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问题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8-29 11:36:16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新农合农村医疗制度自出台政策实施以来,受到了明显的效果。而且超过90%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县域内农民看病能够结算报销的结果。在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上统筹城乡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这一政策实施上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58-02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的医疗制度主要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并支持的,倡导广大农民自愿参与,通过个体、集体以及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的形式来为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制度进行实施。最终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参合农民、地方政府、国家三分进行资金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其性质实现了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社区统筹保障制度向国家社会保险福利制度的转变。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参合自愿性和政府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参加,其全部家庭成员必须强制性参加,否则新农合主办方拒绝接受投保。采取强制性原则主要因为在制度实行初期,农民对政策了解较少,预防制度初期的低覆盖率。

2.参合农民、集体、政府共同筹资的原则。新农合的资金筹集由农民、集体、政府集体承担。从比例上来说,农民约占20%,集体和政府占80%,体现了国家主导、政府补贴的社会福利性质。

3.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满足我国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根本制度。一方面保障参合农民平等、公平享有全部医疗资源和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不发达,只能从基本上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对于医疗保障有更高要求的农民,可通过商业保险进行补充。

二、新农合运行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主要有:

1.农民的医疗保障意淡泊,积极性不高,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逆向选择问题。一些年纪较轻,经济条件较好,自认为身体健康的农民觉得自己得病的概率低,用不上,因此不愿参保。只有那些年龄较大,身体健康情况较差,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积极参与。

2.各级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水平需求。农村的医疗资源短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才流动频繁。

3.筹资机制可持续性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筹集是制度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没有可持续的资金筹集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难以有效运行。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筹资水平低、应付比例含糊。

4.看病手续多,病后的结算和报销费用手续繁琐。由于县级补偿是封顶的,因此费用的多少通常要结合具体数字在不同的部门间往来报销,其间就会经常出现踢皮球现象。尤其外出打工人员享受医疗极不方便。

三、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对策分析

建立、完善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也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针对上述三个问题,结合国外经验,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逐步变自愿参加为强制参加

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险在实施中均要求农民强制参加,以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行。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初明确规定,农民以自愿的形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地方政府就容易借口财力困难而拖延以及农村居民可能重视不够,影响了该项制度的正常运行。同时自愿参加无法杜绝逆向选择,也就是说,生病的风险对于健康状况差的人群相对较大,这部分人群总是乐于参加,自由选择的结果必然是大量健康者不愿意参加,而参加者多为体弱多病者。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了杜绝逆向选择,规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参加,但这样也无法避免逆向选择,因为有些身体健康状况差、老人多的家庭会选择积极参加,而身体健康状况好、年轻人较多的家庭的参加积极性相对会差一些,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以及导致合作医疗基金的透支。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该在实施中逐步变自愿参加为强制参加,这样既有助于切实为广大农民服务,又能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融合

2.加强政府责任

医疗保障尤其是公共卫生保健,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它要面向全社会,惠及每一个居民。因此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和前提,政府应继续加大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的财政支持力度,保证财政配套资金的按时到位;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监督,以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稳定和持续运行;对合作医疗管理单位和医疗单位要进行严格管理监督,特别是加强对基金筹集和支付情况的审查,合作医疗资金是农民的救命钱,一定要防止该项基金的流失和不当使用。

3.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统筹层次

国外许多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险都在全国范围内或全省范围内实行,覆盖面较广,参保人数较多,保证了农村医疗保险的管理能力和资金的抗风险能力,比较符合保险学的大数法则。我国农村现行的新型合作医疗与传统合作医疗的一个较大区别是,传统合作医疗一般以村或乡镇为统筹单位,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变过去以乡或村为单位统筹基金,采取以县为单位统筹基金,是一种适应新形势的制度安排。统筹范围的扩大,提高了合作医疗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然而笔者认为,与国外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统筹层次还是太低,县级统筹还是无法保障合作医疗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和调剂能力,无法真正解决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因此应逐步向省级统筹过渡,以提高合作医疗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建立更高保障能力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助于早日实现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接轨,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的一体化发展。

4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特别优化新农合制度

我国有数亿外出务工人员,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不存在的状况。应而必须结合具体国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当地政府对其实行分类医保,少数有固定工作、被长期聘用的农民工,要求企业为其办理城镇职工医保;另外八成没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可在当地报名参合并享受补偿,但前提是要比当地参合农民每年多交几十元钱,即相当于自己拿出了新农合的区级财政补助部分。

若劳务输出地与劳务输入地距离较近,输出地卫生局可在输入地成立了医疗卫生管理服务站,把服务延伸到打工人群中,方便他们就医。通过在输入地相应部门积极组织参合的宣传、入户登记、缴费工作,建立起登记、缴费、就医、补偿一条龙的管理服务体系,化解了农民工参合难、就医难、报销难的难题,让他们能够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在外建定点医疗机构。劳务输出地的“新农合办”可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辽宁、陕西等当地劳务输入密集地的省市的医院签订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协议约定,签约医院应成立“农民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确定专人办理有关参合农民住院报销、费用减免等事项,保证输出地籍农民工享受医疗服务后能得到及时报销。外出务工人员只要出示“参合证”及身份证明,就可以和当地人一样享受新农合医疗服务。患者在出院时就可以从医院拿到报销补偿款。患者出院后,签约医院将患者报销所需的材料通过网络直接发往所对应的县(市、区)新农合办,由其审核后,再将所报销的费用如数划入签约医院的账户。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面临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国的农村居民占有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还很突出,新型农村的合作医疗项目制度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而且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有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始终受到关注和重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监理与完善还需不断的来完善,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与监督。

参考文献:

[1]周家荣,黄洁琼.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7).

[2]刘应元.付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

[3]吴建华.浅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3(19).

[4]蒋华.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资中县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3(06).

上一篇: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浅谈供应商选择和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