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构建和谐课堂

时间:2022-08-29 10:58:25

尊重学生,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这种和谐课堂应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有机整合,教学活动充满人性、民主和自由,学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处于积极学习的最佳状态。这种课堂对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是真正的和谐课堂。

一、坚持以人为本。还学生自尊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还学生自尊,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在一次总结测试成绩时,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有些享受国家‘两免一补’的学生成绩也不理想。”课后,有两个学生向我递来写了“下次不要‘两免一补’”字样的纸条。看过纸条我心一沉――我的话确实伤害了一些学生的自尊。

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没有真正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而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机器”。一些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居高临下”,采用训导式教学,使用不适当的或者极其有害的批评用语,甚至在课堂上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使某些学生缺乏课堂安全感。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打折扣,民主意识、创新精神受到压抑。实际上,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具有和教师一样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心理需求,特别是自尊,更应该得到别人尤其是教师的呵护和尊重。

二、允许出现错误,还学生自信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学习中出现各种错误是极其正常的。一些教师往往把学生犯的错与其智力或学习态度失误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有的教师“以教师比学生”,求全责备。要知道,一些问题,教师认为很简单,而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难。一位日本教育名人说过:“课堂就是犯错误的地方。”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要学会宽容,善于利用,要把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作为教育财富,把纠正错误的过程变为一种学习的途径,引导学生自我完善,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只有当学生有了自信时,课堂才是充满民主、生机、和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为了使学生充满自信、敢于思考、敢于展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老师、敢于怀疑书本。在这样充满自信的和谐课堂中,相信未来的牛顿、哥白尼一定会在我们的学生之中诞生。

三、面向每个学生,还学生自我

和谐课堂要求尊重学生差异,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有共性,也有个性,这才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丰富性。传统教育模式像工业流水线生产机器一样地生产学生,学生的学习变成验证标准答案的过程,必然抹杀他们的个性。教师以考分论学生,在有形无形中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等,这对学生、对教育事业是极为有害的。把学生定为“差生”是教育中绝对的“冤、假、错”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一些所谓的“差生”只是在某些方面呈现弱势,而别的方面可能是他的特长。一个人只要有了某些特长,就可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当今社会各学科发展突飞猛进,分支繁多,“全能人才”几乎是没有的。因此,构建和谐课堂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面向每个学生,还学生以个性,让课堂成为发挥个性的天地。

上一篇:浅淡怎样开发课程 下一篇:论当前中职生的文学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