺的语言给听众带来欢声笑语,使相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喜剧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使用这些幽默言语,可以为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乐趣,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来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注释:

[1]杨鸿儒.当代中国修辞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6月第一版.第246页

[2]王文章.马季表演相声精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第42页

[3]杨鸿儒.当代中国修辞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6月第一版.第222页

[4]王文章.马季表演相声精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第372页

[5]杨鸿儒.当代中国修辞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6月第一版.第303页

[6]王文章.马季表演相声精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第113页

参考文献:

[1]杨祥平.从修辞看相声艺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联.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3期.第135页

[2]梁君佳.语文教学中的幽默.教育艺术.2010年第3期.第184页

[3]韩晶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以《氓》为例浅谈教学中“包袱”的运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31期.第398页

上一篇: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下一篇:关于花鸟画写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