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导语的设计

时间:2022-08-29 10:16:47

浅议中学语文导语的设计

一、导语设计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导语要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白课文的学习目标,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如教学契诃夫的幽默讽刺小说《变色龙》,我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变色龙》是一篇描写动物世界的科幻小说吗?是一篇想象天地神魔鬼怪的神话小说吗?如果不是,它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呢?变色龙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借这种动物影射的警官?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成功地塑造了‘变色龙’。这一典型形象可以使人们在滑稽可笑中产生深刻的思考。”

二、导语设计要有新奇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老师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一般说来,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命运所打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集美感性与情感性为一体。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老师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境、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震撼心灵,触思,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从内心产生出一种学习探究语文的兴趣。

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的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如《故乡》的导语:故乡是什么,故乡是黎明的码头,满载梦想与憧憬的船儿,即将驶入人生之旅;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浓浓的母爱,风雨中是给我们温暖与鼓励;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夕阳下的港湾,不管成功与失败,叶落都是要归根的。故乡,一个永远说不够、唱不厌、写不完的话题!这节课我们共同聆听鲁迅先生谈论他的故乡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像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好的导语应该通过以上多种多样的方法把有形、有限的课堂,变为无形、无限的课堂,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之妙,使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大语文”的神妙境界,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上一篇:初中作文片段训练方法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深究